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历史上有“千古贤后”的美誉。
她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小聪明伶俐,对于书籍有着天生的爱好,这可能得益于她的父亲、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长孙晟曾以智谋威震边关,强悍的突厥人一度畏服隋朝,其中多因有长孙晟的存在。
而长孙皇后除了才智过人,她后来的贤明也在小时候便打下了根基,大约正因为这一点,她的父亲才视她为一只“雏凤”,戏言将来“必栖于梧桐之上”。
长孙晟的戏言有着惊人的准确性。长孙皇后十三岁那年嫁给了隋朝重臣、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
随后由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开始,长孙氏的身份不断变化,地位不断上升:由夫人到秦王妃,再到太子妃,到唐太宗的皇后,并且始终是李世民最坚强的后盾。
大唐政权的建立,李世民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功高不但震主,有时候也会震一震别的人,太子李建成就因此而感到了震动。
敏感的是皇位,太子不允许将来属于他的东西有别人试图染指。
齐王元吉很理解长兄的忧虑,秦王的得势看起来对他也不无坏处,所以他坚定地站到了太子一边,调动后宫贵妇说长道短的能力,在唐高祖与秦王之间挖出一条隐蔽的鸿沟。
长孙皇后感到吃惊,却没慌手脚,她用尽量多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孝顺,努力拨开高祖眼前由谗言泛起的迷雾。
但李渊毕竟已经老迈,他的判断力只适合于那些先人为主的意见,对于秦王,他不可避免地流露了些许的失望。
齐王元吉已等不得父皇有更明确的表示,他必须消除他和太子二人共同的心病,这事情也许越快越好。
秦王终于饮酒中毒,血从他的口里涌出,在砖地上堆积成一片暗红。
酒壶是握在齐王的心腹手上,但长孙皇后明白会有谁坐在幕后暗笑。
这一切最终只能以血腥的兵变来解决。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这三兄弟终于踏上了手足相残的不归之路,唯有秦王胜出。
秦王府的将士们都不会忘记,就在进攻玄武门的前夕,是秦王妃亲自给众人分发兵器。在摇曳的烛光下,她那坚毅镇定的神情,使她显得格外美丽。
那是武德九年(626年)行将结束的时候。
李世民在第二年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唐太宗的盛世,有着长孙皇后才华的喷薄,得以更加激情恣肆地燃烧。
主明臣直,这个道理并不是谁都明白。唐太宗那样从谏如流,有时候还是不免为有人敢于触怒他而火冒三丈。
长孙皇后从不插手朝政,她只在这种关键时刻才站出来,用贴切的道理,悄悄地让太宗转怒为笑。
那一次,太宗又是怒冲冲地散朝归来,进宫就丢下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总有一天要砍掉这个土老冒的脑袋!”
长孙皇后放下正在写作的《女则》,急忙询问缘由,原来是太宗又被魏征当众顶撞,下不了台阶。
皇后了解了情况后就转身进了内室,出来时已是一身朝服。她在太宗面前款款拜倒,说出来的道理让太宗永志难忘:“主明则臣直。如今魏征直言敢谏,正是因为陛下开明的缘故啊,实在可喜可贺!”
茅塞顿开,迷津不再。太宗忙将贤明的皇后搀起,刚才的怒气已随风而去。他凝视着皇后头上金碧辉煌的凤钗,忍不住赞叹道:“有妻如此,是上天赐福啊!”#古籍里的历史#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新唐书·长孙皇后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