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明星 徐化从
1949年7月至9月,为求捕歼白崇禧集团,第四野战军第12、13、15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携手,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战略方针,兵分东、中、西三路进军中南。其中,二野第4兵团、四野第15兵团组成东路军,迅猛发起广东战役,迅速解放广州。
一、解放军剑指南粤,蒋介石困兽犹斗
1949年8月,第四野战军挺进湘中、赣南,与中南地区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余汉谋集团正面对峙。
白崇禧身为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拥兵约20万人。白崇禧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人民解放军渡江以后,曾多次与白崇禧集团交手,他都逃避决战,保持实力,观望待机。对于白崇禧用兵特点,毛泽东一针见血:“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对付白崇禧集团必须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不理白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使他不得不和我作战。
◆解放军入城部队经过广州长堤。
余汉谋身为国民党军华南军政长官,拥兵约15万人。余汉谋集团为临时拼凑,一部分是广东地方部队,大部分是从江西、福建南逃广东的国民党军残部,士气沮丧,战斗力不强。
在解放军挺进湘中、赣南之时,白崇禧集团12个军沿衡阳—宝庆公路两侧和粤汉铁路衡山—乐昌南北展开,东起粤北乐昌,与余汉谋集团相衔接,西到湘西芷江,与宋希濂集团相呼应,构成了一条以衡宝地区为中心的所谓“湘粤联合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军两广。
根据当面敌情,结合白崇禧、余汉谋两大集团实际情况,四野前委最后确定了进军中南作战部署:
以四野第13兵团主力组成西路军,担负右翼迂回任务,取道湖南沅陵、芷江,直捣广西柳州,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贵州之路;
以四野第12兵团为主组成中路军,先于湘南地区寻歼白崇禧集团部分主力,再以大部兵力突入广西,协同西路军、东路军围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
以二野第4兵团、四野第15兵团主力组成东路军,从江西赣州经广东南雄、始兴南进,发起广东战役,多路剑指广州,首先歼灭余汉谋集团。尔后,第15兵团主力经营广东,加强两广边境守备,吓阻白崇禧集团东窜入粤,第4兵团则转兵西旋,经广东阳江挺进广西南部,会师西路军,形成对白崇禧集团的钳形包围,最终协同中路军、西路军围歼之。
很明显,在这一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中,东路军道阻且长,还要独立消灭余汉谋集团,任务相当艰巨!
部署既定,东路军紧锣密鼓地准备广东战役。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北接湘赣,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南濒南海。省会广州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国南方门户(北方门户为北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9年2月至4月,国民党政府陆续由南京撤至广州,代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等军政要员云集广州,广州城内挂起了“总统府”“行政院”“国防部”等牌子,一时间成为国民党政府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当年,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过革命政权,故国民党人一向视广州为“革命基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由创办广州黄埔军校起家,更视广州为“龙兴之地”,哪会轻易放弃。早在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之时,就任命总统府参军长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陆军总司令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以加强对广东的控制。
薛岳、余汉谋均为广东人,蒋介石起用他们,是想利用他们在广东的声望。二人把持广东军政后,叫嚣“保境安民”,重建第62、63、64军,把全省15个保安团扩编为5个保安师。随着解放军渡江南下,江西、福建相继解放,两省境内国民党军溃入广东,在粤国民党军兵力瞬间骤增。
8月23日,李宗仁、顾祝同召集两广军政首脑余汉谋、薛岳、白崇禧等举行会议,商讨两广合力固守广东问题,要求白崇禧、余汉谋加强湘粤边境联防,以增强广东方面防御力量。会议还决定,将广州绥靖公署改为华南军政长官公署,任命余汉谋为华南军政长官,授权余汉谋统一指挥广东境内陆、海、空三军。
