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写的这首《垓下歌》表达了自己深陷汉军包围时无力回天的心情。
垓下之战项羽惨败,最终被逼到乌江,项羽一个人拿着剑杀了数十个汉军,乌江边全是尸体。这时候乌江亭长从江边划船而来,让项羽上船回江东,待以后东山再起。
但是项羽拒绝了,说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仰天长啸,挥剑自刎,西楚霸王的血染红了乌江。那么,项羽为何宁愿自刎也不过乌江呢?并不是因为蠢,而是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一、西楚霸王项羽出身名门,天生神力,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从小就跟随叔父项梁,项梁对他也很好,一直把他当做亲儿子,同时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写字,但是项羽嫌太枯燥,不肯学;项梁又教他练剑,但项羽觉得剑术好了也就只能对付几个人,因此学的也不认真。于是项梁教他兵法,他学了一阵也没研究透。
但是项羽可不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庸才,他文采不菲,武艺更是千夫莫当,兵法一道也是有所建树,比刘邦这个混混出身的人好太多了。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尤其到了秦二世胡亥在位时,更是民不聊生。于是大泽乡的陈胜、吴广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在这之后,各地纷纷爆发起义。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杀死会稽太守,在会稽起兵,但是他们力量实在太小,只有区区几十人,无钱无粮,很是窘迫。
于是项梁就派项羽去招揽楚国后人桓楚,桓楚有钱有粮,如果能够加入项羽团队,肯定会是他们的一大助力。
但是桓楚也是眼高于顶之人,人家自己有钱有粮,为啥要加入项羽队伍屈居人下呢?但他与项羽同是楚国后人,也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就给项羽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桓楚对项羽说:“素闻你力大无穷,万夫莫敌,我院子里有一个巨鼎,重千斤,你要是能举起来,我就拜你为主。”
这个鼎之前桓楚手下的四员大将一起抬过,但是丝毫没把鼎抬起来。所以桓楚觉得项羽肯定也举不起来。
谁知项羽走到大鼎前,双臂抱着大鼎,大喊一声,直接把鼎举起来了,在场所有的人都惊住了,桓楚心服口服的加入了项羽的队伍,项羽反秦的队伍终于初步形成。
这也就是“霸王举鼎”的故事。
自此,项羽不断地招揽楚国旧部,叔侄的队伍迅速壮大,随着陈胜被杀,项羽成为当时最大的起义军。
而此时,远在沛县的刘邦,也煽动沛县的百姓杀了沛县县令,自己号称“沛公”,又联合好友萧何、张良、樊哙在沛县竖起了起义的大旗。
不过,那时候的起义军太多,大都一盘散沙,刘邦也知道,如果不找一棵大树抱一下,自己的队伍很快就被灭了。于是刘邦就去投奔了如日中天的项羽。
至此项羽的队伍不断壮大,和秦国的军队也发生过很多的摩擦与战斗,终于在公元前207年,楚军和秦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项羽当时只带着几万楚军,但是秦朝大将章邯却带着四十万秦军,要说能一下子把楚军吞了都不过分。
项羽知道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唯有抱有必死的决心,才有取胜的一丝希望。于是项羽命人把离开的船凿沉、把做饭的锅打烂,命令所有楚军殊死一战。
最终楚军灭了秦朝四十万大军,这一战消灭了秦军主力,招降了秦朝大将章邯,也决定了秦朝必定灭亡。
但是巨鹿之战之后,刘邦窃取了项羽胜利的果实,率兵占领咸阳,在咸阳笼络人心。此事让项羽非常的不舒服,而项羽的谋士范增也看到了刘邦的野心,对项羽说刘邦绝对不能留。
项羽回咸阳之后,刘邦说自己的是帮项羽照看咸阳,没有别的意思,于是项羽也没杀他。
占领咸阳之后,项羽完全可以称帝,但是他没有,反而是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在戏亭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巴蜀、汉中。
刘邦回汉中之后,不断招揽人才,扩大势力,这事传到了范增耳中,范增建议项羽一定要杀了刘邦,否则以后必成大患。
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鸿门宴”典故,项羽请刘邦赴宴,刘邦知道此宴的危险,但又不得不去。
在宴会,刘邦对项羽说了一通好话,也激起了项羽的恻隐之心,毕竟他和刘邦是兄弟,项羽这个人一生就是太看重一个“义”字,所以在宴会一直没动手杀刘邦。
范增看出来项羽的犹豫,于是命令项庄舞剑,伺机杀死刘邦,但还是在关键时刻被项羽拦住了。
