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漫谈
  • 补气的药对——人参与白术

    说起补气的药对,很容易让人停留在补气两个字上。因为中医上常说的就是气和血。临床上,补气的经典方子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

    2025-02-27 06:19
  • 脾胃虚寒是选用理中丸好,还是人参汤好?

    理中丸和人参汤都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均是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温中祛寒的功效。可以用

    2025-02-28 05:44
  • 中药相互配伍的作用

    中药药方里面的相互配伍,主要是为了使药方更好的来治疗疾病。有时单味中药来治疗疾病时,疾病是治好了,但是中药的其他副作用可

    2025-02-20 07:15
  • 中医学中的八法,及代表方子

    中医学中的“八法”,是出自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一书中的经典论述。他说到:“论病之源,则以内伤外感四字扩之。……而论治病

    2025-02-18 05:45
  • 浅析血实者决之

    “血实者”,即是临床上说的瘀血阻滞导致的疾病;“决之”,即是采用活血化瘀的原则,使用一些活血化瘀药,使瘀血得散,气血可以

    2025-02-18 05:45
  • 中医药经典论述摘要(26)

    1、多汗者,忌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者,忌故纸,故纸降气也。2、当固不固,则沧海亦将竭;不当固而

    2025-02-17 05:25
  • 春季补肝,试试这味中成药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为人体肝脏所主的时令。所以春季适合结合时令来补养肝脏,以顺应人体肝阳之气的生发。但是肝脏能正常的生

    2025-02-16 04:48
  • 浅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是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经典论述,说的是:“如果人体感受了阳热之邪,就需要治疗身体内阴气,身体内的阴

    2025-02-15 05:45
  • 大黄治疗便秘,是不能长时间煎煮

    老年人,因为年龄大,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会下降,就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这时,在平常的饮食中,多摄入一些青菜、香蕉之类的食物

    2025-02-14 04:58
  • 浅析肝在色为苍,在声为呼,在窍为目的意义

    中医上讲的“肝在色为苍……”,其实说的是肝在自然界的颜色为青色,在病态时多发出呼的声音,在人体开窍在两目。白芍1、青色为

    2025-02-14 04:58
  • 逍遥丸——为什么适合春季服用

    一、春季为肝胆所主的时令春季在中医上讲是肝胆这对脏腑所主的时令,所以春季疾病的发生,也多与肝胆有关。二、春季,肝木容易克

    2025-02-13 04:32
  • 为什么要春捂?

    “春捂秋冻”是我们常说的养生知识,那为什么要春捂呢?春捂,捂的是什么,防的又是什么?一、春捂——捂的是人体的阳气。防风

    2025-02-13 04:33
  • 对胃有益的几味养阴药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说的是人体的脾胃,在临床辨治疾病中很重要,在治疗气血内伤病症时,常需要调理脾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

    2025-02-12 04:26
  • 浅析“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中医学上的经典论述,它主要讲的是血分受病之后,出现风病的症状。这些病症,从表面上看是风邪致病

    2025-02-12 04:26
  • 从风胜则动,热胜则肿,谈外邪致病

    中医上讲外感六淫邪气,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它们致病,有着不同的特点。风邪,它具有游走不定的特性。所

    2025-02-10 04:24
  • 出现黄痰、咽痒、易咳嗽,试试莲花清咳片

    莲花清咳片主要以麻杏石甘汤为主,在配伍一些化痰、止咳药组成。全方具有宣肺邪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当出现黄痰、咽痒、易咳嗽的

    2025-02-09 04:22
  • “刀片喉”——用板蓝根、栀子,配伍这味中药,疗效好

    刀片喉,即是嗓子疼的像刀割一样疼痛,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蒲地蓝及蓝芩口服液、西瓜霜片、玄麦甘桔颗粒、养阴清肺丸等中成

    2025-02-08 04:22
  • 治疗上火的中药

    治疗上火的中药有哪些呢?昨天在药店买药的时候,遇到一个阿姨去买莲子心,说是要买去火药。但是呢,莲子芯这个时候不是最新鲜的

    2025-02-05 04:14
  • 脾脏病为什么多用到半夏和茯苓?

    脾脏在人体中为土脏,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可以使体内的水湿正常代谢,这样水湿之邪就不能停留在体内而化生痰湿。半夏一旦脾脏病

    2025-02-05 04:14
  • 中医药经典论述摘要(24)

    1、大抵问而知之,以观其外;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与脉,不可偏废。2、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

    2025-02-03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