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连自己人都算计,这事儿太狠了!
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不断,诸侯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孙膑和庞涓,一个出身贵族,一个寒门草根,本是师出同门的好兄弟,却反目成仇。孙膑挨了“刖刑”,丢了双脚,最后却靠一场“围魏救赵”把庞涓彻底整死,还让魏国元气大伤。可别急着佩服孙膑,他的算计手段,连盟友和自己人都没能幸免。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庞涓的嫉妒心:兄弟情只是一层纸,利益面前说破就破。
庞涓这个人,天生有点自卑。鬼谷子门下学艺时,他和孙膑关系不错,但那会儿没有利益冲突,大家还能装装样子。一旦他在魏国当了大将,又把孙膑叫过去当副手,问题立马显现了——孙膑比他聪明,更有名望,还出身贵族。这不就等于在魏国朝堂上抢了他的风头吗?于是庞涓用尽心机,设计陷害孙膑,让人家从才华横溢的军师变成了残废。这事儿摆明了是嫉妒作祟。庞涓这人看似聪明,但心胸狭隘,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结果呢?孙膑忍辱负重,最后一击致命,庞涓也算自食其果。
2. 孙膑的复仇心:冷静到让人后背发凉。
挨了“刖刑”之后,孙膑没急着反击,而是选择装傻充愣,继续留在魏国写写兵法,给庞涓当个“废物助理”。这份隐忍,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后来,他通过齐国使臣的帮助成功逃到齐国,彻底翻了人生的牌局。可这还没完,他不仅要杀庞涓,还要让庞涓死得彻底、死得难看。所以围魏救赵这一仗,孙膑下得一手好棋。他故意让齐军“败退”,一步步引诱庞涓进入马陵道。等庞涓发现自己中计时,已经没机会翻盘了。孙膑的冷静复仇,让人佩服,但也让人不寒而栗。
3. 不择手段的用兵哲学:为了胜利,所有人都是棋子。
孙膑的核心思想就是算计,哪怕是盟友,甚至自己人,也不例外。围魏救赵时,他建议赵国用都城邯郸当诱饵,吸引魏军主力围城,好让齐军偷袭魏国。这么一来,赵国的死活根本不在他的计划里。更过分的是,他还坑了齐国两个都大夫。攻打魏国都城时,他早知道这两人没本事,派他们去就是为了当诱饵,结果两位将领连同手下的士兵全都战死。他的这套“用人如棋”的逻辑,比白起、项羽还要狠。白起坑赵军40万,那是为了少牺牲秦军士兵;项羽杀降卒,是为了安抚手下。但孙膑连自己人都算计,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孙膑的算计,成就了他的胜利,也注定了他的兵法难传后世。后人推崇《孙子兵法》,因为它讲究民心士气,而孙膑的《孙膑兵法》,太过阴狠,连盟友都敢拿来当棋子。这种冷血的胜利哲学,注定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