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败亡视角:陈玉成、李秀成争夺常熟,英王无奈妥协

菜鸟富贵 2025-02-24 10:48:01

第二次成功摧毁“江南大营”一事,堪称李秀成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在他所写的自述书里,针对这件事可是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去描述呢。而且从他的表述当中,还隐隐约约能察觉到他对英王陈玉成有着那么一丝不满的情绪哦。李秀成在描述相关情况的时候,所用的措辞是说“英王,那是不请自来的”,给人的感觉呢,就好像是他觉得陈玉成来到这儿,是要来跟他抢夺这份胜利的成果,就如同要争抢一块美味的蛋糕似的呢。

在1856年的时候,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事变这样重大的变故,紧接着石达开还率领着部队出走了,这一系列的情况使得太平天国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极为严峻的危机当中。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之后竟然还能够延续长达8年的时间,并且在这期间多次成功击败了八旗军以及湘军,甚至还一度迎来了一段短暂的中兴局面。那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非常有名的将领,他们能够携手合作,在艰难的时局面前,一起挺身而出,共同去应对那些重重困难,凭借着他们的军事才能以及紧密配合,才让太平天国在危机之中有了这样一番表现。

大家知道,在太平天国时期啊,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将领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人物呢。当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时候,太平军那可真是厉害极了,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所到之处,往往都能取得胜利,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呢,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旦陈玉成和李秀成之间产生了私心,彼此不再相互配合了,这可就出大问题啦。要知道,他们俩对于太平天国来说,那可都是起着关键作用的。没了他们之间紧密的协作,整个太平天国的局势就急转直下了,这时候,太平天国走向灭亡也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最终难以挽回败局。

在1860年的时候啊,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太平天国的名将,在常熟、昭文这块地方展开了一场争夺。当时的情况呢,英王陈玉成最后是无奈地做出了妥协。这两位名将之间的这一次较量啊,就如同掰手腕一般,其实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走向败亡的一个缩影呢。您想啊,如果不是后来湘军发起东征等一系列行动的话,说不定这两人之间的这场争夺就会演变成另一场像天京事变那样严重的、对太平天国产生极大影响的事件。

李秀成在被册封为忠王后,那是满怀信心呐。当时京师的局势颇为紧张,为了能解除京师所面临的困境,他琢磨出了一个计策,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接奔袭杭州。要知道,这在当时可算是个大胆的想法。可一开始的时候呢,大家伙儿都不怎么看好他,觉得他这事儿成不了。就说皖南的那些将领吧,像黄文金他们,积极性也不咋高,对李秀成奔袭杭州这一计划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呢。

李秀成成功地奔袭杭州并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李世贤在湖州那边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一系列情况发生之后,张玉良、郑魁士便率领着兵马来增援江浙地区了。由于他们的这一行动,江南大营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应对。而就是在这样的局势变化下,太平军的将领们这才对李秀成产生了信任,并且从中看到了取得胜利的希望。

李秀成从杭州回到天京后,便着手组织召开了一场会议,地点就选在建平。此次会议邀请了诸多皖南将领前来参加,像杨辅清、黄文金、赖文鸿、古隆贤、刘官芳等等,这些将领都是李秀成之前特意发去邀请的,大家纷纷应邀而至,齐聚在建平共商相关事宜。

那陈玉成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李秀成在他的自述里提到,英王陈玉成是“不请自来”的。李秀成心里觉得,单靠自己的本事,再加上皖南那些将士们的全力支持,就完全有能力把“江南大营”给彻底摧毁掉。而且呢,他还打算在打了胜仗之后,顺势朝着江浙一带去东征作战,在他看来,这可是自己能够稳稳拿下的“蛋糕”,可不希望有别人来分一杯羹,来跟他争抢这份即将到手的胜利成果。

在那次建平举行的重要会议上,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军事部署安排,即五路出兵的计划,目的是要对江南大营形成合围之势。会议结束之后呢,太平军的各路军队便依照约定同时展开了进军行动。一时间,战鼓擂得震天响,场面十分壮观且气势磅礴。在太平军如此猛烈的攻势之下,江南大营的清军将领和春、张国梁所率部队根本无力抵抗,很快就呈现出溃败的局面。最终,这二人一个在镇江自缢身亡,另一个则是阵亡在了战场上。就这样,曾经颇具规模、给太平军带来诸多阻碍的“江南大营”,经此一役,被彻底地摧毁了,不复存在。

李秀成所设定的目标并非仅仅局限于“江南大营”这一处哦,要知道,他和杨秀清可是不一样的情况呢。想当年啊,杨秀清先是一举摧毁了“江南大营”,在这之后呢,他便采取了分兵行动,分别进行东征以及西征。可这么一来,就使得各个主要战场上的兵力都出现了不足的状况,进而导致各个战场都陷入到了一种僵持的局面当中啦。

