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为什么会出现大暴乱?》中,本鬼简单介绍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规模最大的城市暴乱——“纽约征兵暴乱”。有意思的是,南方在同一年爆发了规模不逊于北方的“里士满面包暴动”,可谓南北一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南北战争第一阶段,美利坚联盟国(南方)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但由于工业能力不足和海军孱弱,南方在内战开始后就失去了制海权。美利坚合众国(北方)在内战开始后对南方实行了海上封锁,这对高度依赖出口的南方种植园经济可谓重创,也严重削弱了南方获取外国支持的筹码。
对于北方的海上封锁,南方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内战的投入和对北方的掠夺,一方面以战养战,另一方面迫使北方解除封锁。但到了1862年7月,随着林肯颁发多项法案,南北战争由第一阶段进入“革命战争”阶段。南方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不得不转入防御,北方控制战场主动权。
在战场失利、海上封锁、军费负担、劳动力减少、进出口锐减、种植园以经济作物为主、自然灾害频发、商人乘机囤积居奇等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南方邦联进入1863年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粮食不足,食品价格飞升。比如南方的面粉(白人最重要的主食原料)价格翻了近十倍。
更要命的是,南方邦联在粮价过高时还颁布了两个火上浇油的政令:第一是在1863年3月实施《执行法案》,允许南方军随意抢夺民众的财产物资;第二是南方邦联总统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号召民众“禁食祷告”,想让民众用宗教祷告代替正常进食,如此荒唐的号召当然引起强烈不满。
1863年4月2日,南方邦联首都里士满的二到三百名妇女(里士满的男人当时几乎都上前线了)在州政府门前举行集会,要求州政府解决粮食危机。然而州长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数百名妇女开始在里士满主要街道上游行并高喊“我们快饿死了!面包还是血”的口号,队伍向南方国会进发。
由于里士满的民众此时对南方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沿途的大量民众(以女性为主,包括少数男性)加入了游行队伍,总人数迅速扩大到了数千人。随着人数的扩大和很多不良分子的加入,游行正式转变为暴乱。暴乱队伍洗劫了里士满的很多食品仓库、珠宝店和其他商店,越闹越大。
眼看局势逐渐失控,总统戴维斯亲自出来劝说暴乱队伍解散并自掏腰包发钱。但戴维斯给的钱对暴乱队伍是杯水车薪,暴乱队伍拒绝解散。见软的不行,里士满市长梅奥当场宣读《防暴法(美利坚合众国的法案)》并下令民兵和警察镇压,自知无力抵抗的暴乱队伍只得解散,暴乱停止。
以上就是1863年7月里士满暴乱的大概过程,因为暴乱口号中有“面包”,所以后世称为“里士满面包暴动(Richmond bread riots)”。除了里士满外,还有四座南方城市在当年也爆发了类似的“面包暴乱”。虽然南方此后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福利措施,但有些明眼人已经看出南方大势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