7月至9月间,蒋介石以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主席名义,先后三次飞往广州,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制定《扭转时局方案》,表示要“全力保卫广州”。在当年日记中,蒋经国承认:“广州的保卫战既为决定最后成败的一战,因此,父亲对广州军事的布置没有片刻忘怀。”
二、余汉谋使出浑身解数,叶剑英南下主持大局
这时,余汉谋集团共有正规军3个兵团11个军12万余人,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约15万人。遵照蒋介石和国防部的指令,余汉谋将其主力置于粤汉铁路广州—曲江(今韶关)一线,形成三道防线,控制经湘赣入粤的铁路、公路、水路咽喉,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军广东。其兵力部署:
以2个军防守曲江、始兴、南雄、乐昌,构成第一道防线;
以2个军布防英德、翁源地区,构成第二道防线;
以2个军防守花县(今广州花都区)、从化,构成第三道防线;
以1个军防守广州市,以胡琏兵团2个军位于潮安、汕头,策应广州方面作战,以2个军分别位于湛江、海南岛,保障南撤雷州半岛、海南岛的退路。
◆解放军攻占国民政府南迁广州的“行政院”(今解放北路广东迎宾馆)。
显然,广州一旦不保,余汉谋集团拟逃往雷州半岛、海南岛或广西。
根据余汉谋集团战役布势,四野前委根据兵分东、中、西三路进军中南的战略部署,决定:
以二野陈赓第4兵团第13、14、15军,四野邓华第15兵团第43、44军和曾生领导的两广纵队共22万人组成东路军,执行钳击余汉谋集团、解放广东的任务。
7月17日,四野前委正式向中央军委呈报广东作战计划:
邓华兵团准备以2个军经江西赣州、南康入粤,担任歼敌任务;
陈赓兵团准备以2个军经江西遂川、湖南桂东入粤,另1个军经江西崇义向广东始兴前进;
曾生两广纵队也准备由赣入粤。
7月21日,中央军委复电四野前委领导林彪、邓子恢等,“同意上述整个部署方针”,同时告之“准备让叶剑英同志提早赴粤”。
蒋介石注意起用粤系将领以收广东人望,毛泽东同样派遣广东籍有影响的干部回粤,以发动广东民众,他就是叶剑英。
叶剑英,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参与领导过广州起义,红军时期担任过中革军委总参谋长,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可以说是共产党内最有影响的广东籍人物。
8月1日,为加强对广东、广西地区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华南分局,叶剑英担任第一书记。
9月上旬,叶剑英抵达赣州,与陈赓、邓华、两广纵队负责人曾生等会师。他们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就解放和接管广东城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开始进行紧张的运筹。
9月7日,叶剑英首先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分析敌情,制定广东战役作战方案。叶剑英、陈赓等人根据敌情,决定:依照军委意图,先消灭北江、东江一带国民党军队,进占曲江、惠阳,创造条件,争取和平解放广州。如果国民党军队在广州顽抗,则坚决以武力消灭之。
9月8日,叶剑英、陈赓联名将战役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及四野前委。当天,毛泽东致电叶剑英、陈赓等:“我陈邓两兵团应争取于10月下半月占领广州。”12日,中央军委正式复电叶剑英、陈赓,同意作战计划。
大战在即,谁来挂帅?
关于东路军指挥问题,四野前委曾有指示,由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统一指挥。自叶剑英来到赣州前线后,两兵团负责人一致请他统一指挥。叶剑英坚持由陈赓统一指挥两兵团、两广纵队的作战行动,得到中央军委批准。至于军队系统和华南分局的关系,两兵团、两广纵队负责人一致表示,接受华南分局领导,大政方针、全盘计划都提交华南分局讨论,不再另组东路军前委。这就是说,叶剑英实际上是东路军的当家人。
在中共中央批准广东作战计划后,叶剑英领导华南分局各级党委、政府和参战部队开展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1)9月11日至19日,叶剑英主持召开分局扩大会议,研究接管城市政策、农村政策和各级军管会、广州警备司令部领导机构的组成及干部配备,以及支前工作等问题。
(2)9月16日、10月1日,分局相继发出《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和《告广东人民书》,号召华南各级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把支前工作作为当前最紧急的中心工作,以全力支援解放军入粤作战,争取这一战役的迅速完成。要求粤北地区成立粤北指挥所,各县、区成立支前司令部,主要领导必须参加支前工作。
(3)组织第4、第15兵团进行休整,突击治疗病员;进行进军广东的政治动员和尊重地方党委、游击队及遵守城市政策等教育;进行山地、河川战斗的战术训练等。
◆华南分局及4兵团、15兵团等领导检阅游行队伍。左起:方方、赖传珠、叶剑英、陈赓、邓华。
9月中旬,参战部队休整结束,开始向湘粤赣边预定地区集结,大战在即。
三、解放军摧枯拉朽,广州城指日可下
