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盟”中隐藏的智慧

奕廷成长漫谈 2024-10-17 09:32:33

为什么晚年的刘邦会跟功臣集团订立“白马之盟”?为什么吕雉死后陈平周勃立马平定“诸吕之乱”,这里面有什么联系么?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关中平原。秦王子婴带着玉玺、兵符和节杖出来投降。秦灭。

项羽在灭秦后,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试图通过分封制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他没有能力驾驭这些诸侯,这一举措并未能阻止诸侯间的争斗,反而加剧了战乱。

原各诸侯国的势力还在,又回到统一前的分封割据状态。

接下来是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互斗。

刘邦听从张良的计谋,通过分封诸侯来拉拢和瓦解项羽的势力。一方面拉拢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张耳、彭越、英布、吴芮、臧荼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满足麾下重要将领割地分封的要求,陆续封了一些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是刘姓宗室,故称为异姓诸侯王。

在各方势力的支持下,刘邦反败为胜,成功在垓下彻底打败了项羽。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对这些异姓王进行剪除。他首先对楚王韩信下手,韩信是汉初最有实力的异姓王之一,他被封为楚王,但后来因为涉嫌谋反,被贬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处死。梁王彭越也被以谋反罪名逮捕,废处蜀地,最终被吕后处死。淮南王英布因为恐慌而起兵反汉,被刘邦抱病征讨,后被外甥吴回所杀。韩王信起兵反叛,投靠匈奴,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在这些异姓王中,燕王臧荼谋反,被刘邦亲兵讨平。后燕王卢绾也被逼而叛变,最后老死在匈奴。至于赵王张耳和长沙王吴芮,则获得了善终的结局。张耳因为去世较早,其子张敖即位为赵王,后在刘邦剪除异姓王时被废掉王位。长沙王吴芮则因为其封地偏远,威胁较小,且有助于帮助西汉王朝镇守偏远之地,得以保留封国,历五代,因无嗣而止。

虽然刘邦只杀异姓王,但异姓王都是大功臣,大臣们虽然没有引发慌乱,但是心寒是一定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三月中旬,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功臣集团和他的妻子吕后聚集在一起。在一次庄重的仪式中,他们杀掉了一匹白马,用白马的血涂在各自的嘴唇上,以示恪守盟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的核心内容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意味着只有刘姓家族的成员才能被封为王,而那些对建立汉朝有重大贡献的功臣则可以被封为侯爵。这个盟约旨在确保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并奖励那些支持他的将领。

这是对功臣们的内心进行抚慰,也是对他们进行利益承诺,其真实目的是对吕氏家族权力的一种预防和制约。

公元前180年,执掌汉朝政权长达十五年的吕后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开始密谋剪除吕氏势力。

周勃利用郦寄与吕禄的关系,巧妙地夺取了北军的控制权。在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后,周勃成功地控制了北军,而陈平则控制了朝政。在陈平和周勃的领导下,政变迅速展开。吕氏家族成员被一一逮捕,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遭到诛杀。吕产、吕禄等吕氏核心成员被杀,吕氏家族的势力在短短几天内被彻底清除 。

政变成功后,陈平和周勃等人开始考虑新皇帝的人选。他们最终选择了代王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氏家族势力较弱,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合适的人选。刘恒即位后,陈平和周勃等人的利益得到了巩固,而汉朝的政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时期。

“白马之盟”与铲“除诸吕之乱”有多大联系不得而知。如果它有一定的作用,那可以说“白马之盟”是刘邦利用人性的一次跨时空布局,这是刘邦死后和功臣集团的再一次双赢合作,堪称是神机妙算。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