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正如雍正帝的评价,“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孝庄太后一生历经坎坷,虽从未像影视和文学作品中那样执掌朝政大权,对历史走向产生太大影响,但自嫁给皇太极开始,却也见证了天聪、顺治、康熙三朝的历史变迁。
孝庄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因政治联姻嫁给皇太极布木布泰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其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乃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早在布木布泰出生之前,蒙古科尔沁部便与建州女真之间结盟,双方通过互相嫁娶的方式不断巩固联盟关系。
科尔沁部地处建州女真与蒙古察哈尔部之间,早在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之时,作为蒙古诸部之一的科尔沁部,早年也曾参与过对抗努尔哈赤的战争,例如著名的“九部联军讨伐建州”,科尔沁部便曾派兵参加。
努尔哈赤在三次讨伐科尔沁部战败后,开始转变对蒙策略,利用蒙古诸部之间的矛盾,以联姻的方式拉拢与分化蒙古诸部。
科尔沁等蒙古部落本就与林丹汗之间存在矛盾,再加上林丹汗一味采取强硬措施,最终导致东部蒙古各部纷纷倒向满洲。明天启四年(1624年),科尔沁部首领与努尔哈赤在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乌牛正式结盟,此后双方便长期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联盟。
皇太极和哲哲
早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的姑姑、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斯之女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琪琪格(即哲哲)便嫁给了皇太极,并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皇太极休弃继福晋乌拉那拉氏后,成为皇太极第三位大福晋。
天命十年(1625年),已经嫁给皇太极十一年的哲哲怀孕,为了防止皇太极在此期间宠信其他妃嫔,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巩固科尔沁与满清的同盟关系,年仅12岁的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抵达盛京,嫁给皇太极成为侧福晋。
后金天聪初年,皇太极在努尔哈赤去世后,正式继承汗位,后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则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由于当时还没有东西宫福晋的形势,因而当时的布木布泰在皇太极后宫之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姑姑哲哲。
丨因海兰珠地位急速下降,皇太极死后儿子福临即位
虽然科尔沁部先后嫁了两人给皇太极,但却始终没有生下一个皇子,其中大福晋哲哲先后生下三个皇女,而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后,则先后在天聪三年(1629年)、天聪六年(1632年)、天聪七年(1633年)生下三个女儿,而其姑姑哲哲也先后生下三个皇女。
布木布泰和皇太极
当时,皇太极非常希望有一位具有蒙古科尔沁血统的皇子来作为继承人,从而继续巩固与蒙古部落的同盟关系,在确保西部侧翼安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足够的军事支持。
而哲哲与布木布泰,也希望有一位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来确保科尔沁部落在蒙古各部中的地位,同时也能帮助自己维持在宫中的地位。
于是,在双方都有政治需求的情况下,哲哲的另外一位侄女、布木布泰的亲姐姐,已经二十六岁且曾嫁过人的海兰珠,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也嫁给了皇太极,并很快开始独宠于后宫。
次年,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博尔济吉特·娜木钟也嫁给了皇太极。
海兰珠
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元称帝,与中原王朝不同的是,皇太极并未册封单一的皇后,而是在一口气册封了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即中宫国君福晋哲哲、东大福晋海兰珠、西大福晋娜木钟、东侧福晋巴特玛璪和西侧福晋布木布泰。
如此一来,入宫较早的布木布泰,反而因为海兰珠和娜木钟先后嫁给皇太极地位一降再降,在五大福晋中只能居于末位。
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皇太极对此喜出望外,不仅大赦天下,甚至当即便将其确立为了自己的接班人,可惜的是这个孩子还不到一岁便早夭了,而海兰珠自己也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病逝。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布木布泰生下皇九子福临。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终年52岁。皇太极死后,其长子豪格与十四弟多尔衮围绕帝位展开争夺,两派背后各有势力支持,一时间僵持不下,针锋相对的两人甚至相继往盛京调兵,大有兵戎相见的气势。
八月十四日,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出面调停,众人于盛京崇政殿召开会议,会上双方仍然僵持不下,后在济尔哈朗(另说多尔衮)的建议下,最终决定由年仅6岁的皇九子福临继承大统,并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摄政。
在这次帝位之争中,除了手握兵权的八旗旗主之外,后宫之主哲哲的态度同样十分重要,哲哲在自己无子的情况下,自然更加支持拥有科尔沁血脉的福临,而她的态度不仅一定程度影响了两黄旗的倾向,毕竟对于两黄旗而言,只要即位者是皇太极之子,至于是不是豪格,他们并不关心。
可以说选择福临即位,是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因此多尔衮在无法取得两白旗以外其余六旗绝对支持的情况下,也只能被迫妥协;而豪格虽然手握正蓝旗,但正蓝旗实力本就较弱,在被两黄旗抛弃,又无力争取两红旗和镶蓝旗支持的情况下,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个结果。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正式继承皇位,改年号为“顺治”。
顺治元年(1644年),趁着李自成与吴三桂发生冲突,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后进占明朝京师,局势初步稳定后,布木布泰与皇帝福临等于同年九月被迎入关内,清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丨顺治早年只能委曲求全,顺治后期与儿子关系僵化
彼时,福临虽然贵为皇帝,但却根本无力插手朝政。在这种局面下,布木布泰只能一边尽心抚养教育顺治帝,一边对多尔衮委曲求全,尽量不触怒对方,而不使其威胁到儿子的皇位。
