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dic芯片因其性能优秀而且成本较高,在4K火起来之前,鼠标里多见于国外牌子,如罗技雷蛇赛睿冰豹等等,而最新的N54L芯片,首发的是东大雷柏,不少人可能会惊讶,我们不会因为一路关注并参与VT系列的成长和变化,大家可以视他为鼠标界BYD、华为,但别这么叫,因为雷柏不是新秀,在2007年就是中国最火的无线鼠标,18年后,能重回无线巅峰,这是个美妙的时刻,尤其是对于见证过两次的中国玩家,感受说完了,看看VT3 MAX的测试表现。
除了性能的提升,原生8K的支持,我们很关心Nordic的N54芯片的功耗,花了足足5天多的记录,有了这个续航测试和对比。雷柏新品VT7 MAX对比去年的VT3 PRO MAX,二者除了MCU从N52840升级到N54L15,其它主要配置基本不变(3950 ULTIMATE、800mAh),但续航竟然提升了70%以上,突破100小时,非常逆天,实测为证。
最新Nordic 54芯片雷柏首发,全新VT7二代VT3有如神助
我们在多彩新品M900 ULTRA上第一次见到TTC新的光微动,被它手感吸引,在盲击时我一度认为这是欧姆龙光微动,结果尴尬了,就有了今天的验证测试,分享与大家。
现在的鼠标很流行一上就4~5个版本的甩籽产品,看起来很有气势、很懂流量,未必可取。多彩M900是经过1年多的积累和考验,才走到了Ultra版、放出大招,因为M900的口碑和握感值得。M900 ULTRA:PA3950+n52840无线8K,127mm纯右手轻至48g(实测49),大手鼠标的减重天花板,配合出色的趴握手感和准确的重心调教,还有TTC突然助力的全新光微动,综合素质非常理想,已展示出年度最佳的潜质,299是良心价不用多说了。
M3系列有2年多了,最近又发新品M3XS PRO,不仅配置够顶,而且达摩鲨不负众望的让“带屏接收器”回归,并响应用户的呼声做了不少细节上改进。可以说,这款中小手鼠标不大,但含金量非常高,测试发现它基础精准度已经达到极致的98.69%(直线平均误差仅1.31%的水平),对于那些3950还不能稳定在98%以上的,实操准确度是碾压性的。
3311+星闪2K,雷柏MT760 NL锁定最佳办公鼠标
400DPI属于玩游戏的极低DPI了,在这个分辨率下FPS的很少人了。测试验证的结果来看,高刷率对低分辨率的改善(比中高dpi下)是非常明显的,属于拉高了准度下限,我们不啰嗦什么道理了,看视频和数据。
不算早期的内部测试和升级设备的那些经历,就从2021年初有记录的赛睿RIVAL 3 WIRELESS算起,观纬在那时开始
蚂蚁电竞的鼠标不算多,但这款(市场)定位很清晰,类SENSEI手感,56g带无线充,相对还是有点差异化的。另外,瑞昱双8K,其貌不扬的样子实力不俗,初步使用无线8K貌似没什么问题,进一步测试等有时间了验证下。主要是关注瑞昱芯片是不是整体水平上来了。
A75HE是一把铝坨坨的磁轴键盘,作为达尔优久违的高端产品,它的实测调节精度、打字声音如何,以及陶瓷键帽的体验怎么样,向来省流的我们,3分钟的视频回答这3个问题。
这是重力星球要发布的新鼠标X PRO,它继续着自己的科幻风格之路,但没有盲目和偏执,在前作破茧M1的基础上做了重量、握感和配置上的诸多优化,实战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依然保持大厂代工的组装水平。虽然不晓得是什么价格,但东西进步很大,有可能从摆件变成主力鼠标。
如果机械键盘既想要颜值,又不想牺牲手感,兼之预算有限,其实选择有很多,英菲克K87三模是其中一个,别人有的它基本都有,三模热插拔RGB,正刻侧刻键帽,两种轴体选择等等,整体性价比还是挺高的。机甲轴和黑金轴敲击手感还不错,声音的话,可以在视频里听一下。
赛洛斯的第二款新品V6,更加重视核心方案的优化,无线8K下顺利通过我们的障碍测试,能提供比市面上普通无线鼠标更稳定的表现,充分的发挥4K、8K的高回报率在实际追踪精度上(相比1K HZ)的明显优势。除此之外,它为了保证微动原汁原味的按键手感,也做了不少细节上的处理,如果你在找个趁手的中小手鼠标,它值得深入的看一看。
现在市场上是个牌子都在推磁轴,感觉不做磁轴都不好意思出键盘了,看来磁轴的高热度确实是电感轴普及的障碍。但我们会保持客观、实话实说,雷柏A83这把电感轴键盘,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非常好,做工、手感和声音都比磁轴键盘好,更像客制化的味道,还是无线、Gasket。经过几次固件升级,电感轴基本进入了稳定状态,给大家看看它的轴体一致性和灵敏度测试数据。
达摩鲨携兄弟品牌加入内卷,摩豹X6 MAX。测试结果显示它的能力评估是4SS、2S和3A,而且Realtek瑞昱的RTL8762G主控在它身上发挥到了极致,值不值得双11关注,看看测试是怎么说的。
一直没上新的达尔优憋了个大招在等双十一,A950 AIR系列共5款一起上市,3395、3950覆盖99~349元,现在都这么玩。其中35g的蝉翼版我们到手了,确实真35g,从CJ到现在才出,看来是下了功夫的,看看实际体验吧。
磁轴在内卷中不断进步,精度从最早的0.1mm,到现在的0.02,甚至还有标称0.01的,我期待他们都是真的,但没测就没有发言权。眼下迈从新品ACE 60搭配天王磁轴上市,正常状态下精度能到0.02mm,他吹嘘了么?视频结尾有测试。
因为磁轴太火,今年接触式的新轴(客制化)少了很多,但经过测试发现,相比2023年,今年的国产轴仍然在进步,不但双SS轴成了客制化轴的基本操作,接近完美的3SS轴也有了,实现了从T1到T0的跨越。虽然是个小小的轴体,但它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从模仿到超越的的一个缩影,我们将持续关注体验更为丰富的经典机械轴。
最近在准备更新轴体天梯图,想到了MZ外设的Y3轴,新的《压轴》测试下,它的三项能力:一致性、顺滑度和平稳度都达到了最高的SS级,这是目前在我们内部标准下测到的首个3SS、T0级别的轴。作为大家口中的“闷轴”,Y3确实在综合体验方面与数据结果保持了一致,看看这款物美价廉的顶级轴吧。
签名:数码测评 | 专业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