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中宁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农产。中宁县被视为世界枸杞发源地和原产地,也是核心产区,已有600余年种植栽培史。初秋时节,中宁县成片的枸杞树结出串串果实,像红玛瑙般点缀在绿树丛中,这是秋枸杞。
靳大姐在枸杞地里忙碌
秋季采摘高峰之前,杞农们可以享受短暂的休整期,我们也有机会见到了中宁县隆源裕民枸杞专业合作社的靳志娟大姐。46岁的靳大姐目前是中宁县隆源裕民枸杞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大班长”,她的角色对于整个合作社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繁忙的采摘季,还是平时枸杞基地的日常维护等,都离不开“大班长”——在她的手机上,有好几个微信群,每个群有几百到上千名成员,这些人是周边的村民,也是枸杞基地的“临时工”,枸杞采摘繁忙季,靳大姐在微信群“一呼百应”,调度合作社的用工。
在与靳大姐的聊天中,一位西部农村普通劳动女性的成长轨迹逐渐清晰起来,鲜活、朴实、有力量。
成长与转折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谈起过往,靳大姐很感慨。1992年,靳大姐从技校缝纫专业毕业,在哥哥的帮助下开了个缝纫店,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能吃苦的性格,一干就是十年。2001年,成家的靳大姐关了缝纫店,跟随丈夫到上海打工。
“那时候看到外出打工的人特别羡慕,真希望我们也能靠双手多赚点儿钱,过上好日子。”凭借经验,靳大姐顺利通过进厂考试后,进入一家皮箱制造厂工作,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当上了组长,当时的厂长给她的评价是“踏实认真,能吃苦”。
2005年,因为怀孕,靳大姐夫妻俩决定返回家乡,她从一位打工人回归家庭,十二年的时间里,带孩子、照顾老人成了她的主业。这期间,一家人从固原移民到中宁太阳梁乡落户。
靳大姐骑着电动车奔波于枸杞基地
2017年,村民靳川孝、刘耀强、马跟回、高翠霞四人组建了当地第一家村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靳大姐在这家合作社里,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段“职场”之路。
起初,她主要负责除草、种树等基本工作,把合作社的地当成自家的地对待,获得了几位负责人的一致认可。很快,合作社把“大班长”的重任交给了她,登记每天用工情况,管理13个班长,调度80余名固定工人、1000余名临时工人,同时还要兼顾一些枸杞田里的农活。“踏实认真,能吃苦”的精神,一直陪伴着靳大姐的进阶之路。
依靠与蜕变太阳梁移民安置区(太阳梁乡)地处中宁县和青铜峡市交界处,2016年正式移交于中宁县管理,当时其下辖的7个行政村均属于深度贫困,2017年移民区土地流转,大片的撂荒地无人问津。为促进移民增收,中宁县政府积极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枸杞种植。靳大姐所在合作社是太阳梁移民安置区第一家由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合作社,政府的大力扶持给了合作社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靳大姐所在合作社的枸杞基地
2019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通过当地林业部门,为靳大姐所在的合作社捐种了5.5万株优质种苗,同时聘请技术专家为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以“公益机构+捐资人+政府+农户+合作社”五位一体的新型公益模式,通过扶持合作社种植枸杞,推动“绿色公益循环产业项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5万株优质枸杞种苗,在田间播种了成片的新绿,也在村民们心里播种了幸福和希望。公益项目的帮扶,不仅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也为很多外出劳动力、妇女、老人提供了在家门口稳定务工的机会。
农户在中宁县隆源裕民枸杞专业合作社枸杞基地采摘枸杞
知足者常乐,常乐者知足。提起最开心的一件事,靳大姐回忆到:“我到现在都记得刚到合作社的时候,一天赚80元钱,我开心地都跑起来了。做了12年家庭妇女,突然又能自己挣钱了,就感觉太高兴了!”
如今,枸杞合作社成为靳大姐坚定的依靠,也让她完美蜕变!随着枸杞基地的不断扩大,用工也随之增加,靳大姐成为枸杞合作社中独当一面的“干将”,月工资最高能领到4000多元,家里新盖了大瓦房,还有了固定存款,日子忙碌又踏实!
感恩与期盼过去在西海固,丈夫外出打工,女人留守照顾孩子老人、侍弄牲口和庄稼是常态。移民之后,枸杞大面积种植让很多妇女成了“挣工资”的人。她们在跳出贫困的同时,更用希望和梦想影响着当地的年轻一代。工作和家庭兼顾,她们做到了!
正在做饭的靳大姐
靳大姐一家五口人,丈夫凭手艺在家附近接一些装修的活儿,不再出远门打工。大儿子18岁,小儿子11岁,公公78岁,靳大姐既要兼顾合作社的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和老人。
走进靳大姐的家,满墙的奖状引人注目,孩子们的优秀和孝顺是靳大姐最骄傲的谈资。大儿子正在为梦想中的大学备战高考,同时也是靳大姐“成长”路上的老师。自从担任合作社的大班长,工作强度增加,她每天晚上回家都要一条一条手写记录当天用工情况,大儿子看在眼里,很心疼妈妈,建议她买一台电脑代替手写,再买台打印机,省心省力。于是,靳大姐花费两个多月的工资,置办了电脑和打印机,在儿子的帮助下边学边用,如今已经得心应手,用科技替代了人工。靳大姐说,咱就是想把合作社的活儿做好、做精细,也能多学一些新的知识,不落伍!
靳大姐家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奖状
靳大姐手写的记账簿
如今靳大姐用电脑录入记账簿
每天5点起床,把饭做好,照顾一老一小吃饭;到了枸杞采摘期,中午赶不回家,还要把老人和小儿子的午饭提前做好;晚上经常八九点才能回家,做饭洗衣服,还要完成当天的记工整理工作,一忙就到十一、二点——这样的节奏,几乎是靳大姐每天的日常。
“不用外出打工,能守着家,每天见到孩子,还能有一份工作,累点儿也没什么!”
靳大姐陪孩子写作业
对于未来的期许,靳大姐望向枸杞田的方向:“种植枸杞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就业和赚钱的机会,还改变了我们这里的环境。刚从固原移民过来的时候,周围光秃秃的,现在我们每个移民村的周围都是绿色环绕。”
“眼看着生活也好了,环境也好了,我就想在枸杞基地踏踏实实干活儿,再把周边村民带动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过红火!”
中宁县隆源裕民枸杞专业合作社枸杞基地
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回家,从照顾老小的家庭妇女到田间地头的“职业女性”,枸杞实现了靳大姐的蜕变,也给了她盼头儿和底气。
2021年4月,“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再次为合作社捐种优质杞苗26.4万株和提供技术支持,并培训引导他们通过短视频向更多人讲述枸杞林下的美好生活。“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的每一株承载着爱和力量的枸杞,不仅仅种在了西北的荒漠里,更播种在了许多像靳大姐一样的农村女性心里,将她们吃苦耐劳的美德一点点灌溉、激发,最终结出绯红饱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