9月29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赣州作战会议精神,陈赓主持制定了广东战役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和四野前委:
为便利作战指挥,把东路军再分为三路:
(一)以4兵团为右路军,由湘粤边界南插,三面攻歼曲江之敌,然后迅速南下,协同15兵团(缺45军)歼灭英德、翁源地区之敌,尔后直迫广州。
(二)以15兵团主力为左路军,由赣南大余出发,依情况出英德南北之线。如英德敌坚守,则协同右路军合歼之。如敌南撤,则协同右路军迅速南下,进逼广州东郊,形成对广州东北及东面之包围。
(三)以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由曾生等统一指挥,直插东莞、冲破顺德、佛山之线,截断广州之敌南逃道路,等待主力部队歼灭之。
10月1 日,新中国成立当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复电陈赓并告林彪、叶剑英等:“同意你们向广州进攻之部署。”
10月2日,东路军兵分三路,按照预定部署向余汉谋集团发起攻击,广东战役即告开始。同日,中路军发起衡(阳)宝(庆)战役,白崇禧自顾不暇,无力驰援粤北,余汉谋集团只能苟延残喘。当日,右路军第4兵团兵分三路,进击曲江,进展神速:
第14军奔袭乐昌,先头师及军侦察营,以每日75公里的速度,一部进至曲江西南,阻击守军西逃;
第13军由大余出发,奔袭仁化;
第15军由始兴向曲江挺进。
左路军第15兵团兵分两路:第43军由大余出发,直指翁源;第44军由龙南出发,奔袭新丰。
解放军突入粤北,逼近曲江,李宗仁大为震惊。10月4日,他召集余汉谋、薛岳等开会,研究加强广州前哨英德地区防守力量。由于白崇禧无力驰援,会议决定将曲江守军南调1个军到英德以南地区,曲江守军兵力减半,更无战意。
10月6日,第14军袭占乐昌,第13军占领仁化,第15军向曲江攻击前进。曲江守军弃城南逃,第15军遂于7日进占曲江。粤赣湘边纵队一部占领翁源,与左路军第43军胜利会师。翁源、曲江解放,使粤北大门洞开,各路大军冒着大雨,沿着通往广州的道路,奋勇追击。
10月9日,第14军占领乳源,继向英德攻击前进。第15军45师占领沙口,也逼近英德。第43军逼近佛冈,第44军进占新丰。两广纵队占领龙川,急插东莞。
解放军对广州形成合围之势,且包围圈越来越小!
余汉谋为迟滞解放军向广州推进,急忙将受命南撤、自行南撤的曲江守敌2个军置于英德、佛冈、清远一线,与防守从化、花县的2个军以及驻守广州的1个军,构成一条防御广州的“最后防线”,妄图确保广州。
◆东亚大酒店三楼窗口挂出广州解放后第一面五星红旗。
陈赓不给余汉谋调整部署之机,严令各路军乘余汉谋部署尚未就绪之际,展开全线攻击。各部队不顾疲劳饥饿,昼夜兼程,长途奔袭。各路部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9日22时,右路军第4兵团第15军45师占领英德县城。13日,第4兵团第14军40师占领清远县城。至此,右路军从西北方向逼近广州!
10日起,左路军第15兵团第43军相继袭占佛冈、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第44军向广州东北良口、从化追击,途中歼灭守军一部,继而沿广从公路向广州疾进。13日,第44军攻占增城。至此,左路军从东北方向逼近广州。
广州解放,指日可待!
四、林彪主张缓下广州,叶陈力主早克名城
正当第4兵团占领英德、第15兵团奔袭佛冈之际,中路军第12兵团在湖南祁阳以北包围了白崇禧集团4个师时,四野前委判断,湘南地区白崇禧部兵力尚占优势,为增大攻击兵力,于10月10日7时致电中央军委,大意是:
(一)敌战力甚强,敌其他各军正在回头北援,……而我在祁阳以北兵力没有迅速歼灭该敌之绝对把握。
(二)韶关至广州线之敌主力正向粤汉铁路以西撤退,广州必将放弃。建议陈赓兵团即由现地(英德韶关线),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线前进,借以增大消灭白崇禧集团的胜算。
10日23时,中央军委复电四野前委,并告叶剑英、陈赓:“完全同意你们的提议,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同时指示,由东路军其余部队相机夺取广州。
11日10时,四野前委再次致电中央军委,他们不仅详细陈述了陈赓兵团西进的理由,而且又提出了“暂不继续进攻广东”的建议:
为了使广东之敌不退回广西,则东路军应暂不继续进攻广东,而以广东的大城市与重要地区,作为吸引广东敌人的工具。同时,能使我集中更优势的兵力与广西之敌作战……首先达到歼灭广西之敌。然后,在军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队解决广东之敌。……因此,我们建议陈、邓两兵团皆勿继续南进,而以邓兵团两个军监视广东敌人,陈赓兵团则西进参加广西作战。
同一时间,四野前委电令陈邓两兵团:各部皆应现地停止待命,暂勿南进。
11日24时,中央军委复电四野前委,并告叶剑英、陈赓,再次表示对林彪意见的赞成:同意调陈赓兵团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广西,而15兵团暂时也不应进攻广州。
接到中央军委10日23时致四野前委并告叶剑英、陈赓电,叶、陈才得知:林彪等要改变广东战役的原定计划并已为毛泽东所赞同,他们当即召集第4、15兵团首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
◆人民解放军战士登上广州市区内制高点——观音山(今为越秀山)。
叶、陈均认为,林彪想把白崇禧集团歼灭于湘桂边境,不使其退入广西的设想是好的,但命令第4兵团不进广州,转往桂林、柳州,则欠妥当:
