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无意间看到了溥仪留下的一摞家书,虽然只是闲碎家常话,但文笔干练、字迹清秀。
其中还夹杂了一张照片,身着旗袍的少女温婉明媚,照片背后落款是“韫颖”。
当时章士钊也在一旁,他忍不住感叹到:“从信的时间和内容来看,这位深闺格格,确实经历了不少的成长啊!”
毛主席若有所思的说:“虽然生在沼泽之中,但她却坚韧不拔,愿意抛下过往,走进人民群众中去,是个有志气的人。”
从那之后,毛主席就一直想找到韫颖,给予这位“前格格”一些生活上的照顾。
摄政王载沣一生共有两位福晋,育有四子七女。
1908年,还不到3岁的长子溥仪被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自那以后便深居宫中,几乎没怎么回过王府了。
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隆裕皇太后被迫以宣统皇帝溥仪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
作为交换,袁世凯与清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约》,同意皇室们继续住在紫禁城,也同意溥仪继续做他那个名存实亡的大清皇帝。
1913年,摄政王福晋瓜尔佳氏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婴,载沣给她取名爱新觉罗·韫颖。
韫颖绝对是那一辈最好看的格格,也正是因为这份颜值,才让溥仪对她颇为宠爱。
溥仪自从去了皇宫后,几乎就没怎么回过家,所以跟自己的十个兄弟姊妹并不亲厚,直至后来他退了位,都觉得自己地位高于他们,不屑与他们亲近。
唯一的例外,就是三格格韫颖了。
在她两岁那年,溥仪回摄政王府省亲时,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粉雕玉琢的三妹妹,当时就喜欢的不得了。
他也不再端着自己的皇帝架子,反而宠溺的把“粉团子”抱在腿上说:“以后谁欺负你,就来找哥哥,我帮你教训他!”
年幼的韫颖自然听不懂,但她看着温柔的哥哥,还是露出小虎牙,甜甜的笑了。
在人前时,载沣要求众人面对溥仪,还要三跪九叩行帝王礼,溥仪也很受用,但凡有人不给他行礼,还会被他“杖责”。
但他从不要求韫颖行礼,还会主动去扶起妹子,让她与自己同起同坐。
虽然有皇帝哥哥罩着,但韫颖也并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
她毕竟出生于皇族,家族门风严格,自小母亲瓜尔佳氏便对她要求很高,读书识字、贵族礼仪都要精通。
每次她做了什么不合礼数的事情,都会被母亲戒尺“伺候”。
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韫颖渐渐出落成了一个标准的贵族小姐,性格温软,又坐立有德。
1921年的深秋,瓜尔佳氏从皇宫回来后,就一直郁郁寡欢。
韫颖本就有些怕母亲,看到她如今阴郁的样子,更是有些发怵。
但不知为何,她心中总是有些不安,故一直悄悄躲在母亲身后观察。
瓜尔佳氏早就察觉,她突然开口,叫韫颖过来。
她温柔抚摸韫颖脸颊:“我向来对你严苛,你可怨恨我?”
