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史淘沙
  • 有人问,萧何的知名度为什么远不如张良和韩信?

    萧何知名度低于张良、韩信,因后两者故事更具戏剧性:韩信逆袭与悲情、张良智圣与仙踪,符合猎奇心理;《史记》聚焦刘邦身边人物,张良鸿门宴、韩信井陉之战等高光时刻更具文学张力。而萧何主掌关中后勤,"收秦图书""转漕补兵"虽奠定汉室根基,但工作琐碎不显锋芒。这种差异源于大众对传奇叙事的偏好,与帝王重"深根固本"的务实视角——正如李善长、荀彧亦因后勤受封,而诸葛亮北伐才使其形象超越后勤者。

    2025-03-26 22:53
  • 有人问,三国是菜鸡互啄还是高手博弈?

    我认为是高手博弈。本文只讨论政治上的博弈。首先,隆中对与榻上策的战略核心先看诸葛亮的隆中对: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2025-03-26 16:20
  • 刘邦、李渊统一天下只用7年,而曹操统一北方却用了34年?

    刘邦、李渊统一天下只用 7 年,而曹操统一北方却用了34 年? 首先,曹操施行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策略是一柄双刃剑,其次,不占地利,曹操的根据地,处于中原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他的北边是袁绍、南边是袁术、东边吕布刘备、西边马腾韩遂。最后争夺天下的对手。刘备诸葛亮,孙权鲁肃都是政治高手。

    2025-03-25 22:10
  • 萧何的知名度为什么远远不及张良韩信?

    首先,猎奇心理。韩信从胯下之辱,到位列兵仙,完全就是人生逆袭的楷模,后来他被吕后联合萧何杀害,又涂抹上了一层悲情色彩。军

    2025-03-25 17:29
  • 如果诸葛亮听信魏延的话,兵出子午谷的话,是否有可能一统三国?

    如果诸葛亮听信魏延的话,兵出子午谷的话,是否有可能一统三国?

    2025-03-24 22:19
  • 刘邦、李渊统一天下只用7年,而曹操统一北方却用了34年?

    说三点,跟别人不同的意见。首先,曹操施行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策略是一柄双刃剑,在实力处于下风的时候便于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

    2025-03-24 17:02
  • 有人问,若诸葛亮听从魏延的建议,兵出子午谷,能否一统三国?

    很难,因为存在很多未知数。首先,是粮草问题,虽然出发的时候士兵可以“负粮五千”,但是也有吃完的时候,有人会说因粮于敌,难

    2025-03-22 23:55
  • 不一样的鲁肃(七)意识强化

    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东吴政权内部分化成迎曹派和抗曹派两方阵营,尤以张昭为首的迎曹派占据上风。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

    2025-03-21 16:15
  • 不一样的鲁肃(六)情报网

    《三国志》记载,曹操南下,鲁肃担忧被抢占先机。他调整方案,准备吊唁探视刘表内部。荆州战略要地,关键准确把握敌对势力内部情况,情报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争分夺秒踏上出使荆州的路程,信息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03-18 22:14
  • 不一样的鲁肃(六)情报网

    刘表的突然死亡,让鲁肃榻上策中“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的如意算盘打空。当然即便刘表不死,曹操也已经开始南下,准备

    2025-03-18 17:23
  • 不一样的鲁肃(五)榻上策中的鲁肃

    一、提供情绪价值。鲁肃通过“汉室不可复兴”的论调亮明自己并非汉室拥护者的身份,与孙权形成价值认同。又通过“建号帝王以图天

    2025-03-15 17:22
  • 面对王允的美人计,董卓为何难以破局?

    董卓面对美人计无法破局。董卓大权在握,王允送貂蝉示好,他未怀疑。董卓尚有自控力,经李儒劝告曾让步但抵不住貂蝉挑拨。貂蝉精准拿捏吕布心理,离间董卓与吕布、李儒关系,对人性弱点定点爆破,董卓难逃生天,引发能否破局之问。

    2025-03-14 23:09
  • 面对王允的美人计,董卓为何难以破局?

    先说结论:如果我是董卓,我根本就无法破局。面对这种美人计,我只能快乐的等死!为什么说破不了呢?首先,从董卓说起董卓在当时

    2025-03-14 16:34
  • 不一样的鲁肃(四)榻上策中的孙权

    孙权继位面临江东权力真空。周瑜以武力威慑、张昭以士族领袖身份辅佐,稳定局势。在合榻对饮中,孙权试探鲁肃 “桓文之功” 的战略意图,鲁肃直言否定汉室复兴可能,提出 “鼎足江东” 的榻上策,指出曹操如项羽不可卒除,建议以江东为根基静观天下变局。

    2025-03-12 23:41
  • 不一样的鲁肃(四)榻上策中的孙权

    孙策新丧,江东暗流涌动,人心未服。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局势的紧张,不得不令周瑜加倍小心,他率

    2025-03-12 22:37
  • 不一样的鲁肃(三)引肃独还

    孙权 19 岁掌权时,因孙策 "自取之" 遗言面临权力威胁,亟需培植亲信。他重用 29 岁无派系背景的鲁肃,形成与 45 岁张昭等老臣的代际制衡。鲁肃 "榻上对" 提出 "鼎足江东观天下变" 战略,既契合孙权突破父兄旧制的野心,又提供了称帝图霸的路径。周瑜预判性接鲁肃母亲至吴地,暗示权力布局的精心策划。年轻君臣通过战略共识建立政治联盟,既巩固孙权地位,又塑造东吴早期决策框架。

    2025-03-11 22:43
  • 不一样的鲁肃(三)引肃独还

    在周瑜的推荐下,鲁肃再次迎来对话江东集团CEO的机会,《三国志》中没有记录鲁肃在这次公开会面中跟孙权说了些什么,但是通过

    2025-03-11 22:37
  • 不一样的鲁肃(二)—鲁肃的春天降临了

    鲁肃大手笔赠与周瑜粮草建立关系优先级,触发双向心理强化。孙策死后鲁肃萌生退意,收到刘晔邀请欲投奔郑宝。其向周瑜坦诚想法并引入竞争,化被动为主动。周瑜极力挽留并推荐给孙权,周瑜意识到孙权主政下,鲁肃发挥才能的时机或已到来。

    2025-03-10 16:51
  • 不一样的鲁肃(二)—鲁肃的春天来临了

    鲁肃影视形象图侵删鲁肃通过大手笔的赠与,在周瑜心里建立起了优先地位,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迅速在周瑜的认知中植入了第一提及率

    2025-03-10 16:45
  • 不一样鲁肃

    鲁肃身处乱世,身为临淮东城富豪,乐善好施。他深知乱世中财富可能招祸,于是散财与乡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还学击剑骑射、组建私人武装。周瑜率数百人来筹粮,鲁肃赠其三千斛米,以此与周瑜及袁术攀上关系。后他察觉袁术难成大事,便投奔周瑜。袁术派兵追赶,鲁肃以武力震慑追兵。他凭借谋略和果断,在乱世中不断调整策略,展现出非凡的生存智慧和格局。

    2025-03-08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