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总也逃不过的话题大概是“梦想”二字,我们要当科学家、画家、作家、大明星……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骄傲。然后满心欢喜地得到来自大人的赞赏,好像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全世界。
时隔经年,长大后的孩子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儿时梦,却不知为何成了这般光景:“科学家一年才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当然要去大公司。”“很多画家、作家的作品都是在死后才出名的,活着的时候过得连狗都不如……”“戏子都是整容脸,成天不务正业……”大人们如是说。
讽刺的是,大人们要求我们从小树立青云般的志向,却不为我们准备登天的梯子。有研究表明,在那些被迫放弃自己梦想的青年人身上,往往有着没能实现他们自己梦想的父母的影子。因为你选择的路别人走不过去,他们也走不过去,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你也走不过去。对此,《哈佛家训》中给出了极其尖锐的批判:“你会因为你的邻居取消了度假的计划而放弃自己的旅行吗?”
可笑的是,一部分无为青年居然听从了所谓规劝,“迷途知返”,提前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当然,这部分未老先衰的青年也并不认为自己无为,反而振振有词:“梦想如果和现实没有距离,还叫什么梦想?”试问,倘若人人像你们这么想,人人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我们的青年人还能有未来吗?换句话说,我们的国家、民族还能有未来吗?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是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春之所以成诗,正是因为她的遮遮掩掩,轰轰烈烈,百转千回。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过,青年时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人生的扣子从第一颗就要扣好,安贫乐道是志趣,但绝非志向,更非至理。无愧于自身,无悔于天地,这才是我辈青年人该有的姿态。
“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急功近利”这样的标签本不该属于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然而,现实枷锁束缚了我们的手脚,生活压力压垮了我们的脊梁,虚拟网络腐蚀了我们的内心。正如当代作家白落梅所说,“当你决定踏入红尘的那一刻,那份纯真的梦想就已经与你渐行渐远。”可我要说,渐行渐远不代表无法追赶。活着的概念不是等着慢慢死去,而是要不停地奔跑,跑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看尽可能广大的世界,跑到筋疲力尽才不会后悔。哪怕过程是夸父逐日,结局是飞蛾扑火,也不要等到多年以后,千帆过尽,回首往事,方觉自己背上的行囊空空,徒留悔恨。
志之所趋,没有远界,哪怕一路走得跌跌撞撞,也不要过早地老去,因为这是我们可以放肆哭笑的最后机会。恩仇诗酒趁年华,让我们用青春铸就梦想,用梦想成就未来。以青春之我助力中华腾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郑州市实验中学高二(英一)班,韩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