一是据从香港等地得到的情报,敌人是打算在广州外围抵挡一阵,然后继续南逃,退入海南岛或从海上逃跑。
二是目前东路军左右两路正高速向广州挺进,已经越过英德,只要冲破清远、从化这最后的防线,广州指日可下。如果此时第4兵团丢开广州,西入广西,就会错过迅速解放广州的有利形势。
三是第4兵团此刻西进,实际上仍须集结部队,重新动员,且路程遥远,难以达到切断衡宝地区之敌退路的目的。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两头落空的危险。
有鉴于此,叶剑英、陈赓于11日13时致电四野前委并中央军委:“四兵团为执行断敌后路的任务,如向桂林直线距离有一千三百里”,“四兵团如立刻向桂林、柳州前进,实际上仍须集结队伍重新动员的时间,一方面路远赶不上,另一方面广州不能获得迅速解放,有两头失当的顾虑。”
11日21时,四野前委致电中央军委,一方面坚持原有意见,一方面有所保留:
“在广东敌人不与我作正面战斗的情况下,我们仍主张暂不夺取广州,以免促成粤桂敌人之集中。目前只以邓华兵团留广东打运动战,歼灭敌之有生力量。……但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则陈赓邓华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达到歼敌目的。”
12日6时,综合四野前委、广东前线领导人意见,毛泽东复电林彪并告叶剑英、陈赓等:“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窜时,陈赓兵团即不停留地跟踪入桂。如广州一带之敌并不向广西逃跑,则陈邓两兵团仍执行原计划占领广州不变。”正巧,当日,祁阳以北地区围歼战胜利结束,第4兵团西调的必要性已不存在,四野前委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意见。12日,四野前委建议并经中央军委批准,第4兵团仍继续向广州进军。
上述争议期间,东路军各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迅速兵临广州城下。
五、守军穷凶乃极恶,攻克广州解民悬
在广州城破在即之时,李宗仁于10月11日召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阎锡山、参谋总长顾祝同和薛岳、余汉谋以及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等开会,作出了总统府、行政院撤至重庆,广东省政府撤至海南岛的决定。12日零时,代总统李宗仁颁布命令:“政府迁广州办公,为时半载,在此期间,政府为巩固广州及西南大陆反共根据地,已有既定之部署。……兹为增强战斗力量,减少非战斗人员对军事上之不必要负担,中央政府定于本月十五日起在陪都重庆办公,所有保卫广州之军政事宜,着由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负责统一指挥。”
“中央政府”竟然成为军事上的“负担”,李宗仁实在是找不出从广州逃跑的更好理由了。
12日晚,在余汉谋公馆,顾祝同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把防守广州部队撤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会后,李宗仁逃往桂林,后转重庆,阎锡山、顾祝同逃往台湾,余汉谋、薛岳逃往海南岛,整个广州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广州解放,广州市于1949年11月11日和13日分别组织了解放军入城式。
14日当天,余汉谋绝望之余,下令对广州实施大破坏,不仅炸毁了白云、天河机场,还纵火焚烧了石井、石牌、黄埔等地军火、军需仓库,最严重的暴行是炸毁广州市区的海珠铁桥。工兵在桥墩上安放的400多箱黄色炸药,夺去无辜群众2000余人的生命。
陈赓于14日12时获悉广州守敌西逃,遂迅速调整部署:
右路军一部由清远直插三水,主力沿北江东岸南下,追击西逃之敌。
南路军两广纵队越过广九铁路插至虎门,阻击沿珠江南逃之余汉谋集团主力。
左路军一部攻占白云山、五雷岭等山头阵地,主力沿广花公路向广州市区攻击前进;一部沿广州、增城公路,另一部沿广九铁路向广州市区攻击前进。
为避免广州遭到更大破坏,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令第43、44军先头部队快马加鞭,跑步向市区前进。
第43军128师382团分两路沿广花公路,向广州市区疾进,14日19时半进至东北郊沙河圩,然后由黄花岗、大北路(今解放北路)突入市区,21时,占领总统府、行政院、省政府、警察局等机关。接着,又在黄沙火车站歼灭未及逃跑的国民党军1000余人。与此同时,第44军132师396团也从东郊进入广州市区。至此,广州市宣布解放。
为解放广州作出重要贡献的第4兵团,决定不进广州城,继续向西、西南追歼余汉谋集团:
在广州解放前后,第4兵团第14军40师连下三水、高要,截断了余汉谋集团主力西逃广西之路。随即,兵团主力南下追击,将从广州南逃之敌4万余人围歼于广东阳江、阳春地区,为广州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华南最大城市广州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军余汉谋集团的覆亡,是人民解放军献给新中国的一份贺礼,并再次让国民党政府逃之夭夭,大大有利于人民解放事业。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