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大妈突发脑梗,自救成功!医生直言:牢记抢过死神的6招

雨真说品质生活 2025-03-26 09:42:4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权威信息来源:

1.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年第56卷第10期,关于脑梗死急救策略及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

2. 《中国卒中杂志》,2022年第17卷第6期,对我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建议。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意外来得太快,脑梗发作只在一瞬间!

一个普通的清晨,51岁的张阿姨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去公园晨练。

可就在她刚走出卧室时,忽然感觉一阵头晕,右手的杯子“啪”地掉在地上,嘴角也不听使唤地歪向了一边。她想要说话,却发现舌头像打了结一样,字还没出口,整个人就倒了下去!

幸运的是,她的儿子就在家,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而更幸运的是,张阿姨平时就关注健康知识,知道“黄金4.5小时”的重要性,在救护车到来前,她采取了一些关键的自救措施,为后续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生在病房里感慨道:“幸亏你们反应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张阿姨究竟做了什么,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脑梗的自救关键,以及如何预防脑梗,让自己远离风险!

脑梗为何偏爱中老年?关键原因别忽视!

脑梗,又叫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部分脑组织供血受阻,从而引发脑细胞坏死。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300万例,其中70%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而且,40岁以上的人群,脑梗的发病率明显上升,50岁以后更是陡增!

为什么脑梗容易找上中老年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血管老化:就像水管用久了会生锈一样,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硬化,弹性变差,容易形成血栓。

2. 三高问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梗的“三大元凶”,它们会让血管壁受损、血液变得黏稠,增加血栓风险。

3.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熬夜、久坐、不运动、长期高盐高油饮食,都会让血管负担加重,埋下隐患。

4. 家族遗传因素:如果家里直系亲属有人得过脑梗,其他家庭成员的风险也会更高。

医生提醒:如果已经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短暂性视力模糊等症状,千万别大意,这是身体在“报警”!

牢记“抢命6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张阿姨之所以能成功自救,正是因为她做对了以下这6点,每一点都至关重要!

1. 牢记“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梗

脑梗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5小时,越早发现,后遗症越少,甚至能完全恢复。世界卒中组织(WSO)推荐使用FAST原则,快速判断是否发生了脑梗:

· F(Face):让患者微笑,看看嘴角是否歪斜。

· A(Arm):让患者举起双臂,是否有一侧无力或抬不起。

· S(Speech):让患者说一句话,是否口齿不清、含糊不清。

· T(Time):如果上述情况存在,立即拨打120,时间就是生命!

记住:即使症状短暂消失,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快就医!

2. 立刻拨打120,切勿随意搬动

当张阿姨倒下时,她的家人没有扶她起来,而是让她平躺在地上,头稍微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同时,他们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清楚地告诉医护人员:“患者疑似脑梗,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楚。”

医生提醒: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尤其是不要背着病人去医院,以免加重脑损伤!

3. 绝对不能喂水、喂药

很多老年人习惯性地认为“不舒服就喝点水”,但对于脑梗患者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错误!因为脑梗可能会引发吞咽障碍,喝水或吃药可能导致呛咳、窒息或误吸性肺炎。

所以,家属要做的就是——什么都别喂,让患者安静地等待救护车!

4.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张阿姨在倒下后,虽然意识还清醒,但她的家人没有让她紧张,而是轻声安慰她:“别担心,医生马上就来了。”

这样可以防止血压急剧升高,避免病情恶化。

医生建议:情绪激动会让血压飙升,加重脑部损伤,家属一定要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

5. 适当抬高头部,确保呼吸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用毛巾或枕头轻轻垫高头部约30度,有助于减少脑部充血,改善呼吸状况。

但千万不能过度抬高,否则可能影响脑部供血!

6. 预防复发,长期管理“三高”

张阿姨被成功抢救后,医生特别叮嘱她:脑梗患者有30%-50%的可能会复发!因此,出院后一定要做好二级预防,包括:

· 坚持服药:服用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不能随意停药!

· 健康饮食:少盐少油,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坚果。

· 适量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提高血管弹性。

·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血脂、血压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写在最后:守护健康,从预防开始!

脑梗的发生,往往没有太多预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但只要掌握FAST原则,牢记抢救6招,并积极预防,就能大大降低脑梗的风险。

健康不是等病来了才重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胜于治疗!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自己的血管健康,远离脑梗的威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