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王大爷是一名退休工人,平时注重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常听说老年人容易得心梗、脑梗,尤其是有“血管垃圾”的人更危险。听邻居说:“每年打一两次点滴,可以清洗血管,预防血管堵塞。”王大爷觉得有道理,于是每年都去社区诊所输几次液,还叫上老伴一起。
每次输液时,诊所医生会给王大爷配上丹参注射液、甘露醇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并告诉他:“输完这个,血管就干净了,心梗、脑梗也不容易找上门。”王大爷很相信这些话,几年间花了不少钱,心里却觉得安心多了。
然而,今年春天的一天,王大爷突然感到头晕、右手无力,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 轻微脑梗塞。住院期间,医生详细了解他的病史和习惯后说:“您这些年输液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清理血管,更不能预防心梗、脑梗。血管中的斑块不是靠输液冲掉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来控制。”
老年人每年打吊针,真的能冲掉血管中的“垃圾”吗?“输液能冲掉血管里的‘垃圾’”,这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尤其在一些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常见。很多人认为,通过输液可以“冲洗”血管,清除血管壁上的“垃圾”,从而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但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并没有科学依据。
1、“血管垃圾”是什么?真的需要清理吗?
人们所说的“血管垃圾”,通常指的是血管内的 脂质沉积(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动脉斑块 和 血栓。这些物质长期堆积会引发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变窄、弹性下降,进而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
血管中的“垃圾”不能通过输液直接“冲走”。脂质和斑块(在血管内皮中)并不会随着液体流动排出体外,它们已经沉积在血管壁上,输液无法改变这一情况。
2、输液疏通血管的常见误区
①输液中的成分真的有效果吗?
输液通常包含一些药物,如:
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注射液):用于改善血液循环。
扩血管药物(如甘露醇):帮助暂时降低血管阻力。
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但这些药物的作用有限:
仅在特定情况下有效:如心梗、脑梗急性期,或确诊存在血栓的患者,医生才会根据具体病情开具这些药物。
无预防效果:对没有明确疾病诊断的健康人群,这些药物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血管状态,更不能清除血管内斑块。
②输液不能逆转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慢性病变,其成因复杂,与 年龄、饮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 因素密切相关。输液无法逆转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靠输液“溶解斑块”并不现实。
③不必要的输液可能带来副作用
感染风险:静脉输液需要穿刺,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引发感染。
药物不良反应:活血化瘀或扩血管类药物可能引发头痛、低血压、过敏等不良反应。
增加耐药性:长期无指征输液可能导致药物滥用,增加耐药性和其他健康问题。
真正保护血管,预防心梗、脑梗的方法是这些一、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1. 血压控制:保持血管弹性
研究表明,血压每升高 20/10mmHg,中风和心脏病风险增加 一倍。
目标值:
正常人群:120/80mmHg以下;
高血压患者:<140/90mmHg,65岁以上控制在 <150/90mmHg 也可接受。
操作建议:
限盐:每天盐摄入量 <5克,减少高钠食物(如腌制食品)。
增加富钾食物:如香蕉、菠菜、鳄梨,可帮助降压。
规律服用降压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如钙拮抗剂、ACEI类药物等。
2. 血脂控制:减少动脉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升高 1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20%。
目标值:
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LDL-C < 2.6mmol/L;
极高危人群(如已确诊冠心病者):LDL-C < 1.8mmol/L。
操作建议:
坚持低脂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
使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3. 血糖控制:避免糖尿病相关血管损伤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 2-4倍。
目标值: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操作建议:
控制主食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糙米、燕麦。
坚持运动:饭后30分钟散步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糖。
二、健康饮食:远离“血管杀手”
1. 坚持“地中海饮食”
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橄榄油、坚果、鱼类、蔬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0%以上。
具体饮食建议:
每天多吃绿叶蔬菜(200-300克)和水果(200-350克);
每周吃鱼类2-3次(如三文鱼、鳕鱼);
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2. 控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入
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饮食是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盐摄入量 >5克/天,心梗和中风风险增加约 20%-30%。
高糖饮食可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三、保持规律运动:提升血管弹性
数据支持: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30%。
推荐运动:
有氧运动: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力量训练:每周2次,有助于改善代谢水平。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激烈运动,防止心血管意外。
四、戒烟限酒:远离高危行为
1. 戒烟
吸烟者患心梗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 2-4倍,戒烟一年后心梗风险可降低 50%。
操作建议:
戒烟越早越好,无论吸烟史多久,戒烟都会带来健康收益。
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或药物戒烟。
2. 限酒
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每天饮酒量超过 20克(约2两白酒),心梗风险明显增加。
建议:
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5克,女性不超过 15克。
尽量选择低酒精饮品,如红酒,避免高烈性酒。
真正保护血管,预防心梗、脑梗,没有所谓的“速效疗法”。通过控制三高、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