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诸事皆“圆”

华舆 2025-02-13 13:51:46

正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庆团圆。作为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喜乐的元宵,是一年伊始的希望所寄、圆满所期。

▲2025年2月12日,昆明市的舞龙舞狮队伍齐聚一堂,上演狮舞龙腾闹元宵的热闹场面。(图片来自中新社)

关于元宵节的定型时期,学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已经出现元宵节俗,唐宋以后,元宵节俗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繁盛,诸多节俗传承至今。

事实上,元宵节从古代演变至今已度过两千多年时光,每到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这种团圆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家庭、亲情和和谐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不仅代表着形状上的完整,更蕴含着天道无缺、周而复始的哲学意义。古人通过观察天地日月,通过圆了解人和自然,衍生了东方文化,使其成为东方美学必不可少的因素。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食物,其作为“圆”的象征,也传递着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美满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圆文化不仅绚丽多彩,内涵无穷,而且生发出许多美好的价值理念。这份独特的文化韵味,同样触动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心弦。

▲2月11日,四川成都一生鲜超市销售的“柿柿如意”“金元宝”汤圆吸引顾客尝鲜。(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国人非常重视与家人团聚,这一点与泰国人很像。”泰国汉学家谢玉冰说:“每逢宋干节,泰国人也会返乡或探望尊敬的长辈。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凸显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家’是社会稳固和国家安定的基础。中国人对和谐与团结的追求,从家庭延伸到与周围人的关系中,甚至拓展到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关系中。许多中文词汇体现了这种和谐精神,例如‘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等。”

▲2025年1月24日,福建省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一线基层劳动者、过年留晋人才等200余人齐聚于此,共享团圆与喜悦。(图片来自中新社)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对儒家思想中的家庭及亲情哲学感触颇深。他在北京生活多年,北京人的友好与热情深深感染了他,朋友之间常以家人相待,尤其是在大学里,他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家庭氛围。安乐哲认为,世界不同地区诞生了不同文明,但为了理解这些“不同”,人类只能从一种更基本的共享共情中获得启示,而家庭观、亲情观恰好可以提供这一“共情”的基础。“回溯中国历史,某些‘重大旋律’就会出现在脑海中,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反复表达。这些旋律中,最突出的就是‘家’的核心地位。至少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家’的观念就已深入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方面。”安乐哲表示。

埃及汉学家哈桑·拉杰布曾说:“中国文化中和谐与团圆的精神内核始终感染着我”。近年来,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能够参与到元宵节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节,你准备怎么“闹”?

综合中新社、光明网、《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

来源:汉学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