看着韫颖担心又怯生生的摇头,瓜尔佳氏竟然猛地落了泪:“你长大了,便不再需要母亲的庇佑。”
韫颖不知道母亲为何要说这些奇怪的话,但心中的不安却越发明显。
直到两天后,瓜尔佳氏在自己房中吞鸦片自杀。
韫颖见到脸色铁青,再无生息的母亲那一刻,才明白了母亲所承受的压力。
其实袁世凯本是瓜尔佳氏生父的属下,瓜尔佳氏一直将复辟大清的希望压在他身上,曾多次背着丈夫出钱出资,鼓励袁世凯。
可谁承想,袁世凯野心太大,他根本没想帮大清复国,反而想推翻大清,自己做皇帝。
1915年,袁世凯称帝,瓜尔佳氏的暗中操作也被载沣知晓。
他大发雷霆,却又念及旧情不忍杀她,但自此后开始冷落她。
自那以后,瓜尔佳氏虽然保有福晋地位,却生活的如履薄冰,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溥仪,也在隆裕皇太后的撺掇之下,认为她是毁掉大清的“罪人”。
多年的压抑、痛苦和自责,让瓜尔佳氏精神越来越差。
在她死前那个月,隆裕皇太后招她进宫,她有心去和皇太后缓和关系,却又遭到对方的羞辱。
最终,自尊心极强的瓜尔佳氏,再也经受不了折磨,选择扔下年幼的儿女,自我了断了。
那时韫颖才8岁,她并不懂母亲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她只知道,自己再也没办法得到母亲的片刻温柔了。
1924年,冯玉祥一声枪响带兵冲进北京,将溥仪众人赶出了紫禁城。
载沣也带着一家老小,随溥仪一起去了天津居住。
为了掩人耳目,载沣要家族所有人都改姓“金”,不许再用爱新觉罗姓,韫颖也从这时候正式更名为“金韫颖”。
虽然尊贵的身份已经不在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载沣一家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以载沣为首的很多人都已经放弃复辟清廷了,他们觉得能隐姓埋名、大富大贵过一生也不错。
但溥仪却偏不,他心中还有着自己的“皇帝梦”。溥仪不顾众人反对,终日和日本人为伍,想通过日本人给自己“复国”。
后来有一次,溥仪在王公馆宴请一位日本高官时,15岁的韫颖被这个日本军官注意到了。他眼神如同毒蛇一般扫过韫颖,吓得她小脸儿苍白。
也好在溥仪良心未泯,且一直疼爱这个三妹妹,连忙说自己妹妹已经许了人家。
日本军官将信将疑,但他们当时还需要利用溥仪,所以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虚伪的说等三格格成亲,务必请他喝杯喜酒。
为了保护妹妹,也有私心想拉拢人脉,溥仪第二天就把她许配给了前大臣荣源家的二公子润麒。
润麒和韫颖年龄相仿,并且很有才华,二人虽然接触不多,但也算郎才女貌,颇为登对。
二人定亲之后,走动渐渐多了起来,润麒对她很有礼数,也非常尊重她。渐渐地,韫颖对他产生了感情。
1931年,溥仪受日本人蛊惑,不顾载沣等人的强烈反对,一心要去东北“复国”,做他的“伪满洲国皇帝”。
韫颖身为他肱股之臣润麒的未婚妻,自然也只能告别家人,同他一起去了东北长春。
然而到了东北后溥仪才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日本人蒙蔽了。
日本只是让他做了个名义上的傀儡皇帝,且完全没有尊重他的样子,他如今处境,比3岁那年进了紫禁城还糟糕。
然而,此时后悔也为时已晚,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在这里做傀儡。
1932年,19岁的韫颖和润麒正式结为夫妻,成婚后不久,日本方就说要将他们送去日本“留学”。
说是去留学,但实际上日本人只是想把溥仪的亲信和家人“控制”在自己手里罢了。
溥仪深知他们目的,却也无法阻止,只能亲自把人送上了前往日本的轮渡。
在日本那几年,润麒和韫颖的日子并不算好过,他们几乎24小时都被人监视着,身边除了彼此,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人。
不过润麒还算有些良心,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保护了韫颖不受伤害。
1935年,困在日本三年的韫颖夫妻,终于有机会返回了东北。
然而,溥仪依旧是那个毫无实权的“傀儡”,他多次对韫颖发脾气,韫颖默默看着,心中只有酸楚。
1937年,韫颖生下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为宗光。
四年后,她又生下了一个女儿。
1945年,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开始组织滞留东北的日本军民大规模撤离。
虽然这些年,韫颖一直和丈夫、哥哥站在一起,但不知为何,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莫名其妙的松了口气。
毕竟这些年,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她活得有多痛苦窒息,只有她自己清楚……
新中国建立之后,下一步就是对溥仪等人的审判了,身为溥仪亲信的润麒,自然也在其中。
