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社里决定组织各部门主要领导去山东的兄弟报社考察,学习他们的改革经验、管理办法,最主要的是了解对开八版的报纸如何运行,为我们扩版做准备。
去了一共七人,由韩书记带队,日报的是我,晚报的是欣副总编,报业开发总公司是晶总经理,账务是颖主任,工厂是张副厂长,我们乘坐印刷厂的面包车去的,梁司机开车。
3月8日,我们到达青岛。住在青岛饭店。去青岛日报之后,报社接待科科长王明德、党委办主任张黎民接待我们。


3月10日上午座谈。杨兆振总编介绍了全面情况。姜幼年副社长介绍了管理情况,总编室齐建国副主任介绍了日报情况。

杨兆振总编介绍情况时说:
青岛日报1949年12月10日创刊,对开。后由于困难改为小报。1982年恢复对开。这些年不断发展。现在有在职人员500人,离退休人员120人。

青岛日报的体制是党委制。他于1983年担任总编辑、党委书记。现在的班子成员为8人,一位总编,6位副总编,一位纪委书记。
他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总目标,三项基本建设,四个指导思想”。
一个总目标,即建立报业集团。这是市委书记提出来的,要成为财团,要搞实业。现在的试点只有广州。
第一项基本建设,是建立强大多功能多层次开放的宣传舆论中心,控制整个报刊市场。他们办了三报两刊,体现这个设想。
母报是青岛日报(党报),对开8版,日报。发行13-13.5万份。周末(星期五那天)16个版,星期日4个版。工作人员100人。
阅读对象为干部、职工,体现权威性、指导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点搞系列报道、典型报道、连续报道,适当考虑服务性、可读性。总之,要做到一报在手,国事市事天下事,都知道。报纸每天早上送到。我们努力加强开放性,增加信息量。搞了“两行、三站、两专版”。
“两行”,一是齐鲁行,除青岛还有16个市,开辟一个专版,介绍其它地市新成果。二是沿黄行,从黄河入海口到青海发源地,配传真,搞8个多月现场报道(三个记者,一个司机),也是锻炼队伍。
建北京、深圳、上海三个记者站。去年12月份办了上海、深圳的证。目的是把全国改革前沿、政治和经济中心的情况都搜集回来。“新闻立交”,半个月发一个版。
两个专版,一是香港大公报青岛专号。每月有4个版,一期6万元,可做两个版广告。二是下关(?)新闻社,每月交换一版。
以上是去年的运作。
还有青岛晚报,今年是第6个年头,4开8版,侧重文化、体育、社会新闻、精神文明的典型,面向千家万户,是老幼皆宜,润物细无声。发行量22-23万份。人员50人。4900万广告收入。
前年接收了公共关系导报,当时发行1.35万份,改造为生活导报,去年元月1日创刊,开始2万,12月到了12万,今年13万。周六刊,4 开8版。广告收入去年20万,今年1000万,阅读对象是家庭、市民。内容为家庭、生活、服务,侧重物质,有理财、家教、饮食、股票。为办好此报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专家群。它很受家庭妇女的欢迎,定位好。
两个刊物,一是读报参考,主要提供重大时事背景,是个文摘性的,由资料室几个人办,资料室有十几人。去年发行21.3万,半月刊,今年搞到了25万。二是青岛画报,赔钱,定价10元,成本16元,发行7000份。
第二项基本建设,是建立一个现代化报社。两年内改造办公楼,内外装修,达到青岛最高标准。建立微机网络系统,实现通讯、交通、办公现代化。去年上了德国印刷机,海德堡两台。去年建办公楼10000多平方米,建了128套职工宿舍。投资1000多万建度假村。
第三项建设,是建立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作风上廉洁的队伍。
四个指导思想,一是要办好报刊,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别的工作要服从报务于这个核心。报社安身立命是办好报纸。办好报纸,经济效益就出来了。二是宣传、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三是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抓住不放,包括职工素质和领导素质。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立与之适应的管理制度。
报社集约经营,车队使用要交钱。财务有自主权,但账都在总的地方(处)。编辑部的每个子部都有钱,但都有财务处管理。报社毛收入14580万,其中广告8100万。
经费:人头费每人两万,(发行)报纸收入的5%,广告收入的10%。协办栏,都留在编辑部。企业形象版,价格低于广告。这样的收入50%交编辑部,50%留业务部。
姜幼年副社长、总编室齐建国副主任作了补充:
青岛日报设12部室:总编室、政法部、科教部、理论部、文艺部、农村部、财贸部、工交部、摄美部、群工部、特刊、外宣部。
副总编为孟鸣飞、蔡晓滨、于钦伟。三人半年一倒上夜班。
人员100人,2万人头费,为广告分成。企业形象版、标牌广告,各部组织。财政包干(除医疗费)。
考核奖惩:稿件质量,每天编前会评,评1、2、3等稿。稿酬,500字之内短消息,按1000字算。1000字之内按字数算。部主任原来拿部里最高奖,后来拿平均奖,现在拿本部门120%(平均)。副总编、总编室主任拿部主任120%。总编室秘书、工作人员拿平均奖。三个月完不成任务的,下岗。