李秀成早就定下了一个战略目标,那就是朝江浙一带东征,去夺取那里作为财税重要来源地的区域。在第二次成功将“江南大营”给摧毁掉之后呢,李秀成马上就开始着手整顿自己手下的兵马。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他便亲自率领着军队去追击张国梁,就这样一路杀进了江浙地区。

在皖南一带的太平军,那可是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不过呢,他们却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到东征的行动当中去,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李秀成没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再看看陈玉成这边,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安庆那边了,一直在和湘军在长江的上游激烈地厮杀着呢。虽说他也有参与到东征江浙的行动里,可毕竟精力有限,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也就没法拼尽全力去做这件事啦。

在陈玉成的麾下,有两位极为勇猛的将领,那就是黄文金和刘玱琳。他们可算得上是英王军团在东征过程中的主力呢。当时李秀成动作比较快,先一步拿下了苏州、常州这些地方,而黄文金和刘玱琳也与他进行了配合作战。不过呢,即便他们参与了作战行动,却没办法从中分享到什么利益哦,而且也不能留在那些地方进行防守。

话说当时,黄文金开启了继续东征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成功夺取了常熟以及昭文这两个地方,也正因如此,英王在江浙一带算是有了能够立足的据点。其实呢,在太平军攻克常熟与昭文的时候,李秀成也有派兵参与到这场战斗当中,不过他派出的兵力并非是此次作战的主力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下,黄文金顺利进入城镇开始负责镇守事宜。然而,李秀成对此安排却并不服气。

在李秀成的认知里,他觉得江浙地区应当算作是自己所管辖的领地范围,那么按照他的想法,自然是应该由忠王所率领的军队来进行接管事宜。基于这样的想法,李秀成便开始采取行动。他借助自己在朝廷之中的盟友林绍璋的力量,先是成功地获取了独自掌控苏州的权力,把苏州这块地方的相关事务大权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之后呢,他又进一步将手伸到了常熟的事务当中,想要在常熟的诸多事务方面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处置权。

洪秀全有一位铁杆亲信名叫林绍璋,这人在打仗方面的能力表现得较为一般。不过呢,他在科技以及外交方面倒是很有自己的一套本事,也正因如此,深得天王洪秀全的信赖。要说这林绍璋呢,和陈玉成之间的关系可不太好哦。这一点在后来发生的安庆之战中就足以得到证明啦,从那场战役里就能看出他俩之间的关系状况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林绍璋从旁协助,这可让李秀成做事顺利了不少呢。李秀成所率领的忠王人马,也因此得以参与到守卫常熟的任务当中,而且还能和黄文金一同共事。而这里提到的那个能起到这般作用的人,他就是声名远扬的比王钱桂仁啦。

钱桂仁是桐城人,他是李秀成麾下的一名部将。这人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是已经选择投降了,就是正在谋划着要投降呢。只要一察觉到形势不太对劲,有什么不妙的情况出现,他马上就会着手策划向清朝投降这件事。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李秀成离开了江浙一带,转而负责主持天京战场方面的军务工作。而就在这个时候,钱桂仁手底下的将领骆国忠做出了一个重大举动,他竟然把常熟这个地方献给了清朝那边。常熟被献出去之后,情况变得严峻起来。李秀成深知常熟的重要性,为了能够重新将常熟收复回来,他亲自从南京出发又折返了回去。可这么一来,就对原本计划好的进北攻南作战行动的时间产生了影响,使得这场作战在时间安排上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了。

钱桂仁来到了常熟这个地方,不过呢,他和黄金文之间的关系处得可不太好,他俩老是闹矛盾,矛盾不断呢。再说说黄文金吧,这人可有个绰号叫老虎哦,一听这绰号就知道他很厉害啦,打起仗来那是相当骁勇善战。而且呢,他还是从两广那边过来的“老兄弟”出身哦,对于那些暗地里想要投降清朝,或者是不肯配合太平军做事的那些士绅,黄文金向来都是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绝不姑息呢。

钱桂仁心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既不想把和士绅之间的矛盾给弄得更加尖锐激烈,同时呢,又一心想着要独自霸占常熟这块地方的指挥大权。于是,他就开始处处给黄文金使绊子、找各种麻烦事儿,而且还在背地里偷偷地去支持那些士绅。黄文金这边呢,对钱桂仁的这些所作所为那可是相当不满意。他可不会就这么干看着,当下就果断地派出士兵,要去捉拿那些闹事的士绅。这么一来,黄文金和钱桂仁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啦。

