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以来,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双方“以牙还牙”的加税措施将贸易冲突推向新高潮,美国对华关税税率已飙升至145%,中国则对美商品加征125%关税。
这场“杀红眼”的经济博弈,郑永年等学者指出,当关税超过70%时,贸易壁垒已等同于“脱钩”,并极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乃至地缘政治的军事冲突。
中美关税竞争
4月初,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对华商品加征34%关税,随后在短短两周内连续将税率提升至50%、84%,直至125%,中国迅速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同步升级至84%后,再度提升至125%。
双方加税动作之密集、幅度之剧烈,远超市场预期,而这样的表现也是在说明现在的世界局势正经历剧烈变化,贸易纠纷、地区冲突和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面临诸多难题。
而美国的措施是希望能够达到遏制中国与“转嫁矛盾”的双重目标,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核心工具,试图通过“去中国化”削弱中国经济韧性,为台海等潜在冲突铺路。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差额”问题,而是隐藏着更深刻的矛盾,美国担心中国迅速发展壮大,采取了一些单方面的贸易策略,主要来自特朗普政府的主张。
从最初提高关税,到后来的技术限制,这些举措都反映了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发展,希望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做出妥协。
美国实际上是想利用经济手段,迫使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做出调整,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这才是贸易摩擦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美国持续施压,中国不再退让,而是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坚定捍卫自身最关键的利益,美国的措施是希望能够达到遏制中国与“转嫁矛盾”的双重目标,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核心工具,试图通过“去中国化”削弱中国经济韧性,为台海等潜在冲突铺路。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以此来更好地应对与美国贸易摩擦带来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对冲格局下的担忧
自2025年4月以来,特朗普政府连续升级对华关税措施,从34%飙升至145%的“天文数字”税率,这一突破了历史新高的数字直接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与恐慌。
可是特朗普政府只是在以“145%”的关税税率制造舆论冲击,但其实质效果早已陷入僵局,而当关税突破60%临界点,中美贸易已实质“脱钩”。
香港中文大学前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关税超过60%后,继续加征已失去经济意义,本质是‘脱钩宣言’,而这一观点直接揭示了关税战背后的残酷现实。
企业成本飙升迫使产业链转移,消费者被迫承受高价,市场供需断裂,而当贸易壁垒突破临界点之际,数字博弈已然沦为政治表演,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的裂痕却在悄然扩大。
高额关税下,美国开始出现了通胀与供应链危机,对华商品依赖度高的领域受关税冲击显著,医疗成本预计上涨56%,台积电工厂因缺少中国石英坩埚推迟量产,普通家庭年支出或增加8147美元,引发滞胀风险。
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也指出,当前“债务国-债权国”模式濒临崩溃,关税战或引发全球经济萧条,甚至升级为地缘冲突,历史学家则担忧,经济民族主义抬头可能重现“一战前”的全球对立格局。
美国对华输美商品加征145%关税后,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而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显示,72%受访者认为加征关税将长期损害美国经济。
而高关税的存在如同“双向绞索”,在政治筹码与经济利益的天平上,双方实则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
尽管中美双方均释放强硬信号,但彻底脱钩的经济代价远超预期,美国难以找到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中国则需应对产业外迁压力。
关税战下的“多米诺效应”与经济重构
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壁垒加剧,迫使企业加速“去中国化”布局,但德国车企寻求与中国合作开发电池技术的案例证明,核心技术依赖难以通过关税短期扭转。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暂停对美关税反制、欧盟启动钢铝关税反击,折射出全球贸易体系在“美国优先”政策下的分裂。
中国通过“区域大市场”战略深化内部改革,深圳、长三角等地“0到1”原创创新集群的崛起,正悄然重塑全球技术版图——当“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关税壁垒的长期效果或将反向削弱美国技术霸权。
而中国则是以反制维护主权,以韧性应对挑战,并多次强调“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反制措施既维护了贸易公平,也展现战略定力,面对供应链冲击,中国加速产业升级与内需驱动,以“双循环”战略降低外部依赖。
面对关税“数字游戏”,中国展现战略定力:短期通过国企增持、资本市场调控稳定预期,中长期以统一大市场释放内需潜力,核心技术攻关加速“自主可控”。
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对话须基于平等尊重”,既表明不惧关税战的底气,更彰显开放合作的诚意。
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与部分国家“躺平屈服”形成鲜明对比,正如郑永年所言:“当美国成为不可靠的自私形象,中国以理性公正吸引世界的逻辑自洽”。
但地缘政治边缘的敏感性使得台湾问题、南海军事对峙等成为潜在冲突引爆点,美国对台积电加征关税被视为经济与军事双重挑衅,中方则通过常态化军演强化威慑。
因此可以说现在的中美竞争已超越经济范畴,涉及技术标准、国际秩序主导权等深层矛盾,而若是台海问题出现误判或挑衅性行动(如美方突破“战略模糊”),确实极有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不过在全球化约束与理性边界下,国家都知道核战争代价不可承受,且全球经济深度绑定,因此全面战争概率较低,但局部冲突可能通过盟友体系扩散,形成“代理人战争”。
结语
关税战的“145%”数字,或许将成为全球经济史上的荒诞注脚,当政治博弈超越经济理性,真正的较量早已转向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能力的比拼,而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中国正以“办好自己的事”的务实姿态,书写新的竞争范式。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中美关税战杀红眼,两国逼近彻底脱钩!专家:或触发世界大战》——利刃号
《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加征145%关税:奉陪到底!专家称关税超60%后再加都没区别》——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