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下连不久参加施工,再没尝过荤腥,连长带我们“攻”上了山头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11-12 04:48:05

投稿:廖文华,编辑:拾点

当兵苦,尤其是铁道兵更苦,但离开军营至今已有40余年了,军营的点点滴滴,还是时常会在脑海中浮现。事实上,当兵的那段经历如今已成为自己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回忆!今撰写一二,以飨读者。

1972年12月,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虽是72年底入伍的,但其实算是73年的兵)。

出发那天,在乡亲们热烈的欢送下,我和公社几十名新兵一起,乘坐军用列车一路向西,离家的忧愁抵不过对军营的向往,一路上我都非常兴奋。

列车越往西走,山也越来越多,大家争着往外张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待,在路上最为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接兵干部和老兵们对我们这些新兵的关爱。

第二天中午时分,军列停靠兵站,伴随着一阵哨声,大家赶忙下车吃饭。

在站台上,各班围成一圈蹲着用餐,大家此时已经饿得不行,风卷残云般用餐,很快就扫荡一空了,我们其中一些饭量大的,此刻还没吃饱呢,于是端着碗在那东张西望,看是否还有米饭送来。

结果左盼右盼,始终不见再有米饭端上来,而这一幕恰好被带队的干部和老兵们看见了,他们当即把自己带的干粮饼干拿出来分给战士们吃。

那怎么行,首长还没有用餐呢,新兵们不好意思地推让着。连长说:“我们没关系,同志们要吃饱。”

指导员说:“同志们吃吧,别饿坏了。”

简单的话语透着关爱,看到部队首长和老兵们宁可自己挨饿,也要省下干粮分给战士们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种切身的体会,让我对军营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具体记不清火车坐了多久,大概两三天,我们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南四川西昌某部驻地。

紧接着,紧张又严格的新兵训练开始了,也是充满苦与乐的三个月。

在新兵连主要是队列、内务和一些基本训练,而其中最“折磨”人的当属紧急集合。记得第一次紧急集合,我就出了洋相。

那天夜里,我们经历一天辛苦的训练,拖着疲惫的身子沉沉睡去,结果半夜里紧急集合的军号响了起来,由于是第一次紧急集合,一些规则不清楚,就以为第一个到就是好样的,抹黑穿上衣服,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第一个跑到集合点。

我还满心期待新兵排长的夸赞呢,结果等候的排长见了我,严肃地问道:“廖文华,你的背包呢?怎么不带上?”

啊!原来紧急集合还要打背包,唉!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赶忙又飞快跑回宿舍,爬上上铺打背包,等我跑到操场上时,已落在了最后。

结果免不了一顿批评,并喜提5公里长跑,现在想起那青涩的自己,还忍不住发笑。

新兵连的生活条件,说实话那时确实比较艰苦,营房没有水,每天两次洗漱都是以班为单位,到很远的山坡上的水沟里洗脸、刷牙。

新兵连的伙食也不好,三个月时间里,只有周末才能吃上一顿肉,其它时候,天天都是牛皮菜,很难吃。一到开饭时间,大家都挤到汤桶边争抢勺子,想在里面捞到一点好吃的东西。

其实汤里没有别的,只有海带。

有的新兵为了在汤桶里多捞点“宝贝”,把头上的帽子都挤进了汤桶里,弄得一大桶汤都不能吃了。

新兵班长告诉我们,新兵连条件确实差点,等你们到了下了连队,就会好很多了,说是老连队都有自己的副业,即种菜养猪,用以改善伙食。

虽然新兵训练既紧张又辛苦,但大家都互帮互助,干部对我们战士也十分关爱,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所以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而三个月的新训结束后,我们也完成了一次蜕变,从一名社会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下连后,我当时被分到了机械营三连,到了老连队却如新兵班长所说,伙食比新兵连好了不少,虽然同样是4毛5的伙食费标准,但由于连队生产搞得好,蔬菜基本能自给自足,猪肉每天都能吃上。

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天,我所在的一排就被调到西昌泽远乡的青冈坝参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铁路支线建设。

这是我参军以来,第一次参加施工,也是我十多年军旅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危险,什么叫同一战壕的战友真情,什么叫无私奉献,军人因任务之需,随时都做好迎战困难,甚至准备牺牲。正是这些无形的做人理念,确立了我的人生行程与标准,使我顺利的走到今天。

提起青冈坝,有些朋友估计还会有些陌生,但提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家就熟悉很多了,这个现代化的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历时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1984年1月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到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把月兔轨道车送上月球,西昌发射中心已成功发射国内外卫星84次,素有“东方休斯敦"之称。

而它就建立在青岗坝附近的封家湾,当初我们部队就驻扎在青岗坝(当时尚属保密区域,如今已成为旅游景区),参与了漫水湾车站延伸到封家湾卫星发射中心的这条铁路支线建设任务,每每念及我们铁道兵在这里战斗过,就颇为自豪。

初到青岗坝,我们就被这里美丽的自然环境所吸引,这里地处大凉山峡谷腹地,海拔一千八百多米,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风景秀丽。

