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刺骨的深夜,急诊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我正准备交班下班时,一位神色慌张的中年男子冲进了急诊室,他搀扶着一位面色发青的老人。"医生,快救救我爸,他刚才说胸口特别难受,还冒冷汗!"
这位老人叫张大爷,65岁,退休教师。经过详细问诊得知,他已经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最近天气转凉,他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却一直没当回事。
"医生,我这两天总觉得胸口闷闷的,爬楼梯时特别明显,休息一会就好了。我想着可能是天气变化的缘故,就没太在意。"张大爷虚弱地说道。
听到这番话,我心里一紧。作为一名从医二十余年的心内科医生,我深知这些症状的危险性。赶紧为张大爷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改变。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一个病例。那位患者跟张大爷情况极其相似,也是因为忽视了早期症状,等到送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终身遗憾。
在为张大爷安排紧急救治的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分享一下心血管病患者在入冬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信号。
胸痛是最常见的警示信号。很多患者会把它误认为是"上火"或"感冒"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性质的胸痛往往位于胸骨后方,呈压榨性、憋闷感,常常放射到左肩、左臂。特别是在寒冷天气下活动后加重,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
气短、呼吸困难也是一个重要征兆。张大爷就说他最近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要停下来歇好一会才能继续走。这种情况在天气变冷时更加明显,很可能是心功能减退的表现。
睡眠质量下降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我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她总是半夜被憋醒,不得不坐起来才能缓解。起初以为是支气管炎发作,后来确诊为心力衰竭。
特别要提醒的是,很多患者会出现莫名的疲劳感。张大爷的儿子就说,他爸最近总说没精神,走几步路就想坐下来休息,这些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早期表现。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症状是水肿。入冬后,不少患者会发现脚踝浮肿加重,鞋子穿着特别紧。这可能预示着心功能正在恶化,体内水钠潴留增加。
"张医生,我爸这次住院治疗要多久?"张大爷的儿子担忧地问道。
"别着急,经过及时治疗,你爸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不过接下来要注意几个方面:规律服药、合理运动、清淡饮食、保暖防寒。"我详细叮嘱道。
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极易加重。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些都会增加心脏负担。
建议心血管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减药停药;适当增加室内活动,避免在寒冷天气下剧烈运动;注意保暖,特别是清晨起床和夜间睡觉时要注意调节室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
一周后,张大爷康复出院。临走前,他握着我的手说:"幸亏遇到您,要不是及时发现治疗,后果真是不敢想。"
看着张大爷远去的背影,我深感欣慰。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远离疾病的困扰。希望通过这个真实案例,能让更多心血管病患者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面对疾病,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也要有战胜它的勇气和信心。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