宴会后刘邦迅速逃走,回到汉中,不断地筹划,伺机攻打项羽。而项羽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没杀刘邦,让范增非常绝望,范增预言,以后这天下必定姓“刘”,自此大病一场。
二、楚汉争霸逃脱后的刘邦在张良、萧何的帮助下,势力迅速壮大。此时项羽麾下的韩信也因不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公元前206年,田荣不满项羽的分封,揭竿而起。
刘邦积极响应,听取萧何的建议,立韩信为大将军,采取韩信“还定三秦”的战略,突袭章邯,夺了他的地盘,为夺天下迈出第一步。
公元前205年3月,刘邦正式出兵关中,他首先打败魏国,魏王对刘邦俯首称臣。
其后,刘邦进军洛阳,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联合五位诸侯,共同讨伐项羽。
他们共集结56万大军,兵分两路,北路由曹参统帅,进攻定陶,南路由刘邦统帅,韩信、张良、萧何等人辅佐,攻打梁地,南北合击,直取彭城。
项羽得知彭城失守,亲自率领三万大军来夺彭城,先击败在鲁县的樊哙,然后绕弯到彭城西边,趁夜很容易就攻下了彭城,刘邦军队死伤十几万。
从这次战争可以看出,项羽的军事才能是非常高的,起码要比刘邦高出一大截,但是他确实不如刘邦会笼络人心,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
经过这次大战,汉军元气大伤,之前和刘邦结盟的诸侯们又开始转投项羽,刘邦被逼无奈,只好退守荥阳。
公元前205年6月,刘邦用计杀死了章邯,自此章邯的地盘全部归汉军所有,同时,刘邦劝降了九英王英布,项羽得知后大怒,立即派龙且率军攻打英布,自己率军攻打下邑,为进攻荥阳做准备。
刘邦赶忙派灌婴为主帅,在京县、索亭之间大败项羽,“京索之战”项羽损失惨重,自此以荥阳为界,楚军和汉军展开了长期的对峙。7月,刘邦又派人出使魏国,希望魏王能够再次归顺。
有了上次的教训,魏王哪里还敢背叛项羽,于是誓死不从,导致魏国被刘邦所灭,刘邦不光是抢了他的地盘,还抢了魏王的老婆薄姬,后来薄姬给刘邦生了个儿子,那就是后来的千古明君汉文帝刘恒。
9月,刘邦又派韩信攻打代国,代国灭亡。10月,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攻克邯郸、安阳,12月刘邦独自回守荥阳,项羽切断了汉军往荥阳运粮的通道,汉军非常的被动。
公元前204年4月,刘邦被迫向项羽求和,双方以荥阳为界,规定西边归汉,东边归楚,但是刘邦的狼子野心怎么能瞒得住范增,范增劝说项羽继续攻打刘邦。
但是刘邦派人离间项羽和范增,没想到项羽果然中计了,罢免了范增,范增被气得一病不起,回乡途中离世,可以说这是项羽走的最错的一步棋,也注定了他今后的失败。
6月,韩信攻下赵国,转而去支援刘邦。后来刘邦又派韩信攻下了齐国,并封韩信为“齐王”。
203年8月,楚军缺粮,被迫求和,双方暂时停战。不过次月,汉军就偷袭项羽,将项羽逼到垓下。
于是双方在垓下展开决战,韩军由韩信统帅30万兵马,楚军由项羽统帅10万兵马,经过数次交战,楚军被汉军团团围住。
夜晚,汉军高唱楚歌,扰乱楚国军队的军心,项羽知大势已去,就带领800人杀出重围。
汉军派了5000人去追赶,项羽无所畏惧,血战到底,最终只剩28骑护卫他至乌江。乌江那边的亭长早就在岸边等着他,让他先逃到江东以后东山再起。
但是项羽不肯,自己拿着刀又砍杀了数十个汉军,最终自刎于乌江岸边。
那么,项羽为什么宁愿自杀也不逃走呢?那是因为项羽在那时候已经恍然大悟了。
如果他自己逃回江东,一世英名不光扫地,更有可能将汉军引到江东,以刘邦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行径,那么江东的百姓可能就被受到牵连,这会让他成为千古罪人。
再者,项羽也明白自己之前杀秦王子婴、坑杀秦军数十万、火烧阿房宫这种种行为早已失去了民心,所以在逃跑的时候,田老汉才故意给他指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把他引到汉军的包围下。
所以他就算真的逃到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能接受他吗?如果江东父老不支持他,他又有何颜面留在江东,又有何能力从头再来。
同时,项羽此战的失败,他认为并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天要亡他,无法逆天,在看着身边的部将、还有自己最爱的虞姬都已经死去,他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但是他一代霸王,绝对不能死于敌军之手,能杀死他的只有他自己,于是就选择自刎。
结语后人对于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还是很欣赏的,毕竟项羽没有称帝,但司马迁把项羽放到了《本纪》中,由此可见项羽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至于功过是非,只能留给后人慢慢品味。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