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见习记者 邱婵姝 通讯员 钟冉
每年清明,快报都会发起《清明寄思念》活动,邀请读者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哀思。在橙柿互动“清明寄哀思”栏目,已有不少橙友发帖追忆。
有人为逝去的父母写下一封手写信以表思念,有人说“欲回乡祭祖扫墓,待与儿子商定日期,与众弟妹联系”,有人写下文字怀念与故人过去的美好时光……清明节就要到了,你会用什么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哀思?
面对这个问题,杨烜宇沉默了,他不知如何回答,只是默默地翻出手机里父亲的照片,“你看,我和我爸像不像?”

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杨烜宇是上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一名民警,从事传统诈骗案件的侦办工作。他的父亲杨海升生前是临海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副所长,2003年3月,在依法查处一起聚众赌博案件时,杨海升遭歹徒持刀暴力抗拒,为了保护战友,他与持刀歹徒搏斗,不幸被刺中胸部,那年,杨海升36岁,他的儿子杨烜宇仅10岁……

宋林峰 摄
“我妈妈以前是妇产科医生,爸爸是一名警察,他们都很忙,所以童年时,常常是我自己一个人待着,爸爸出事那天,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杨烜宇回忆,记得那天是周末,突然有人来敲家里的门,“来的那位叔叔是爸爸的同事,他带我急匆匆地去了医院。”
“我妈妈牵着我的手站在门口等着,当时才三年级,只以为爸爸受了伤,包扎一下就会出来的……”生死在10岁的杨烜宇眼里是没有概念的,医生出来宣布抢救无效,所有人放声痛哭,只有杨烜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直到开父亲的追悼会,当众人准备把父亲推到火化炉时,杨烜宇突然大哭,抱着灵车不让离开。他说:“我到那一刻才意识到再也见不到爸爸了,他留给我的又是背影……”
杨烜宇说,跟父亲相处只有十年,但十年间真正跟父亲接触的时间并不多,记忆最多的就是他的背影。“周末一家三口去游乐场玩,但总是还没出发,父亲就接到电话提前走开,很多次站在窗台看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心里很失落。”

“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几点回来?还回来吗?”这是杨烜宇妈妈经常发给他父亲的信息,父亲常加班,时常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吃饭。“但爸爸很晚回来后会到我房间看我一眼,还会用满是胡渣的嘴巴亲我一下,我朦朦胧胧睁开眼后,看到的也还是他走出我房间的背影。”
他身高一米六八,但在我眼里是巨人
在杨烜宇眼里,父亲瘦瘦的,个子不高,只有1.68米,但记忆中的父亲很高大,像巨人。他说:“以前总以为爸爸很高大,但长大后才慢慢有了新的校准,他的身高好像定格在了童年设定的刻度。”
杨烜宇上小学时很独立,自己做作业、自己上下学。由于父亲的工作单位离他的小学不远,所以有时他会去找父亲一起吃饭。
“记得有一次,我吃过饭后来上学,走到半路后突然下起大雨,只好躲在屋檐下等雨停,看着上学路上别人的爸爸妈妈带着小孩依偎着快步向前走,我很羡慕。”
没过一会儿,沉浸在失落中的杨烜宇突然觉得眼前的雨停了,他回头仰视,高大的父亲撑着伞站正在他的身后。“当时我很高兴,他虽然嘴上说忙,叫我自己上学,但还是很关心我,那一刻我就觉得爸爸特别高大。”

还有一个瞬间,他记得特别清楚。杨烜宇说,父亲喜欢打乒乓球,他第一次学习打乒乓球,就是父亲教的。大概五六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并教他怎么握拍子、怎么发球、怎么接球。
“当时我个子小小的,刚刚够到76厘米高的乒乓球台,爸爸发过来的球,我需要跳起来才能接到,记得每次跳起来,都觉得爸爸特别高大,像个巨人。”
2015年,大学毕业的杨烜宇毅然决定从警,从社区民警到刑侦大队,经常接触负面案件的他常感到压力大、有负能量,也有遇到过很多棘手的案件不知从何下手。“这些时候我都会很想父亲,如果他在世,我一定能跟他倾诉,迷茫疲惫时也会想起父亲,想到20多年前的他在工作上一定是认真、坚守,我在走他没走完的路,他是我的榜样。”
杨烜宇的父亲杨海升牺牲后,他的母亲也成为了一名民警,从事DNA检验工作有20多年。多年前,杨烜宇结识了妻子,妻子也是一名人民警察。

杨烜宇与母亲
“一年到头祭奠父亲的次数很少,基本只有一两次,今年正月初二我去上坟,跟父亲汇报‘我马上也要当父亲了’,马上清明了,出行人多,我们治安工作忙,没时间去看父亲。”杨烜宇拿着手机里存着的一家三口照片说,没什么特别的方式表达哀思,父亲在心中,想他就拿出照片看一看。

宋林峰 摄
责任编辑:何欣 审核:王晨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