当矛盾不断激化之后,双方彼此都将对方看成是“野长毛”了。在那样的情形下,要是没有清朝施加的压力存在的话,很可能接下来就会发生如同天京事变一般的激烈冲突啦。

湘军开启东征之旅后,长江上游的局势变得不太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陈玉成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借助李秀成的力量,说不定能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局面呢。于是啊,他就做了个决定,把在常熟、昭文一带的黄文金给调了回来。不过呢,陈玉成心里其实还是不太甘心就这么放弃在那边的一些布局。所以呢,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朝廷上奏章。他通过自己关系不错的盟友洪仁玕从中帮忙周旋,最后成功地把侯裕田给调到这边来了。

侯裕田可是太平军里的一员悍将,不过呢,他最开始是在天地会的。后来,就跟着张国梁一起投奔到了清朝那边。时间来到1852年,这一年太平军进入到了湖南境内,在这过程中发生了战斗,张国梁在这场战斗里失败了,而侯裕田呢,也就此成为了俘虏。再后来,他看到太平军的纪律特别好,就被吸引了,于是便选择参加了太平军。

侯裕田这个人呢,对西洋的事务相当熟悉,尤其是在西洋火器方面很有研究呢。而且他的意志力极为坚定。在1864年的时候,天京不幸沦陷了,在那样艰难的局势下,侯裕田奋力突围,成功从困境中冲了出来。之后,他来到了香港,在那里创办了一家五金店。他创办这五金店可不单单是为了做生意哦,而是有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用五金店经营所得去资助李世贤继续开展抗清的活动。

侯裕田这人啊,那嫉恶如仇的程度可比黄文金还要厉害呢。只要是有人做出挑战太平天国的事儿,他可绝对不会容忍,态度十分坚决。后来呢,侯裕田来到了常熟这个地方,并且担任了主将一职。在这期间,钱桂仁是在一旁协助进行防守工作的。说起来,出现这样的安排,其实是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相互妥协之后才有的这么个结果呢。

不过呢,钱桂仁老是能想出法子把侯裕田给挤兑走。他,不但一个劲儿地袒护那些闹事的乡绅,而且还明目张胆地跑到寺庙去搞活动。要知道,在拜上帝教的理念当中,这样的行为可就跟“造反”没什么两样啦,这对于侯裕田来说,那是绝对没法容忍的。

钱桂仁热衷于寺庙活动,对此,侯裕田多次对他提出警告,可这警告就如同石沉大海,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这下可把侯裕田给惹恼了,只见他怒发冲冠,毫不犹豫地当即率领着兵丁径直冲进钱桂仁正在进行寺庙活动的现场。到了那儿之后,侯裕田让兵丁们驱赶那些僧人,这一番举动可让钱桂仁极为难堪,在众人面前是彻底下不来台了。就因为这件事,双方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就变得白热化起来,闹得不可开交呢。

在常熟、昭文这块地方的争夺当中,李秀成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而最后得到这块地方的是他的部将骆国忠呢。可到了1863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骆国忠居然投降了淮军。这一下,可就相当于李秀成的后院起了火,原本在江浙一带的局势也因此变得越发糟糕起来了。

大家知道,陈玉成曾经失去了常熟这块地方,不过他可没有就此选择一味地妥协退让哦。就拿丹阳来说吧,在涉及丹阳的相关事宜上,陈玉成那可是坚决不让步的。后来呢,在洪仁玕出面进行调解的情况下,陈玉成的叔叔陈时永,成功担任了丹阳的守将之职。而这个丹阳呢,也就成为了陈玉成在江浙一带仅存的一个基地啦。

咱们来聊聊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些情况。就说陈玉成和李秀成争夺常熟、昭文这件事吧,它其实可以看作是太平天国走向灭亡的一个小小缩影呢。想当初,杨秀清在世的时候,太平天国是有着一套相对统一的指挥体系的,各项行动还能有比较统一的安排和调度。可杨秀清一死,这情况就变了。原本那套能让大家齐心协力的统一指挥体系就不复存在啦。之后呢,那些个被封了王的诸侯们,就开始各自顾着自己啦,都一门心思地扩充自己的领地范围,完全没了那种从整体大局出发去考虑问题的观念,这也就为太平天国后来的衰败乃至最终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呢。

在太平天国时期啊,杨秀清在世的时候呢,太平军要是攻下了哪座城池,关于到底让谁去镇守这座城池,那都是由天京方面来做决定的。然而,当杨秀清不在了之后呢,情况可就不一样啦,变成了谁把城池攻打下来,那就由谁去负责镇守,同时也由谁来抵御敌人的进犯。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转变,到了太平天国的后期阶段,虽说那个时候太平军里有名的将领多得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数量众多呢,可这些名将们却没办法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结果呢,就只能被清军瞅准了机会,一个一个地去击破他们,导致太平天国最终走向了衰落。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