3月10日下午去烟台,郑强总编、王家琳副总编接待。
3月11日下午,我们与烟台日报同仁座谈,介绍情况的除了郑强总编、王家琳副总编,还有唐升平副总编、财务处主任于春光。介绍的情况如下:



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总编兼任党委书记。
日报两位副总编。一位副总编负责二、三版、四版、五版,一些刊物,出版系统、事务性工作。另一位副总编负责六版、七版,周末(星期五。四版),广告专版(形象广告)。
晚报、现代科学、生活报,由一个副总编负责全面的编务工作。
经济(广告、工厂),由一位副总编负责。
另有图片社、信息部、彩扩印刷中心(合资)、彩扩部(合资)。
职称:报社有正高职12名,4名在职。中职占人员的50-60%。山东职称评定不受名额限制。
财务:两年前二级财务,现在一级财务。原四六分成,后六四分成。六归编辑部,四归部里。刊头广告,提出60%用于改善办公条件,专款专用。
发行量与广告:日报发行10万份,广告收入1000万。晚报发行15万份,广告收入1000万。生活报发行10万多。另外还有资料荟萃。
报社人员:600多人,其中正式人员500多。
广告占版:二版8公分,三版10公分,五版12公分(不固定),六版10公分,七版10公分,八版1/2。
奖金:日报记者约500元。部主任拿本部门120%。副总编拿部主任120%。总编拿130%。
部室设置:总编室、摄美、工交、财贸部、对外、农村部、通联、政法、科教、文艺、理论、评论、时事、周末、记者部、研究室。

3月12日,我们去威海市。

3月13日,我们来到济南。济南日报王广仁副总编接待我们。
3月14日上午,与济南日报同仁座谈,孙兴振总编辑、单汝谨副总编,总编室孟生主任,财务科长介绍了情况。

报社体制:济南日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党委成员4人,都是总编、副总编
报社沿革:济南日报1964年创刊,延续至今。其前身1948年创刊。1987年曾办过农民报,1988年就停刊了 。从去年办了晚报,叫《济南时报》,8个版,四开,星期一、六16个版。
报社人员:在职人员为322人,聘用人员为38人,离退休为67人。从1995年开始实行聘用制,还用了一部分临时工,共100多人。
发行情况:济南日报发行12万左右,时报15万。
创收情况:毛收入4405万元。1993年财政拨款停止。1995年才1000万,这两年步子大一些。
人员结构:55岁的以上还有10多人,中层干部(处级、副处级)年龄得超过40多岁
设备情况:办公楼去年使用,办公条件全省最好。生产设备,两台国产设备(北京彩印机),微机联网马上就搞。
管理:1993年开始年终考核。辞职共4人。招聘30多人。校对10多人。人事招聘制1995年就已完善,进人就都是这种办法。正式职工实行升降级制度。
职称,高级统一考。中级,统一考(内部)。量化分数,5%升级,最后一名,第一年亮黄牌。男55,女50 ,只考核不升降。
中层干部(正副职)考核,正职排队、副职排队,都是前5%奖励1000元。倒数第一亮黄牌,连续两年降职。准备搞竞争上岗,双向选择。
财务:宏观调控,分灶吃饭。两个编辑部的经费(工资、奖金、差旅费、稿费、通讯费、办公费、招待费),按每人两万五的编辑费用计算。日报96人,240万。时报56人,125万。奖金,正处为平均奖120%。交通补贴50%。误餐每人70元,走福利费。
工厂:每天用纸10-11吨。发行:发行费日报18%,时报45%。发行、广告各17人。

座谈结束后,我们即返回保定。
考察之后,我们共同的看法是,《保定日报》扩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