但凡事有两面,有利就有弊,茂盛的植被也预示着这里的荒凉。

首先就是住宿问题,营房是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历时数天,用油毛毡和苇席搭建而成。用两排方木用钯钉钉住,再放上铺板,便是睡觉的床。

解决完住宿后,很快我们便投身到了紧张的施工任务中。

当时聚集在这里有好几支部队,有翻斗车连,有专门操作挖土机和装渣机的连队,还有负责开山炸石的,我们当时主要负责装卸、填埋路基。

装卸全靠人工,爆破后的岩石,又硬又锋利,一个人能搬运的就一个人搬,一个人搬不动的就几个人抬,实在抬不动的要用锤砸,一大块石头要十八磅的大锤砸开,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可大家都你追我赶,谁都不要落后,都想争当先进,表现都非常积极。

施工环境差,到此都是粉尘,一个工班下来,灰尘覆盖全身,能看到就是两只眼睛还是清亮有神。可下班途中,大家扛着铁锹、洋镐精神饱满,一、二、三、四喊着口号,唱着革命歌曲回住所。

而聊以慰藉的是在我们驻地附近有一个天然的浴池。这是一个瀑布冲积成的小水潭,在之后大半年时间里,成为了我们战士天然的浴池,

每天施工结束后,我们会争先恐后地跃入潭中,清洗汗渍、冲刷劳累、洁净身体,然后美美地浸泡在水中,仰望天空、环顾青山,似乎进入了奇妙的仙境。

那山那水真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很快驱散了一整天施工带来的疲劳。

想当初,我们在新兵连时一个月都洗不上几次澡,如今在青冈坝,我们天天可以享受洗澡的乐处。战友们说:“凉山作美,给我们创造了消除疲劳、清洁身体的条件。”

在青冈坝施工期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食物,由于这里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到青岗坝后很少吃到肉腥,每天都是老三样:南瓜、土豆、空心菜,越吃越没有胃口,大家总想着能开开荤腥,做梦都想吃上肉。

对此,连首长也是看在眼里,黄连长是广西人,在山里土生土长的他,自然懂得靠山吃山的道理,很快,他就有了法子。

记得一个星期天,那天没有施工,黄连长却把我们集合到一起,然后问我们:“大家想不想改善一下伙食?”

我们一听都乐了,齐声回答:“想!”

听到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后,连长说道:“那行,请大家带上雨衣、安全帽、防风镜、手套跟我上山!”

当时,我们还有些不理解,上山带着这些装备干嘛,但连长让我们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就这样,我们带好防护用品都跟着连长“进攻”山头。

直到,连长带我们来到一棵大树下,指了指树上面的大马蜂窝,我们这才明白,原来连长说的改善伙食,就是马蜂蛹虫。

连长问我们:“你们,谁会爬树?”

我自小顽皮,爬树不在话下,当即应道:“连长,我从小就会爬树。”

“那行,你穿上防护装备,爬到树上,把马蜂窝给我摘下来。”连长指示道。

随即,我穿着防护装备,“蹬蹬蹬”一下就爬上了大树,用袋子将马蜂窝套住,而后小心翼翼地摘了下来。

而后,连长吩咐道:“大家都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呢,你们就以班为单位去寻找马蜂窝,把看到的马蜂窝,都用这个方法摘下来。”

大家一想到能吃到好吃的,马上行动起来,经过一上午的搜寻,各班都收获了不少马蜂窝,这山上的马蜂窝几乎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回到驻地后,连长指导大家把马蜂窝里的蜂蛹取出来,然后由炊事班把它们分批投入沸腾的油锅,顿时蛹香飘溢,让人垂涎三尺。

晚餐时,战友们食欲大开,都说好吃,让我们大饱口福。

后来我才知道,蜂蛹的营养价值极高,在我国的两广地区和福建一带是不可多得的珍稀佳肴,如今想来仍回味无穷。

由此一时,也可见当时战士们亏空有多少。

这年12月,我们如期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整训3个月后,又奔赴南疆参加南疆铁路的修建,自此离开了青岗坝。但段施工的经历,已成为我人生经历中最美好的记忆。

而这不过是我们铁道兵的一个缩影。

我们铁道兵,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纵横漂泊,钻山架桥,在那渺无人烟的深山,林海,沙漠,雪野沼泽,湖泊,都曾有我们的身影,可即便环境在恶劣,我们没有选择退缩。

而艰苦的环境,也造就了我们敢于吃苦耐劳,敢于打仗、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正因如此,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不同的地方,修建起了一条条铁路,在中国四化建设进程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我想,铁军人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重用与认可,是因铁军人都是具备了特殊标准和技能,恶劣环境造就人才,艰苦岁月磨练人的意志,故受社会欢迎。如今什么都在变,可铁军本色要保证,铁军传统要发扬,以传后人。

(素材来源于投稿作者,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勿对号入座。文章为原创,全网监控,请勿洗稿搬运!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