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妻子郁郁而终,6子女难以释怀,独活93岁原配子女无一送终

钟校说过 2024-12-21 09:07:02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作为中国桥梁第一人,茅以升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建筑界的地位。可就是这一位建筑界的巨匠却在临终前他原配的子女都不愿意来到床前。

对于茅以升来说,他的生命中有两位妻子都无一例外都郁郁而终。究竟是怎样的感情让茅以升的子女这样对待他?难道当年的事情都是事实吗?

原配的付出

出生在1896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祖父是举人,父亲是记者。当时挣钱不多的茅家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茅以升倒是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

在那个年代,成家是头等大事。所以在家族的安排下,年仅17岁的茅以升就与世家小姐戴传蕙结为夫妇。这段婚姻备受两家的看好,毕竟戴家也是书香门第,这门当户对的婚姻让两人一开始十分甜蜜。

戴传蕙是家教很好的世家小姐,她温柔善良,慧智兰心。将茅家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然有序。后来两人有了孩子,茅家上下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不过在长子出生没多久,茅以升就选择了出国留学。这个时候贤良的戴传蕙就带着孩子在茅家生活,她默默忍受着生活上的操劳和孤寂。她照顾公婆,教育孩子,在家中将茅家上上下下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的怀中。

可她过得相当寂寞,无人诉说苦闷时只能向茅以升寄予书信。但是路途遥远,时局动荡,很长时间里夫妻两人都收不到对方的信件。

后来茅以升终于学成归来,戴传蕙差点激动的哭了。毕竟自己多年的辛苦没白费,她替丈夫守住了这个家。此时的茅以升也特别感动,他也明白妻子多年的辛劳,所以即使在后来妻子病重的时候,也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

归国后的茅以升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上忙碌。土木工程就是各地漂泊,这次戴传蕙尽心尽力地陪在丈夫身边,伺候丈夫的生活起居。

据说在茅以升回国的20年里,他们光是搬家就有近30次,这样没有归属感的生活让戴传蕙的内心蒙上一片阴影。但就算如此,她也没有半句怨言。

可以说,戴传蕙是付出型人格。她在茅以升忧虑的时候忧虑,担心的时候担心,以至于没有了自我。当年茅以升主持钱塘江大桥建设,这个难度系数较大的工程,在抗战时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茅以升作为总工程师主持担任这个重任非常不易,就连美国请来勘探的工程师也觉得棘手。他在当时忙碌而焦虑,经常工作到半夜,甚至一个电话来了就要随时去现场。

茅以升的苦楚戴传蕙看在眼里,她烦恼着丈夫的烦恼,让她患上了神经衰弱。在无数个夜里,戴传蕙焦虑地睡不着觉,逐渐开始崩溃。后来在1937年钱塘江大桥竣工后,她的症状才好一点。

但这个时候戴传蕙的身体和精神开始出现异样,茅以升虽然也心疼妻子,但他忙碌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女人突然闯进了茅以升的世界,让他无法自拔。

后来者居上

1937年在上海的一次酒会上,茅以升认识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权桂云。原本两人在一开始只讨论建筑与桥梁的问题,可随着时间久了,这两人之间却萌生了别样的情愫。

权桂云崇拜茅以升的才学,而茅以升对权桂云的单纯非常痴迷。两人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就住在了一起,两人还生下一个女儿。

一开始茅以升还隐瞒着这层关系,结果到1950年,全国上下开展整顿生活风纪问题的时候,茅以升与权桂云的关系就瞒不下去了。

事情暴露后,戴传蕙痛苦不已。自己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时好时坏很不稳定。不过茅以升再三向妻子保证自己会与权桂云断绝关系,只是按时给权桂云生活费而已。

但此时的戴传蕙郁郁寡欢,终日惶恐不安,终于在1968年因为抑郁症去世。而在将妻子的后事办妥后,茅以升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他将权桂云与其女儿接到了家里,想让戴传蕙留下的6个孩子认同。这个举动让几个孩子大受刺激,尤其是刚留学归国的长子茅于越反抗得相当激烈。

他带着弟弟妹妹们声讨父亲,还几次表示两个家庭,茅以升只能选一个。此时的茅以升还是很喜欢权桂云,毕竟多年的相处,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孩子这让茅以升割舍不下。

所以在那几年里,茅以升与孩子们的关系相当紧张,而作为外来者的权桂云也整日愁眉苦脸。在1975年的时候,刚刚过50的权桂云也患上了抑郁症。她每日以泪洗面,最后也病逝在家中。

此时的茅以升已经79岁了,孤独至极。他想与子女们和好,还准备很多礼物上门看望。可几个孩子都被当年茅以升的行为伤透了心,对于这位父亲客气得像陌生人。

在茅以升最后的日子里,他的身边只有和权桂云生的女儿能时不时地料。而在临终前,他十分想念自己与前妻生下的几个孩子,但这几人却一个都不愿意见到父亲。

1989年的11月这位中国建筑界的泰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在遗憾中不停地反思,但终究没有等来亲人们的原谅。

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桥梁事业搭起坚实的基础,却让自己的家庭纽带崩塌断裂。抱憾终生的茅以升不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有所后悔,后悔自己年轻时期做过的错事。可那也太晚了。

参考资料:1·新浪新闻-《茅以升茅于轼家族:见证从动荡走近现代化》2·新京报-《架“有形之桥和无形之桥”,开学第一课茅玉麟讲父亲茅以升的故事》3·科普中国网-《茅以升的桥梁人生》4·中华茅氏网-《走进百年茅氏家族》

5·参考网-《茅以升和戴传蕙:爱像桥那样延伸》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