然而,让韫颖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朝夕相处的哥哥和丈夫,竟然抛下自己和两个孩子,连夜逃亡去了日本。
韫颖在震惊之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她在寒夜泪流满面,脑海中竟然浮现出了母亲的遗容。
她好像受到蛊惑一般,想学着母亲结束痛苦,却在最后关头,被四岁的女儿一把抱住。
看着孩子的眼泪,韫颖哭的不能自已,仿佛想发泄出一生的苦闷。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为了两个孩子,她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
第二天,韫颖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开始为了生计而奔波。
韫颖从小娇生惯养,即便是被日本人监视那些年,也未曾在衣食上受过苦,如今什么都不会的她,却承担起了养儿育女的责任。
她在东北流浪了很久。
从小被教育声形得体的金枝玉叶,学着贩夫走卒一样沿街喊卖“烟卷儿”;
连洗脚都有专人伺候的大小姐,却穿上补衣去给人洗盘子……
韫颖起初并不习惯,她身娇体弱,做这些粗活很是痛苦,手脚都被磨破了皮。
她无数次想到自己锦衣玉食的童年,崩溃大哭;但又无数次收拾好自己的心情,重新坚强的站起来。
即便已经非常努力生活,但韫颖赚的那点钱,还是很难让两个孩子吃饱穿暖,更别说有个头疼脑热需要看病了。
儿子宗光不小心伤了腰,却因为没钱治病,落下了终身的病根儿。
韫颖愧疚的抱着他哭了整宿,宗光却懂事的让母亲别哭,说自己不疼。这般懂事的样子,却让她更加难过了。
那些年韫颖过得很苦,她什么脏活累活都咬着牙干过,最难得时候,甚至放下自尊去沿街乞讨,只为了给孩子们一口饱饭。
从一位娇生惯养的格格,一朝跌落凡尘,很多人都无法忍受那种落差,可她却做到了。
并且,韫颖虽然一直在为一家子的温饱发愁,但她却丝毫没有落下对孩子们的教育。
她亲自教他们念书写字,告诉他们即便再穷,也不能做个精神贫瘠的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韫颖看着报纸上的消息,竟有些恍若隔世。她擦着怎么也擦不完的泪,带着两个孩子回了故土北京。
虽然那时的亲王府早就不在了,但回到北京后,韫颖的日子还是好过了不少。她读过书,写字又漂亮,于是找了份文员的工作。
虽然薪水不多,但这份工作不用再风吹日晒了,也够两个孩子吃饱饭。
上班第一天,韫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恍然有些失神,不太敢相信镜子里这个苍老颓废的中年妇女,竟然是自己。
她苦笑着摸摸脸颊,开始安心投入了新的生活。
虽然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富贵,但不得不承认,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日子,是她离开紫禁城后度过的最安心的岁月了。
韫颖不知道的是,毛主席看到了她曾寄给溥仪的家书,被她坚毅的精神感动,此时正想找到她,给予她一些帮助。
直到后来章士钊先生找到她,她才知晓,原来自己这个“罪人后裔”,一直都没有被抛弃。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悄悄在心中生根。
在章士钊先生的建议下,韫颖在闲暇之余,就会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并将它们悉数记录,不知不觉竟也写满了十几页纸。
1955年,章士钊将她的《自传》和一张照片,带到了中央办公厅。
她字迹好看工整,十几页信纸没有一处涂改,她讲述了自己颠沛流离的那些年,字里行间却丝毫没有“卖惨”的意味,反而有种“满意当下,放下过去”的洒脱之感。
毛主席读完她的《自传》,心中感慨万分,当时就专程去和周总理聊了这件事,最后二人共同认为:金韫颖这种有才华,愿意贴近群众的女子,不应该被埋没,要予以照顾。
后来,韫颖被安排成为了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不仅生活条件获得极大改善,还有多余的钱可以送两个孩子念书了。
韫颖深知自己受到了照顾,此后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
195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不予起诉郭布罗·润麒,允许他回北京和家人团聚。
曾经他丢下韫颖离开时,韫颖确实对他有过恨意,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韫颖也知道他当初也身不由己,过去的恩怨是非,早已淡去了。
或许始流浪那几年受苦太多,韫颖身体一直很虚弱。1992年,年仅79岁的韫颖,就因病去世了。
她临走之前,也不忘告诫儿女:“新中国对爱新觉罗和郭布罗家族有大恩,这份恩情,要世世代代铭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