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30年前预见汽车变革,跳过燃油车时代,中国新能源车如何弯道超车

田莉雅说车 2025-04-18 14:16:26

标题:钱学森的时代预言:超越燃油车,引领中国未来之路

1992年,钱学森给中央写了封信,建议直接跳过燃油车,搞新能源汽车,这事儿搁现在看是高瞻远瞩,可你琢磨琢磨,当时满大街跑的都是烧油的,老钱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

这事儿,还得从钱学森晚年说起。

他老人家那会儿,最关心的就是教育。

你别看他搞航天,搞导弹,觉得跟教育不沾边,实际上,他心里门儿清:科技发展,人才最重要!

他经常跟学生们说,要敢于创新,不能迷信权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打破固有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他老人家还经常反思咱们的教育,觉得创新能力还不够,应试教育的痕迹太重。

说白了,就是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干实事。

钱老希望咱们的教育,能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希望咱们能多出几个“钱学森”吗?

说起“实事”,钱老可没少干。

那时候,中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钱老又坐不住了,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构想。

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沙漠里能搞啥产业?

钱老说,沙漠不是废物,而是资源!

可以在沙漠里种耐旱植物,发展特色农业,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这样一来,沙漠就能变成绿洲,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

这个“沙产业”构想,放到现在,也是相当超前的。

想想看,咱们现在不是一直在提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吗?

钱老几十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真是厉害!

再往前倒,90年代初,中国的信息产业才刚刚起步,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但钱老不一样,他早就预见到,信息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他多次呼吁国家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他认为,中国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钱老的呼吁,说白了就是给国家提了个醒:别光顾着搞传统产业,也要重视新兴产业!

这信息产业,就是未来的“香饽饽”。

钱老的“预言”可不止这些。

50年代,他回国后,力排众议,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不可能搞出火箭、导弹,但钱老坚信,只要咱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一定能行!

结果你也知道了,咱们不仅搞出了火箭、导弹,还把卫星送上了天!

这充分证明了钱老的远见卓识和自主创新精神。

还有一件事儿,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

改革开放后,钱老还大力推广系统工程理论。

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他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规划与决策,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等。

钱老的系统工程理论,说白了就是教咱们怎么“统筹全局,科学决策”。

这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钱老也不是“神”,他也有犯错的时候。

58年“大跃进”时期,他也发表过一些不太科学的言论,比如“粮食亩产万斤”之类的。

这事儿,现在看来有点尴尬,但咱们也不能因此否定钱老的功绩。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很多人都受到了局限。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也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客观的判断。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1992年,钱学森为什么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

因为他看到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

他早就预料到,如果中国继续走燃油车的老路,早晚会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他才力主发展新能源汽车,希望中国能够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老钱啊,咱们真要舍掉现成的燃油车?”1992年春,中南海紫光阁的茶香里飘着铅笔划过信纸的沙沙声,时任科委主任宋健捏着钱学森的来信,指尖在 “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几个字上反复摩挲。

这封信的分量,得看它撞上了什么时机。

1992年正值 “南巡讲话”春风吹拂,沿海开发区遍地开花。

钱学森在信里算的账够绝:全国要是有五千万辆燃油车,每天得烧掉两个大庆油田。

他特意用红笔圈出 “环境污染”四个字,旁边批注 “伦敦烟雾事件教训”。

更绝的是附了份手绘图纸,把电池组画成导弹燃料舱模样,标着 “续航八百公里”——这数字比当时国际水平超前二十年。

现在,咱们再回头看看钱老的“预言”,是不是觉得他老人家真是“神”了?

他的远见卓识,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汽车工业,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汽车的世纪,要来了!

0 阅读:2

田莉雅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