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皮肤瘢痕的外用药物!

营养均衡餐桌 2024-10-25 04:12:18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瘢痕是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过程的自然产物。但是,皮肤瘢痕从外观和机体功能方面,均可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自信心。那么,用于瘢痕治疗的局部外用药物有哪些?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一、用药时机

瘢痕的生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未成熟瘢痕的颜色呈红色,可存在瘙痒、疼痛等不适。成熟瘢痕的颜色与周围皮肤近似,不适症状消失。

大部分瘢痕会在6~12个月进入成熟期。

对瘢痕尽早干预,可有效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

二、用于瘢痕治疗的局部外用药

国内临床诊疗指南推荐的药物有三种:硅酮制剂、洋葱提取物、积雪苷。

三、合理使用要点

下面仅介绍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和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共同推荐的三种产品合理使用要点。

1.硅酮凝胶

作用机制:

硅酮凝胶膜覆盖下的皮肤的水分蒸发率降低,使受伤组织处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从而抑制瘢痕增生。

适用范围:

适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烧伤、创伤、外科手术引起的增生性疤痕。中国痤疮瘢痕治疗专家共识(2021):多用于预防和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

用法用量:

将适量硅酮凝胶挤压在疤痕表面,用手均匀涂开,间隔3~4小时涂抹一次。

用药疗程:6个月以上。

不良反应:

使用在硅凝胶使用过程中周围皮肤可出现丘疹,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感觉瘙痒不适,经局部清洗和暂停使用多可自行缓解。

2.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

主要成分:

洋葱提取物,肝素钠,尿囊素。

作用机制:

洋葱提取物具有抗纤维母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溶解、抗炎、抗菌作用;尿囊素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增加组织水合能力的作用等;肝素可使胶原结构变疏松等。

适应范围:

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继发于手术、截肢、烧伤、痤疮及其它意外后产生的限制活动并影响美观的瘢痕等。

用法用量:

涂在瘢痕部位,每天3-4次,并轻揉直到药物完全吸收。

用药疗程:6个月以上。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轻微痒感。

3. 积雪苷霜软膏

作用机制:

积雪苷是中药积雪草提取物,具有抗炎和减少肌成纤维细胞产生等作用。

适用范围:

用于治疗外伤、手术创伤、烧伤、疤痕疙瘩及硬皮病。

用法用量:

涂患处。一日3-4次。局部涂抹后宜按摩5分钟。

不良反应:

偶有用药局部的瘙痒和刺激反应。

温馨提示:

上述三种药物可以联合使用。

瘢痕早期暴露于紫外线会明显加重色素沉着,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的瘢痕一定要注意防晒。

0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