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深厚的情谊,都是“处”出来的。
然而来往的规矩,相处的礼数,也是维持关系的底线。
与人交往,情字为要,礼字当先。
再亲密的关系,都要用心加以呵护。
所以上门做客时,要避免携带这三样东西,关系再好也不要。
不带挑剔,多多点赞
古语有云:“客随主便。”
家宴,是最高的礼遇。
认可你、看重你,才会想带你回家。
所以去做客,要有做客的礼数,配合主人家的节奏。
尊重主人家的生活,才能不辜负这一片真情。
而不是对他人的人生评头论足,挑三拣四,寒了这一份人心。
有一位网友在网分享:
一天,他和同事出去办事,恰巧将要路过自己的新家,便请同事来家里吃顿便饭。
谁知同事刚进门,便对家中布置和装修风格“颇有一番见解”——地板样式不好看,卫生间太小,装修风格太老……
待到吃饭时,网友不好意思道:“事先没有准备,就只有些家常菜了。”
同事也不客气道:“平时大鱼大肉吃腻了,换掉口味常常也行。”
事后网友郁闷地说:“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开玩笑,但我听着确实不太舒服。”
生活中,本事越差,越喜欢评头论足,自我展示。
有道是:“礼者,敬人也”。
到了他人家,要将对方全部的付出看在眼里,把对方真心的款待放在心上。
摆正自己的位置,收起伸出去的食指,放下过来人的姿态。
赞美的话可以述之于口,挑剔的话要慎思慎行。
懂得感恩、懂得欣赏,才能有更加深厚的缘分,才会有更加宽敞的人生。
不带是非,出言有尺
古人云:“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灾祸,往往是因你的窥视,或一句闲言碎语而招来。
所以出门在外,事不关己的事,不要随意打听,肆意发表意见。
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最终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到你身上。
民国时期,徐志摩和梁实秋曾在同一个单位认知。
因为工作关系,也因为对文字有相同的爱好,两人渐渐相识,常常互相到对方家中做客。
后来徐志摩离婚,引起了身边许多有心人的关注。
有同事找到梁实秋,向梁实秋打听相关的消息。
甚至鼓动道:“你们这么要好,有事你问他肯定不会瞒你。”
梁实秋却不以为意,仍与徐志摩如平常般相处,绝口不提离婚的事。
但同事仍不死心,找上门去一直再三纠缠,梁实秋这才恼怒道:“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自此断绝了与其的来往。
徐志摩这才得知此事,二人的友谊也因此更加深厚起来。
曾看过一句话:“如果我们要做朋友,现在就得约定好,别打听我的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禁区”,藏着他们难与人言说的痛苦以及难以启齿的秘密。
倘若贸然闯入“禁区”,不仅会令人痛心,还易引火烧身。
所以朋友相处,可以关注,但要适度。
有道是:“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生活本就是一笔糊涂账,互不干扰,才能各自安好。
从今日开始,守住自己的嘴,守住言语的边界,如此福报才能如影随形。
不无分寸,行止有度
古语有云:“入虚室,如有人。”
这是在说:即便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行为也要像旁边有人一样规矩。
与人相处,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有各自的安全距离。
作为客人,一言一行,也都要约束自己,以免冒昧的举止,惹人不快。
特殊时期,杨绛,曾与同事赵翔凤做邻居。
赵翔凤比杨绛小二十多岁,杨绛作为过来人,平日里对她十分照顾。
遇上赵翔凤工作繁忙,杨绛便会帮她带带孩子;
若是没有时间做家务,杨绛也会去搭把手。
但一来二去,赵祥凤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得寸进尺。
遇上杨绛家买了些好吃的,都会去拿一些回家,甚至自己的衣服也要给杨绛家洗。
有一次杨绛的女儿不愿,结果赵翔凤放不仅破口大骂,直至还直接动起了手来。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弥足珍贵的就是守好边界感。
不知分寸的人,只会消耗他人对你的善良。
曾国藩就曾说:“与人相处,疏疏落落。”
恰到好处的尺度最舒适,适度留白的情感最持久。
以温柔之心待人,不彼此逾越,不互相强求,不相互束缚,才能让关系愈发醇厚绵长。
▽
孟子曾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亲友之间的往来,最珍贵的莫过于那份源自内心的珍惜与深情。
无论是简单的做客相聚,还是日常的人情往来,我们都要承他们的情,也要感念他们的恩。
愿你好好珍惜把你请进家门的人,带上我们良好的修养,带上恰到好处的分寸,在礼数与情义中,走向更宽的路,赢得更好的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