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太子司马遹去上厕所,被人用药杵敲碎脑袋,不治身亡。司马遹被杀,暂停了10年的“八王之乱”再起,中原大地生灵涂炭,这是贾南风的过错。
1722年11月13日的子夜,乾清宫最后一声更漏响过,六十八岁的康熙帝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当所有目光聚焦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
在冷战四十余年的较量中,苏联的失败并非单纯的军事或经济竞赛失利,而是其文明形态与现代性转型失败的系统性溃败。这场超级大国
说起昭信,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女人的名字。但如果说吕雉和武则天已经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 “最毒妇人心”,那么昭信绝对是最狠的一位。
在19世纪巴西圣保罗州的卡萨布兰卡种植园,一个编号为"1143"的男性奴隶用血肉之躯书写着殖民经济最黑暗的密码。这个被称
中国近代工业化之路始终与民族存亡紧密交织,若以“历史架空”视角审视“民国能否在不经历抗日战争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需穿透
在中国近代史的宏大叙事中,左宗棠既是收复新疆的“铁血统帅”,又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既是洋务运动的革新先驱,又是传
《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其"三桩毒誓"的魔幻书写背后,暗含着元代社会的结构性危机。本文通过解构经典文本,揭
在当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历史记忆的编织往往成为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蒙古国将匈奴、突厥纳入民族史叙事的选择,与我国学界强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谭其骧教授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堪称里程碑式著作。该图集在编绘过程中引发的"历史中国"界
翻开泛黄的《新华字典》,那些神秘如天书的"ㄅㄆㄇㄈ"符号,静静诉说着中国文字改革史上最富戏剧性的篇章。在1958年汉语拼
建兴元年(223)初春,巫峡寒雾未散之际,永安宫内的烛火彻夜未灭。缠绵病榻的昭烈帝刘备,用尽最后气力将蜀汉丞相诸葛亮召至
五子登科,这个承载着中国人千百年教育理想的吉祥意象,其内涵远不止于字面意义上的"五个儿子科举及第"。从北宋汴京的科举考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玄武门前,李世民以决绝之姿完成了对储君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绞杀。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背后,隐藏着更为惊人
中国历史上北伐始终是充满悲壮色彩的战略行动。自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至南宋岳飞"直捣黄龙",历代名将的北伐壮举大多湮没于
武德四年五月,洛阳城破的硝烟尚未散尽。李世民端坐于东都紫微宫中,面前跪着那位曾让唐军闻风丧胆的"飞将"单雄信。当刀斧手举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宋江的死亡始终是《水浒传》最令人扼腕的悲剧高潮,这个带领一百单八将纵横山东的梁山领袖,最终却在功
公元前685年的临淄城,一场改变华夏文明走向的对话正在齐宫展开。新任太宰管仲面对齐桓公"何以安国"的叩问,以四维论奠定治
1894年的黄海波涛,裹挟着北洋水师的残骸,将大清帝国的海防梦击得粉碎。当致远舰的桅杆在硝烟中折断,一个时代的屈辱似乎已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槐花漫山遍野绽放,却掩盖不住浓烈的硝烟气息。这座海拔仅530余米的石质山岗,在三天三夜的炮火洗礼
签名:知识永远不过时,掌握非必要的文学常识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