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名人说过: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我叫孙红霞,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在西北一个小山村,回忆往昔,不胜感慨。上初中那三年,我每周都要背着能吃一周的咸菜,走路两个小时去学校,这段贫寒岁月正是我人生中最紧要的几步路,所幸我坚持走了下来,这才有后面的康庄大道。我老家在秦岭山脚下,家里有我和哥哥两个孩子。父母是农民,家里人均七分地,父母劳作从早到晚,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从上小学起,我就要帮父母干活,割猪草、喂鸡、晒谷子、做饭,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我母亲更辛苦,我从小就看着母亲背着20公斤重的农药桶,在闷热的稻田里一走几个小时,稻叶把她的胳膊划出一道道小伤口。母亲总对我说:“红霞,种庄稼辛苦啊!你是女娃,吃不了这种苦,你以后还是要吃碗轻巧饭。”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堂妹孙小芬。我堂妹孙小芬一生下来,就注定能吃上“轻巧饭”,这太不公平了。孙小芬比我小三个月,是我堂叔的独女。我这个堂叔是轴承厂的职工,是吃公家饭的人。堂叔娶了个农村媳妇,这样一来,堂妹孙小芬也就成了农业户口。小芬和她母亲生活在我们村,家里也有土地,我堂叔周末就回农村的家。孙小芬跟我同一年考入县二中,还成了同班同学。一上自习课,孙小芬就吃零食。杏干、锅巴、瓜子……她总是吃个不停。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就拿本课外书用课本压着看。除此之外,小芬也热衷穿戴,她每周都要去逛一次街,买回来一堆零碎。我很惊奇,就问孙小芬,怎么一点都不担心学业。孙小芬骄傲地跟我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爸爸是轴承厂职工!”孙小芬说这句话时的神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后来我才知道,孙小芬到了一定年龄,她的父亲就可以办理退休,孙小芬就可以“农转非”,然后接父亲的班,成为轴承厂的职工。孙小芬的父亲是工厂职工,小芬就能继续吃轻巧饭;而我的父亲是农民,我如果自己奋斗不出来,以后也只能继承父亲的锄头。
那时我就明白了,我一定要逆天改命,我不要以后像母亲那样辛苦一辈子。要想改命,只有刻苦读书一条路。我读初中的县二中是寄宿学校。周日下午,妈妈把一袋米装在背篓里,让我背到学校。这个米要交到学校食堂,换取同等的粮票,吃菜要自己花钱买。学校的早饭通常是粥和馒头,我只用饭票,不用花钱买菜。中午买四两米饭,再花三毛钱买份最便宜的菜,晚上也如此。一周下来,我最少要花三元钱买菜吃。母亲每周给我四块钱的生活费,这其中包括买卫生用品、学习用具的钱,一周四块钱是无论如何不够的。看着家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坛子,我有了主意。爸妈都在自留地里种的有菜,可这些菜舍不得吃,都要拿到市集上卖了换钱。只有大白菜、萝卜这样便宜量大的菜,妈妈会拿来做成咸菜,家里一年四季都不缺。周日去学校前,我从家里的坛子里抓了几把干咸菜,锅里放上油,用干辣椒炒了,放凉后盛在瓶子里。妈妈看见了,就问我:“红霞,是不是妈妈给你的生活费不够?妈再多给你一块钱吧?”我一边装书包,一边笑着回答:“生活费够了,我就是想吃几口咸菜,挺下饭的。”我实在不忍心多花家里的钱。家里生活紧巴巴的,我是知道的。爸爸胃一直有毛病,要经常抓中药。家里还要攒钱盖房子,奶奶也经常卧病在床……家里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家里所有的收入都来自那几亩地的收成,根本不够花啊!父母愿意供我和哥哥上学,我已经很满足了,生活苦一点,我能忍受。既然吃咸菜能弥补一部分生活费的不足,那就不是问题!
