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去世后,其子郭天叙成为了统帅,而朱元璋虽然只是军中的“三把手”,可却掌握着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可郭天叙却看不清形势,不断挑衅着朱元璋,这种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举动最终让郭天叙迎来了惨淡的结局。
郭子兴落难,朱元璋不仅接纳了郭子兴,还将兵权也交给了他。朱元璋的如此态度,令郭子兴大为感动,而郭子兴也终于明白,自始至终,都是他错误,是他的小心眼和嫉妒心,让他误会了朱元璋。
随着汤和、徐达等人的集结,以及李善长等人的加入,朱元璋的“创业”团队已经初见规模,现在的他是要才有才、要将有将,要兵有兵,于是便就此开启了自己征战天下、一统华夏之路。
朱元璋娶到娶了义军统帅郭子兴的干女儿马姑娘为妻,而他就此摇身一变,成为了郭子兴的女婿,还是他的左膀右臂,甚至还将郭子兴从危难中戒酒了出来,然而,等待着朱元璋的,确实郭子兴和郭天叙父子的嫉恨和报复。
汤和这个人可是不简单,他是大明王朝的所有开国元勋中,非常难得的能够得到善终的人之一,而之所以如此,正是在于汤和的眼光够独到,最早就是他看出了日后朱元璋定成大器,不仅如此,也正是他引导朱元璋加入了义军。
安葬完父母后,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只得来到了家乡的皇觉寺。可仅仅过了五十多天,由于饥荒过于严重,寺庙因为没有了供养,朱元璋只好离开皇觉寺,开始托钵流浪。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朱元璋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元至正四年(1344年)四月,朱元璋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为绝望的时刻,短短半个月内,四位亲人相继离世,最终在好心的地主刘继祖的施舍下,才得以将父母安葬,最为悲惨的童年“日记”莫过于此。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却能依旧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原因就在于他通过在内阁制造矛盾冲突,分化朝臣势力,同时借助以司礼监对内阁形成监督与牵制,而他进行最终的决断,由此可见嘉靖皇帝的权谋之术确实是深不见底。
冯保太过于心急,也太想着要往上爬了,所以直接绕过了司礼监的几位“大佬”,直接向嘉靖禀报,可这样却并不能让嘉靖满意。反观吕芳,他从一开始都将所有的功劳都归结于嘉靖,与冯保之间的高下也就立马显现了出来。
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努力征讨后,存在了七十余年的准噶尔汗国彻底覆亡,至此,清朝的版图达到巅峰,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这也是大清王朝最后的“高光时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皇帝又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再度御驾亲征噶尔丹,最终战胜了这个他一生中最为强大,同时也是最为危险的敌人和对手。
“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虽损失惨重,但人就掌握着战场主动权,眼看着康熙一战就能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康熙的二哥福全却放跑了噶尔丹,成为了康熙不折不扣的“猪队友”。
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噶尔丹迅速扩张,势力范围已经覆盖新疆、外蒙以及中亚地区,而频繁陷入大战的康熙只能是做准噶尔汗国壮大。然而,就在噶尔丹走向巅峰的同时,竟然后院起火,这也让噶尔丹陷入到退伍可退的境地。
康熙十五年(1676年),噶尔丹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短短十几年时间,噶尔丹就已经控制了7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与当时大清王朝控制的领土范围相当,并且兵锋距离北京不足千里,而他也成为康熙一生中最为危险的对手。
历史上的准噶尔汗国,被称为是“最后的草原游牧帝国”,作为准噶尔汗国的开创者,噶尔丹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康熙一生最为强大且最为危险的“对手”,同时他还曾是一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
一直以大明朝忠臣自居的“国姓爷”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他和他的继任者们始终再没有拥立逃往台湾岛的明朝皇室宗亲为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看完这个视频您就明白了。
姚启圣,对于康熙收复台湾的功劳,丝毫不亚于施琅,同时他对于施琅来说,也是“恩人”般的存在。只不过,施琅“恩将仇报”的做法,最终让姚启圣的晚景颇为凄凉,而这也成为了施琅一生中的无法抹去的“污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中打败郑氏水师,迫使郑氏集团投降,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因此功绩而彪炳史册,自己也被康熙封为了靖海侯。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平台功臣施琅的故事。
郑成功之子郑经,虽名为“正经”,可他却演绎了极为“不正经”的一生,不仅仅是因为郑经让自己的父亲郑成功最终被活活“气死”,在“三藩之乱”中,他更是将自己所有的“盟友”,几乎“坑”了个遍。
民族英雄郑成功39岁英年早逝,并且是以一种近乎于被“活活气死”的方式憋屈收场,而给予郑成功内心以“致命一击”的并不是外人,恰恰是他一直都非常信任与器重的长子郑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视频告诉您答案。
签名: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