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邵逸夫去世,4个儿女拒绝为其送终,200多亿遗产谁都不要

文史风云 2024-12-28 23:14:54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华语影视的璀璨星河中,邵逸夫无疑是个不可忽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见证了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的变革,更是一手缔造了庞大的邵氏影视帝国,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整个影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对教育等诸多领域也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出现了令人唏嘘的情况——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在他身后留下的200多亿遗产,竟也无人去争、无人想要。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电影传奇

邵逸夫出生于1907年。

那时,世界正处于风云变幻之中,而他所在的中国,也在探索着新的发展道路。

邵家从早年起便涉足影业,邵逸夫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从小就对电影行业充满了兴趣。

起初,他和兄长们一起在艰难的环境中打拼,从最基础的电影发行等工作做起。

他们扛着胶片,走街串巷,在各个影院之间奔波,为的就是能让自家的影片被更多观众看到。

早期的电影制作条件极为简陋,资金紧张、技术有限,但邵逸夫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他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影制作经验,从拍摄手法到故事题材选择,都在慢慢摸索和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邵氏兄弟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名气和资本,开始涉足电影制作的上游环节,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邵氏影业的名号也开始在华语地区响亮起来。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邵逸夫更是将邵氏影业推向了巅峰。

他在香港建立起了规模宏大的邵氏影城,那里有着当时最先进的电影拍摄设备,从摄影棚到后期制作车间,一应俱全。

邵氏影城就像是一个电影的“梦工厂”,无数怀揣着电影梦想的人汇聚于此。

邵逸夫以独到的眼光挖掘了众多优秀的导演、演员以及编剧等影视人才。

像李翰祥、胡金铨这些名导,都是在邵氏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拍出了诸多经典之作,在亚洲乃至世界影坛都引起了轰动。

李翰祥

而邵氏出品的武侠片、黄梅调电影等类型片,更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影响了几代观众的观影喜好。

邵氏旗下的演员更是星光熠熠,林黛、凌波、狄龙、姜大卫等名字,至今依然被影迷们津津乐道。

那时候的邵氏电影,不仅在香港本土大受欢迎,更是发行到了东南亚、日韩以及欧美等众多地区,让世界看到了华语电影的魅力。

邵逸夫也因此成为了华语影视界,当之无愧的大亨。

回报社会

除了在影视行业的卓越成就,邵逸夫更为人所熟知的,或许是他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逸夫楼”这三个字,在中国大陆的众多校园里随处可见。

邵逸夫秉持着对教育的重视和回馈社会的理念,多年来持续捐赠巨额资金用于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等教育基础设施。

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他捐赠的项目。

这些建筑不仅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更是成为了一种激励学子们努力奋进的象征。

据统计,邵逸夫在教育等公益领域的捐赠金额,累计高达数十亿港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达则兼济天下”,让无数师生受益,也让整个社会对他充满了敬意。

然而,与邵逸夫辉煌的事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一团糟的家庭关系。

家庭纠纷

邵逸夫第一次结婚,娶的是来自新加坡的富家小姐,黄美珍。

婚后两人也是一对令人称羡的模范夫妻,黄美珍在邵逸夫早期的事业发展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帮助他管理家业,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并且他们还有了四个可爱的孩子。

黄美珍

然而,长期的异地分居以及邵逸夫事业的繁忙,使得夫妻间的感情逐渐产生了疏离和隔阂。

1952 年,邵逸夫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方逸华。

方逸华当时是邵氏戏楼上的一名歌手,她年轻漂亮、才艺出众,红遍了大江南北。

她与邵逸夫偶然相遇后,邵逸夫被她的才艺和热情所折服,两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也志趣相投。

方逸华为了邵逸夫放弃了自己的歌手身份,加入了邵氏公司。

方逸华进入邵氏公司后,逐渐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这一情况引发了邵逸夫家庭的矛盾。

黄美珍对邵逸夫与方逸华的关系感到愤怒和痛苦,她与邵逸夫大闹一场。

最终,黄美珍离开国外,把孩子们扔给了新加坡的邵家兄弟。

而邵逸夫的子女们对父亲的行为,也感到愤怒和不满,尤其是方逸华在公司中替代了邵逸夫儿子的位置,这进一步加剧了家庭冲突。

邵逸夫的长子邵维铭,原本在邵氏集团有着一定的地位,但方逸华的介入,让他感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他对父亲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愤怒,认为父亲背叛了母亲,也忽视了自己和兄弟姐妹的感受。

于是,邵维铭退出了邵氏集团,移居新加坡,并宣布与邵逸夫断绝父子关系。

邵逸夫的其他子女,也纷纷对父亲的行为表示不满,他们跟随大哥的脚步,移居各地,不再与父亲往来。

子女们与邵逸夫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家庭的纽带逐渐断裂。

多年来,邵逸夫与子女们几乎没有联系,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淡漠。

2014年,107岁的邵逸夫去世,留下了巨额遗产。

邵逸夫生前对自己的遗产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他将名下的产业和股份快速变现的200多亿,全部打进了邵氏基金,并清楚列明自己的4个子女与方逸华是受益人。

他希望以这种方式,既能让自己的财富得到合理的分配,也能为子女们的未来提供保障。

然而,邵逸夫的子女们并没有接受父亲的遗产安排。

身后争议

对于他们来说,心头的痛苦和怨恨比金钱更重要。

他们始终无法原谅父亲对母亲的伤害,以及多年来感受到的父亲的冷漠态度。

他们认为,接受遗产就意味着原谅了父亲的行为,这是他们万万做不到的。

因此,尽管邵逸夫留下了巨额财富,但他的子女们却不屑一顾,拒绝继承这笔遗产。

甚至,最后四个子女,还非常默契的拒绝前来为父亲送终。

这种决绝的态度,在注重家族关系的香港豪门之中,是相当罕见的。

邵逸夫家族的“争产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因为它实在过于特殊。

其他豪门的争产案,为的都是分到更多的钱,而邵逸夫家族的争产,却是争着不要家产。

各大媒体纷纷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将邵逸夫家族的纷争展现在公众面前。

这起争产案也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人认为邵逸夫的子女们应该放下过去的怨恨,接受父亲的遗产,毕竟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而另一些人则支持子女们的做法,认为他们有权选择不接受父亲的遗产,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对母亲的尊重。

许多八卦记者试图对邵逸夫的子女进行采访,探究他们的心路历程。

但是,邵逸夫的四个孩子对这些采访纷纷拒绝。

无论如何,这起“争产案”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邵逸夫在得到财富与成功的同时,却永远失去了子女对他的敬爱,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参考资料:

郑浙民《人与事:记邵逸夫先生二三事》

蔡澜《在邵逸夫身边的那些年》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77
评论列表
  • Dong 3
    2024-12-30 16:05

    遗产变公益不好吗?[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