每天中午,我都是米饭或馒头就着咸菜,吃完再用开口冲一下咸菜碗底。有一回孙小芬来我们宿舍玩,看见了我的咸菜瓶子。她夸张地叫着:“孙红霞!你家开咸菜铺子的吗?那么一大瓶!”我没有理会她。可中午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孙小芬走过来,聊了不到两分钟,就又把话题引到我身上。“孙红霞的咸菜瓶子那么大,能吃到地老天荒!”孙小芬比划着做了一个夸张的姿势,她边说边望着我笑。我其实特别理解孙小芬的这种心理。和我们同村小孩相比,孙小芬是家境优越的孩子。她是我们村第一个穿上皮鞋的孩子,第一个拥有电子手表的孩子。孙小芬事事优越,就是学习落后。老师经常批评她,表扬我,孙小芬心里很不平衡。我尽量避着孙小芬,我不想和她纠缠,可是孙小芬并不打算放过我。有一天中午下课,我回到宿舍准备吃饭。可怎么都找不到我的咸菜瓶子。小箱子、床铺下面……该找的地方我都找了,还是没有。那天中午,我就吃了四两白米饭。当我从水房洗完饭盒出来,却发现我的咸菜瓶子在宿舍前的水沟里。我赶紧跳下去把瓶子捞上来,洗去外面的尘土。所幸瓶盖很紧,里面没有进水。我抱着瓶子回宿舍,看见孙小芬端着她的饭盒依靠在门上吃饭。她每天中午都买肉菜吃,吃得嘴角都是油。她看见我怀里的瓶子,愣住了。我没有理会她,也不准备告诉老师,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并不确定是孙小芬干的,告诉老师也不一定能查出真相。反而老师为了调查事情,会找我一遍遍了解情况。这会浪费我时间,浪费我多做几道数学习题的时间,何况这件事也没造成实际的伤害。我的反应让孙小芬意外,那以后,她安分了很多。我并不明白我吃我的咸菜,她吃她的红烧肉,我怎么就碍着她的事了?和孙小芬相比,我生活是贫穷的,但精神是富足的。当时《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很火,我买不起全套,于是就去租书看。
租书的费用就从生活费里抠出来,我尽量省了又省,有了钱再去租书。就这样,我攒了半年钱,才看完全套《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也更坚定了我要通过读书来“逆天改命”的信念。可惜中考我还是落榜了。我们班考上了6个中专,我平时排在班级10名左右,落榜也不意外。我最终决定继续上高中,孙小芬去读技校,准备接她父亲的班。我读高中的时候,哥哥已成年,可以外出打工了。这样我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多了三块钱。可是我还是省了又省。袜子是补过的,头发都是我妈妈给剪的。周日回学校时,书包里塞满干粮,这样就能在学校少花伙食费。有一年春节,孙小芬和她母亲来我家串门。我这才发现,孙小芬变化太大了。她穿了耳洞,穿着牛仔裤,还化了妆。站在孙小芬面前,我显得很土气,还面黄肌瘦的。孙小芬跟我说话时,还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样子。她说:“其实我很同情你们的。天天死命读书,宁可啃咸菜也要读书……要是考不上大学,那就白白浪费三年时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只好随声附和她:“是啊,我真羡慕你,技校毕业就有铁饭碗了。”孙小芬得意地笑了。她拉我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悄悄地透露给我一个秘密。听完我很惊讶。孙小芬才16岁,就找了个男朋友。孙小芬得意洋洋地给我看照片。男孩很帅,也在技校读书,以后也会接他的父亲的班,的确跟孙小芬很配。孙小芬说,男孩家是双职工家庭,男孩父母以后都有退休工资,所以她一点也不为以后的日子发愁。孙小芬的未来看上去一片光明,而我的未来还不明朗,为此,我必须付出更多心血,才能有个明朗的未来。我的付出得到回报。我以全校第12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会计学专业。刚到大城市,新奇的东西让我眼花缭乱。在北京生活,每天都都要面对各种诱惑。同学们来自天南地北,有的家境优越,有的和我一样。一到周末,同学们都去逛街、看电影,可我囊中羞涩,看上的东西买不了也难受,干脆不去。就这样,我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苦修专业。从孙小芬那里我就知道,有些人是有退路的,人家的路也许有好几条,而我只有一条。
毕业的时候,我成绩优异,获得了留在北京的机会,进入一家国企工作。我生活的圈子变了,周围自然就是和我同层次的人。27岁的时候,在一次单位举办的联谊会上,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郑辉。郑辉大我3岁,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工程师。他跟我一样出身农村,完全凭自己拼搏才有如此成就的。我跟郑辉有说不完的话。聊起来才知道,他中学时也有背着咸菜去学校的经历。共同的语言让我们越走越近。交往半年后,我们结婚了,我带着郑辉回到老家摆酒席。孙小芬带着老公以及她父母都来了。这是第我一次见到孙小芬的老公。她和技校时的男友结婚了,也算是修得良缘。孙小芬女儿已经5岁了,看上去美满的一家子。但听小芬的母亲说,这几年小芬的日子很艰难。首先是小芬所在的国营轴承厂效益非常差,在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失去了竞争性,很多职工都下岗了。
小芬和老公都是这个厂里的职工,俩人双双下岗,拿了一点遣散费。可俩个人舒坦日子过惯了,失业后都不愿去工作,结果那点可怜的遣散费很快就花光。俩口子还有一个孩子要养,小芬夫妻只好南下扛工。小芬这种国营厂里出来的,又拉不下面子去干苦活,俩人在深圳一年,钱没挣到,连回家路费都是家里寄钱过去的。最后小芬在老家县城租了个摊位卖服装,生意一般。她老公开餐馆黄了,贩鸡蛋赔了,把两家父母的养老钱都赔进去。夫妻俩经常没钱花,就在家互相指责。我婚礼结束后,小芬找到我跟我聊了聊。她诚恳地对我说道:“还是你奋斗出来了,以后万事不愁,哪像我,一地鸡毛。”我抱抱她,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能安慰她。小芬说她想离婚,却不知道离婚后怎么办。我也只能为她叹息一声。在应该发奋拼博的年纪里,她却混日子,谈恋爱,在应该结婚好好经营家庭的日子里,她却想要离婚了。女儿读书后,小芬和老公也无法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孩子成绩不好,早恋,脾气大,小芬夫妻也无法给孩子正面引导。小芬的婚最终没离成,就那么争吵着过了几十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年近50,在北京一家国企担任会计师工作,年薪30万+; 丈夫是企业科研人员,我们家庭年收入100万+,唯一的儿子在一所985大学就读。几十年过去了,谁会想到,我跟堂妹小芬之间,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我搬过几次家,有一个擦的锃亮的玻璃瓶子我总舍不得扔。我儿子总笑我:妈,那个瓶子是你的传家宝啊?我笑着回答:是啊,那个瓶子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传承着一种不认命、不屈服、拼搏奋斗的精神。透过时光的记忆,我似乎看见了一个瘦弱的身影,正背着咸菜和干粮,一步步走向远方……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