智能手机的历史,激荡30年。1994年,IBM公司上市全球首款智能手机Simon,比iPhone早了十多年;2007年,初代iPhone问世,万人空巷;1年后,安卓向苹果发起挑战,HTC G1横空出世。此后,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厂商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冒出,又一个接一个衰落甚至消失。到了今天,业绩长虹的智能手机厂商屈指可数。
中国是智能手机行业的主战场。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vivo已连续3.75年占据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第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低调、内敛的外表。vivo,凭什么?在《湾流经济评论》看来,“用户导向型创新”的战略布局和方法论,是vivo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决胜的关键。01vivo文化管理内核:坚守本分在追求热辣滚烫宣传效果的手机行业,vivo一直是个“另类”——低调务实的发布会、聚焦产品优势的简洁广告语……追根溯源,这与其内部追求的“本分”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分,即从“本心而为”的平和心态出发,到“埋头种因”的行动落地,再到“用户导向型创新”的科学管理应用,以达到“雁行致远”的健康长久。在具体业务决策中,“本分”还有一套方法论——ECR管理方法,通过体验闭环、商业闭环和心智闭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到产品定型,vivo执行副总裁、COO胡柏山还有完整的方法论链条,即从用户“兴趣点”出发——找到产品“功能点”——定义产品“感知价值”——获得“合理价格”——超越“价格战”,从而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因此,本分≠老实巴交,而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vivo常给人低调内敛的印象,实际上在闷声干大事。正如知名科技战略专家周掌柜在《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长“押重注”》一文中所说:“这一切的起点都源自‘本分’的价值主张,又没有‘本分’理念禁锢”。
不过,想打赢现代科技竞争,仅凭文化管理方法论是远远不够的。vivo用“用户导向型创新”的战略布局和高效执行力,不断夯实底层技术研发、前沿科技创新、技术产品应用这3个现代科技公司必备的核心竞争点,构筑起深深的护城河。02底层技术研发:vivo蓝科技“挖得深”首先是用“蓝科技”布局底层研发能力。蓝科技包括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5个重要的底层研发方向。蓝晶芯片技术栈,就是布局芯片研发;蓝心大模型,则是未来AI Agent手机智能生命体的研发方向;蓝图影像、蓝河操作系统、蓝海续航又分别对应拍照、系统、续航这3个关乎手机性能的要点,也是消费者购机时关注的焦点。举例来说,一台手机为什么好用?在硬件、参数相当透明的今天,芯片调教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体验上,如果用户对“好用程度”投票,几乎只会投给两家——苹果和vivo,后者更是获得了“天玑调教看蓝厂”的美誉。
这个长期赛道究竟能走多远?胡柏山举了个例子:手机影像的天花板非常高,最终目标是取代绝大部分的单反场景。04技术产品应用:vivo技术应用方法论“产品好”就像“诗中有画”需要视觉化的语言进行意象构建,vivo认为,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之间需要“明星场景”来搭桥,方能绽放技术绚烂的烟火。而且,用户的需求必须是痛点,所需的场景必须是明星场景,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好比王维《鹿柴》里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寥寥10字,就描绘了一幅空山寂静图。vivo X100和X200旗舰系列专属广告语“2亿长焦超清晰,山顶也是VIP”,就是最好的见证。首先,疫情后演唱会市场急速膨胀,“在山顶位无法把爱豆拍清楚、拍好看”成了痛点;其次,成为一台演唱会神器,需要对影像系统进行不断优化,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赛道。vivo恰好有这方面的积淀;再者,该明星场景的实现可以形成裂变式传播,实现产品破圈。以往,该明星场景由三星S23/24 Ultra系列占领,但现在vivo开始挤上牌桌。从数据上看,vivo在租赁市场已经占到一半以上份额,甚至在演唱会现场也可以租到vivo手机。
vivo x200pro与其他手机,演唱会实拍图对比当然, “挖得深”、“投得准”、“产品好”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vivo提倡“耦合思维”,即尽量照顾到多方面的诉求,只有做到了“强耦合”的技术控制点才可以“押重注”。同时,底层技术创新、耦合式创新点投入、极致场景价值检验,共同构成了可感知、可量化、可持续、可冗余的用户导向型创新。这就是vivo业绩长虹、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