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平台公司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主力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资争项重任。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持续调整、资金投向的精准聚焦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高效、精准地争取各类资金,已然成为关乎地方平台公司生存与发展,乃至地方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跨越的核心命题。
一方面,从宏观政策环境来看,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各类资金在稳投资、促增长、补短板、惠民生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其投向紧密围绕着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区域协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民生痛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这些资金不仅是地方平台公司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更是公司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
另一方面,地方平台公司自身在项目谋划、储备管理、申报执行以及风险防控等诸多环节,尚存在诸多亟待优化提升之处。过往依赖传统模式、粗放式管理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争资争项的严苛要求。唯有深刻洞悉政策精髓、精心打磨项目品质、全方位强化协同联动、筑牢风险防控底线,方能在这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准把握政策导向
(一)深入研究资金投向
中央预算资金聚焦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如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医疗方面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旨在促进社会公平,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地方平台公司要精准对标这些细分领域,提前布局相关项目,确保项目规划契合中央资金扶持重点。
超长期特别国债往往针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像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型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或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工程等。此类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公司需具备长远眼光,结合区域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谋划项目,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地方专项债重点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公司要吃透当地专项债发行指引,结合城市更新、新基建需求,挑选收益稳定、偿债资金来源明确的项目申报,如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既能缓解城市停车难题,又能通过停车收费实现收益覆盖债务本息。
(二)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订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权威部门官方资讯,实时追踪政策调整。例如,若国家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补贴政策,地方平台公司应迅速评估本地需求,在商圈、小区、高速服务区等场景布局充电桩项目规划,第一时间抢占政策先机。
参加各类政策解读培训研讨会,与行业专家、同行交流,深化对政策内涵理解。如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下,了解各地成功申报涉农产业融合项目经验,为本地区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提供思路,精准匹配政策走向争资。
优化项目储备与管理
(一)构建动态项目库
成立跨部门项目谋划小组,成员包括规划、工程、财务等专业人员,负责统筹项目前期调研、策划与入库。定期召开项目谋划会,依据政策导向、地方发展短板、民生诉求挖掘潜在项目,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民生工程,从居民意愿收集、可行性评估到项目方案拟定一气呵成,高效入库储备。
利用信息化系统搭建项目管理平台,对入库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更新项目进度、资金需求、前期手续办理情况等信息,以红绿灯形式直观展示项目成熟度,确保成熟项目优先申报资金,提升资金争取效率。
(二)分类分级管理项目
按照项目性质分为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类、产业发展类三大板块,基础设施类再细分交通、水利、能源等子项;公共服务类涵盖教育、医疗、文化;产业发展类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针对不同类别项目特点,制定差异化争资策略,如产业项目突出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争取产业扶持资金。
依据项目成熟度划分优先级,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情况,到用地、环评等手续办理进度综合评定。优先推动成熟度高的项目申报资金,避免因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错失资金申报窗口,确保资金到位即能开工建设。
提升项目申报质量
(一)做实项目前期工作
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编制高质量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深度剖析。如轨道交通项目,详细测算客流、运营成本、票价收入,论证项目财务可持续性,为资金评审提供坚实依据,增强申报说服力。
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建立手续办理跟踪台账,倒排工期明确责任部门与时间节点。积极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并行推进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流程,确保项目申报时手续齐全合规,避免因手续瑕疵被拒。
(二)精准包装项目亮点
挖掘项目社会效益亮点,如城市绿道项目,突出其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市民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等多重效益;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引领,阐述新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带动效应,像新能源电池产业园项目凸显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链作用,吸引政策资金倾斜。
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包装项目,若地处省际交界区域,强调项目对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通的意义,如共建跨区域物流园区项目,争取上级政府从区域协同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
强化多方沟通协
(一)加强政企联动
建立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向发改、财政汇报项目储备、申报进展及存在问题,争取政府领导协调解决难点痛点,如在申报专项债时,政府出面统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保障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方案审核通过。
深度参与地方政府规划编制,将公司项目谋划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产业园区布局,提前布局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使项目与规划紧密衔接,成为政策支持重点。
(二)拓展金融合作
与政策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针对中央预算资金、专项债配套融资需求,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如利用国开行长期、低成本资金优势,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提供项目贷款,保障项目资金链稳定。
与商业银行创新融资产品合作,探索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模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如以污水处理厂未来收费权质押,获取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助力项目运营周转。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一)资金监管风险防控
搭建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对争取到的中央预算资金、国债、专项债等资金流向、使用进度全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滞留风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定期开展资金绩效自评,依据项目申报设定的绩效目标,从产出、效益、满意度等维度量化评估资金使用效果,及时整改绩效偏差,向资金拨付部门提交高质量绩效报告,为后续资金争取奠定良好基础。
(二)偿债风险防控
对举债项目进行偿债能力动态评估,结合项目运营收益、市场变化,提前制定偿债计划,合理安排资金储备或再融资方案。如对于以土地出让收益偿债的项目,实时关注土地市场行情,必要时调整土地出让计划,确保按时足额偿债,维护公司信用。
优化公司债务结构,避免过度集中到期债务,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期限长优势,匹配项目投资回收期,平滑偿债压力,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保障持续争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