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国!官方发布: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成全球最大AI专利拥有国

月舞之音 2025-04-26 05:17:09

2025年4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相关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也为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注入了新的变量。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全球新增4.5万条生成式AI专利中,中国贡献了2.7万条,占比61.5%,远超美国的7592条。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技术创新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单年专利数量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更揭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系统性投入。从2014至2023年的统计来看,中国发明人贡献的生成式AI专利已连续十年稳居全球首位,形成对美、韩、日等国的显著优势。

企业层面,全球生成式AI专利TOP20中,中国企业占据11席,腾讯、百度、中国移动等科技巨头与西门子等欧洲老牌企业同台竞技;学术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492件专利领跑全球,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分列二三位,凸显“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中国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人指出,这一成果得益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引导,以及企业在自动驾驶、医疗诊断、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快速落地能力。

中国AI专利的爆发并非偶然。在基础算法领域,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通义千问”等开源项目推动技术民主化;华为昇腾芯片、寒武纪MLU系列则为算力自主化提供硬件支撑。应用层面,深圳已部署全球首个AI交通信号灯全域控制系统,上海三甲医院将AI辅助诊断覆盖率提升至90%,这些实践加速了专利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专利的国际化布局也在同步推进。WIPO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AI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5%,在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细分领域占比超50%。这种“国内深耕+全球拓展”的策略,使得中国在AI标准制定中逐渐掌握话语权。

尽管数量优势明显,但差距仍存在于专利质量与核心技术上。美国在Transformer架构、扩散模型等基础专利上保有先发优势,英伟达GPU生态仍主导全球AI训练市场。对此,科技部在2025年一季度已启动“AI核心软硬件攻关专项”,重点突破高性能训练框架、存算一体芯片等“卡脖子”环节。

国际舆论场中,中国AI崛起引发多重解读。巴黎AI行动峰会上,法国智库提出“中美双极”论;而《自然》杂志则警示“专利泡沫”风险,认为需关注高价值专利占比。国内专家回应称,中国正建立专利评估新体系,将技术先进性、产业贡献度纳入权重,避免“唯数量论”。

站在全球60%专利份额的高点上,中国的下一步聚焦于三大方向:一是构建AI专利运营平台,推动高校专利向中小企业转移;二是参与制定AI伦理与标准,在联合国框架下提出“可控AI”中国方案;三是强化基础研究,2025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AI基础理论投入占比已提高至30%。

正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在发布会所言:“专利是创新的晴雨表,但不是终点站。”当中国AI专利数量登顶全球,更大的命题是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治理优势。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竞赛的下半场,这场始于专利的超越,或将重新定义全球科技治理的规则与边界。

0 阅读:8

月舞之音

简介:每天都有精彩视频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