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敢于发动“甲午战争”,与这场“壬午事变”的结果密不可分

商业刘言 2019-11-11 10:32:17

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占极重要的一页,经过这场战争,日本一跃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晚晴中国由一个可以和西方诸强平起平坐的东方大国跌落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原始部落,至此全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实在甲午大战开始之前,世界各国包括日本自己都不认为可以打赢中国,而日本开战的本意并不是攻击中国,而是希望摆出打仗的姿态向中国争夺朝鲜的控制权。

因此也可以说促成晚晴中国命运转折的,是这场朝鲜“壬午事变”。

01

朝鲜和日本一样,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19世纪末期,日本明治维新, 接受西方文化;朝鲜则抱残守缺,拒与西方接触。结果日本变法强大,而朝鲜仍故步自封。

1864年朝鲜王哲宗去世,死后无子,乃立王族李昰应之子李熙为王。李熙年幼,即位后尊生父昰应为大院君。

大院君

大院君有雄略,但极守旧,对日本维新表现的极为不满,见日本的使者穿西服,更觉得不伦不类,竟然下令断绝韩日两国通商,韩国人与日本人交往者处死。

日本以为受辱,国内开始出现“征韩论”。当时日本所顾虑的是朝鲜的清朝属国身份,所以屡次向清廷探问是否管理朝鲜的内政外交,清廷则表示不过问。日本经过多种方法试探,已摸透了清廷态度,开始积极安排攻打朝鲜的工作。

当时大院君立他的内侄女闵氏为王妃。闵妃精通历史,还喜欢读《左氏春秋》,有政治野心,利用太后赵氏不欢喜大院君专权的心理,怂恿闵奎镐、赵宁夏等与大院君的长子载冕合谋劝韩王亲政。大院君被迫交出了政权,于是闵妃乘机专政。

闵妃当权后,国政更为腐败。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朝鲜京城守兵5000人,因久不发粮饷,向政府哀求发饷,也未如愿,心生怨气,大院君乘机鼓动,发生了兵变。七月初,兵变民众闯入宫中,欲杀闵妃。闵妃化妆潜逃,带着孩子逃到忠清道族人闵应植的家中。

兵变民众怒气未消转而袭击日本公使馆,纵火焚烧使馆,日本公使花房议质率馆员突围逃到仁川,大院君重掌政权,排斥闵氏。由于这次变乱发生于壬午年,所以朝鲜史上称之为“壬午事变”。

日本民众攻打日本使馆

02

“壬午事变”波及到日本使馆,这给了日本出兵攻占朝鲜的借口。加上,日本在此以前曾因台湾人掠杀琉球人向清朝廷交涉,清朝廷答复非常含糊,不仅对台湾,对朝鲜也是一样,着给日本政府一个印象,可以向朝鲜下手,光绪元年(1875年,明治8年)派出军舰入侵朝鲜的江华湾。

原本清廷命吴长庆率军进抵韩京平定叛乱,捕捉了东学党,且直扑东学党巢穴,平乱后让韩王复位,并与日本和谈,订立了《日韩济物浦条约》,由朝鲜惩凶、赔款、道歉、日兵保护使 馆等。

但是清朝在朝鲜抵抗日本时,也在越南抵抗法国人的进攻。越南的中法军队已兵戎相见了两三年。因此,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和法国在越南争斗已达巅峰时,清朝不得不将吴长庆由朝鲜召回。

期间,日本在朝鲜得寸进尺,拼命培植亲日武装力量,替朝鲜训练一部分新军, 于是朝鲜便分为两大力量:一部分是原来亲日的闵妃和她家族,这时却和袁世凯极接近, 变成了朝鲜内部的亲清派;一部分是“开化党”,以洪英植,朴泳孝等为首的亲日派; 还有一小部分亲俄,以韩圭稷、李祖渊、赵定熙为首。

日本对朝鲜是处心积虑已久,而清朝对朝鲜的政策则是摇摆不定,当日本在朝鲜屈居下风后,日本积极布置,陆续增兵。而清廷因中法争端尚未解决,不想和日本再生麻烦,所以劝朝鲜忍耐。同时命令留守的将领袁世凯把驻守王宫的军队悉数调回本营。日本见清廷软化,态度更趋强硬,得寸进尺,不断在朝鲜制造事端。

因朝鲜属于中国附属国,没有对外进行外交谈判的权利,因此日本要求与中国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

朝鲜皇宫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十八日中日正式谈判朝鲜事件,清朝首席代表是李鸿章,代表是吴大澂和续昌,日本全权代表是宫内大臣伊藤博文、农商大臣西御从道。

谈判从二月十七日开始,到三月四日结束,议定条款三项:

(一)四个月内中日尽撤驻韩 军队;

(二)中日两国均无庸派员教练韩兵;

(三)遇有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派兵赴韩, 应先互相照会。

从这次条约中可以看出日本已取得和清朝在朝鲜的同等地位。

《江华条约》使朝鲜自认非中国属国;《天津条约》则使清廷自认朝鲜不是中国的属国,同时日本因此取得和中国同等地位,当时官吏的愚蠢可见一斑。

03

更可笑的,是清廷对朝鲜的统驭既没有原则,又没有目标。举例来说,在朝鲜壬午年以前,亲华派是大院君李昰应,而亲日派是闵妃和她的家族,可是吴长庆率兵到朝鲜时,竟帮助闵妃平乱,诱捕大院君拘押至保定。

闵妃

甲申年中日在朝鲜互争雄长,这时闵氏一家都是亲华派了,清廷就该全力支持闵氏,可是清廷的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却又主张释放大院君回韩。大院君被清廷押禁了许多年,内心当然仇恨清室,闵妃和大院君是仇人,这时见清廷又要送大院君回韩,自然也对清廷失望,清廷彻底失去了韩国内部的支持势力。

之后朝鲜国内因对中国不能保护自身利益的不满,国内势力更加分化,不只与日本,与俄国勾结,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势力开始借机插手。

清政府在处理朝鲜“壬午事变”上的软弱与无能,直接导致了朝鲜脱离中国控制成为东西方列强逐鹿的战场,并间接助长了日本挑战中国权威,为瓜分中国利益,敢于兵戎相见的气焰。

甲午战争从此刻起也就无法避免了。

END

上篇回顾:处理朝鲜“壬午事变”崭露头角,青年袁世凯发迹之路的起点

下篇预告:“甲午战争”前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都做了哪些事情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