清朝迁都北京之初,还基本维持着两王摄政的局面,其中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则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不过,鉴于多尔衮本就是实力强劲,如今又立下赫赫战功,顺治帝还是下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并使其待遇凌驾于诸王之上。
此后,随着清军对农民军和南明的持续胜利,多尔衮声望持续高涨,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也逐渐落于下风,并最终于顺治四年(1647年)被罢免辅政职务。
没有了济尔哈朗的牵制,多尔衮的权力欲越来越大,他不仅将皇帝玺印都搬到了自己府中,而且公然采用皇帝仪仗,到顺治五年(1648年)末更是将自己的称号变成了皇父摄政王,而且下诏也不再向顺治帝请示。可以说,除了没有迈出最后那一步,多尔衮已经与皇帝无异。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年仅三十九岁的多尔衮薨逝,顺治帝这才开始摆脱傀儡地位,于次年正月开始亲政,随后开始对多尔衮进行全面清算,并借此逐渐收回朝政大权。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为布木布泰上徽号昭圣慈寿皇太后。
此时,布木布泰母子虽然摆脱了多尔衮的挟制,但短期内仍然很难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接管。为了确保儿子的皇位稳固,布木布泰又想起了联姻之事,意图借此让顺治帝获得蒙古贵族的支持。
于是,就在顺治帝亲政的同年,布木布泰便将曾由多尔衮指立,同样出自科尔沁的侄女、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嫁给了顺治帝为皇后。
对于年仅十四岁的顺治帝来说,他并未能完全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在被多尔衮压制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他痛恨多尔衮强加给自己的一切,因此对于多尔衮指立的这位皇后极为不满,坚决要求废后。
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眼见自己和群臣的劝谏都无法让儿子回心转意,布木布泰只好同意废后,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为了消除废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使其不会影响到清朝与蒙古之间的关系,在布木布泰的主张下,经顺治帝最终敲定,又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将科尔沁多罗贝勒绰尔济的女儿博尔济锦氏立为妃,次月立为皇后。
不过,对于这桩充满政治因素的婚姻,顺治帝同样极不满意,他更像是在履行一次政治任务。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入宫,被立为贤妃。董鄂氏入宫之后迅速得宠,年轻的顺治帝甚至不顾影响,想要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为后。
连续废掉两位皇后,无论是布木布泰和大臣都不会同意,虽然董鄂妃性格娴静温和,并不恃宠而骄、争夺后位,但由于顺治帝对她的感情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太后布木布泰与顺治帝还是因为董鄂妃而产生隔阂。
布木布泰对董鄂氏极度苛责,而福临后来也将董鄂妃的去世归咎于母亲,以致太后病倒也没有前去问候。
丨教导皇孙并阻止儿子出家,康熙朝享尽尊崇后高寿去世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顺治帝的第三个皇子玄烨降生,然而由于玄烨的生母只是个不受恩宠的庶妃,而当时又正值董鄂妃受宠,因此玄烨自出生起便没有受到多少父亲的关爱。太后布木布泰见状,只好命苏麻喇姑去照料和教导皇孙。
玄烨出生不久,便遭遇天花侵袭,奉太后和顺治帝之命,苏麻喇姑又和奶妈等人带着玄烨到宫外抚养,居住在宫城西华门外的一处宅地。
在此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往来于慈宁宫和玄烨居所之间,按照太后的要求对玄烨施教。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玄烨对于自己这位祖母,比起父亲顺治帝,还要亲切上许多。康熙晚年时曾回忆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董鄂妃病逝,顺治帝因此陷入极大的痛苦。自亲政次年便接触佛教的他,在朝政重压之下,失去精神寄托的顺治帝,认为只有佛法还使自己有所寄托,于是萌生出出家之念。
九月前后,福临决心出家,遂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太后布木布泰苦劝无果,只好派人请来茆溪森的师父玉林通琇禅师,在得知徒弟已经为皇帝剃发后,玉林通琇禅师大怒,立即命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并劝说福临,“如果以尘世之法论的话,皇上应该永远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圣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如果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对外可以保护操持佛法的人,对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
眼见出家不成,福临只好听从了玉林通琇禅师的建议,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而行森也免于被烧死,当月便离开了京城。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帝福临因患天花病逝,终年二十四岁。临终之前,福临一度想将皇位传给多年来支持自己改革的堂弟安亲王岳乐,后经太后多方游说和汤若望的建议,这才口述遗诏,由第三子玄烨即位。
正月初九,玄烨正式即位于太和殿,是为康熙帝。不久,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
康熙年间,由于祖孙情深,加之布木布泰全力配合和支持康熙帝的事业,因而极受尊崇。例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玄烨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都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病危,康熙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该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去世,终年七十五岁。布木布泰去世后,康熙帝给祖母上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简称孝庄文皇后。
由于孝庄太后的临终遗言,康熙帝并没有将祖母的灵柩运往盛京安葬,而是停灵于京东清东陵,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停灵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纵观孝庄太后的一生,其年少时便因政治联姻而嫁给皇太极,结果论地位不如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论受宠不如姐姐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好不容易熬到了儿子即位称帝,却先是受制于摄政王多尔衮,后又因婚姻问题与儿子关系紧张。直到晚年时,由于祖孙情深,这才在康熙年间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