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月7日,孔从洲将军离开了我们!
孔从洲将军病重时,王震等中央的大领导都非常牵挂他的身体状况,多次跟医院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救这位老将军。可惜啊,尽管大家都努力了,孔从洲将军还是走了。
孔从洲将军离世后,他的身后事该怎么安排呢?
很早以前,中央就已经发文规定,以后组织上不再举办追悼会,而且这份文件马上就要下发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孔从洲将军去世后,中央军委的迟浩田将军和秦基伟秘书长都亲自跟孔从洲将军的家人说了,要破这个例!
这位老将军参加革命好多年了,经历过好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他真应该得到大家的好好对待!
孔从洲是陕西西安人,18岁那年,也就是1924年,他进了杨虎城靖国军办的教导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他当过靖国军的排长、连长、还有营长和团长等好几个官职,参与过北伐战争,那时候他是在杨虎城的队伍里。孔从洲后来对毛主席提起:“杨主任可是我的老领导,是他一手提拔栽培了我。”
孔从洲提到的杨主任,其实就是杨虎城。大家都知道,杨虎城是西安事变里的大人物,这事儿在历史上挺有名的。孔从洲呢,他也参与了西安事变,并且在里面扮演了挺重要的角色。
1936年的时候,他担任的是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的警备第2旅旅长。在西安事变还没发生前,杨虎城匆忙找他谈话,把要发动兵谏的计划告诉了他,这样一来,孔从洲就成了第17路军里头第一个晓得这个计划的人。
杨虎城对孔从洲说:“要是让你去抓蒋介石,你敢不敢啊?”孔从洲毫不犹豫地答道:“敢!啥时候行动,我绝不退缩!”
在西安事变那会儿,孔从洲带着他的部队参与了让南京国民党驻在西安的军队、警察、宪兵和特务放下武器的行动,还负责抓捕像陈诚这样的国民党大官。他从头到尾都在事变里忙活着,管着西安城里的治安和安全,最后还亲自送杨虎城出了国。
后来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夸他在西安事变里立了功:“你干得真棒!”
很明显,孔从洲是在国民革命军里开始走革命这条路的。到了1946年,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那时候他是国民党38军的中将副军长,在河南巩县带着队伍起义了,然后他们进入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那一年,他经过毛主席的亲自点头,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自己身份的大转变。
在解放战争时期,孔从洲带着他的部队,跟着陈赓等将军,参与了攻打陕县、灵宝、卢氏和陕南等地的战斗。到了渡江战役时,大家也看到了孔从洲,那时候他是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副司令。
这样一位同志,他为革命拼尽全力,亲眼看到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评为了开国中将。
新时代里,他再次带头搞炮兵教育建设,是炮兵科技领域里出色的领头人和先锋......
除了这些历史上获得的荣耀勋章,孔从洲还有个大家都知道的身份,就是毛主席的儿女亲家。
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和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结为了夫妻。在1959年8月29日,也就是他们举办婚礼的那天,孔从洲头一回踏进了中南海那扇红墙大门。
那时候,孔从洲是沈阳炮兵学校的校长,他来到北京后,毛主席早就让秘书把孔从洲接到了中南海的颐年堂。
一见面,他就立马拉住孔从洲的手,笑着对他说:“今天俩孩子大喜,特地请你来聚聚,聊聊天。”
当天婚礼上,亲戚朋友接二连三地到来,来参加喜宴的有邓颖超、蔡畅、毛主席的表哥王季范,以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像李银桥、罗光禄他们。人数虽不算多,但现场氛围特别热闹。
毛主席热情地跟大家说:“这位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爸爸,他叫孔从洲。”
婚礼在欢声笑语中顺利结束。婚礼结束后,毛主席跟客人们一一道别,但特意把孔从洲留了下来,王季范老先生也还在场。
一听说女儿李敏的男朋友是孔从洲将军,毛主席当时就夸个不停。对于孔将军的过去,毛主席心里清楚得很。聊着聊着,他就讲起了孔从洲的家世,还有他在杨虎城部队里的那些日子,以及现在咱们国家炮校的发展情况。
说起西安事变,毛主席这样讲:“这事儿可是中国革命的大拐弯,让内战转成了抗日战争。”孔从洲在杨虎城的队伍里深得人心,毛主席夸他说:“老实人就是让人放心,你就是个老实人,大家都信赖你。”
说到炮校的发展,毛主席着重指出:“炮兵是军队里火力最强的部分,以后的战争中,炮兵作用可大了。”孔从洲也当面跟毛主席保证,他一定会好好地把炮校建设起来。
孔从洲真的把心思全放在了咱们国家炮兵的建设和发展上。自打建国后,他先后当过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军械部部长,还当过高级炮兵学校的校长,炮兵工程学院的院长,以及炮兵副司令员这些职位。
1962年,孔从洲在南京当炮兵工程学院院长时,接到了毛主席的邀请,让他去中南海一趟。
1962年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孔从洲又一次走进了中南海。这次,毛主席在游泳池边上的休息室会见了他。毛主席还是像以前那样和蔼可亲,他对孔从洲说:“咱们两家是亲家,不用太客气。上次见面已经过去好久了,我一直想见你,就是抽不出空来。今天咱们就随便聊聊。”
他们聊了聊孩子,聊得最多的还是咱们国家炮兵现代化建设的事儿。
关于这个话题,毛主席和孔从洲聊了很久,孔从洲跟毛主席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碰到的问题和学到的经验,毛主席听后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出了建议。
在以后的工作中,孔从洲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全心全意地参与到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里。每当有了新的想法,虽然不能亲自见到毛主席,但他都会主动写信给毛主席,给出建议,而毛主席对他的这些建议也相当看重。
从1964年开始,孔从洲成了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副司令员,他接着用自己剩下的时间为打造一支厉害的人民炮兵队伍使劲儿。
1984年国庆节那天的大阅兵上,毛主席已经不在了。孔从洲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眼瞧着由他带头研究的我国新一代反坦克导弹部队,浩浩荡荡地从长安街经过。
他感到非常开心、满足和骄傲,因为他没有让毛主席失望。这不仅代表着我国炮兵现代化建设的进步,更是他个人的荣誉和奖章。
他为人民炮兵的建设拼尽全力,付出了很多很多。1991年,这位炮兵界的英雄去世,让很多人感到非常伤心。
1991年孔从洲将军离世后,迟浩田将军特地赶到孔家,他说:“告别仪式的规格得比大区正职还要高些。”
秦基伟去找了孔淑静,直接跟她聊了起来,他说:“上面已经定好了,这个文件先不放出去,等你爸的追悼会开完了,再公布这个文件。”
秦基伟说的那份文件,就是之前提到的中央规定以后组织上不再公开举办追悼会的那个,但孔从洲的情况却是个特例,破了这个规矩。
在亲朋好友含着泪的不舍告别中,大家陪伴孔从洲将军走完了最后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