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最特别的7首“奇”诗,每首都别具一格,读来引人深思,都是值得收藏的佳作

驶向一江秋 2023-02-22 09:00:50

开动脑筋,你能想起苏轼的几首奇诗?本文即将分享他最经典、最神奇的7首诗,每首都不拘一格、别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第1首 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奇在何处?一是这是一首比较少见的六言诗;二是此诗中苏轼用短短24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三是这是一首题画诗,而画中人恰恰是苏轼自己。当时李龙眠(公麟)画了一幅苏东坡的画像,将它放在金山寺中,后苏轼游览金山寺,看到自己的这幅画像,就题了此诗。

这是一首“自嘲诗”,苏轼因为作诗“旁讪朝廷”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苏轼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涯。

贬谪本是悲惨经历,但作者为什么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呢?难道他的功业就是被贬?其实这既是灰色幽默,又是恬淡乐观和看得开,更是奋勇抗争,作者仕途坎坷中的不屈精神令人赞叹,这就是人格魅力。

第2首 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奇在何处?一是此诗出现多个重字而不觉其害;二是利用两次反问,语句既有谐趣、理趣又有诗意;三是富有哲理,以日常事物说法,令人无法反驳。

此诗说理精准,有琴而无人,琴本身自然不能发声;有人而无琴,人的指头同样也不会发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世间万事万物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相互配合而存在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谁能像苏轼如此有诗意而又令人无法反驳地表达出来呢?

第3首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首诗奇在何处?一是对比鲜明、强烈,增强说服效果;二是诗句中有雅有俗,雅俗共存于一诗;三是诗意地表达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此诗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尾句化用“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诗句,指出有些人贪得无厌,既想升官、发财,又想升仙,这只能是痴人说梦而已。

第4首 苏轼的《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诗奇在何处?奇在这是一首“无情说法”的禅诗,是苏轼经过一夜深思而陡然领悟所写。

当时苏轼游览庐山,晚上宿于庐山东林寺,与东林寺住持常总长老相谈甚欢,最后谈到“无情说法”,即山水树木等无情之物也会说“法”。

谈完后苏轼躺在禅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回想起“乌台诗案”和仕途坎坷,不禁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直至天明,他忽然领悟,而写此诗。

这首诗写“无情说法”,意思是谷溪之声便是佛尊绝妙的说法,水光山色就是佛的清净化身。我夜里领略到无数偈文的精妙真义,这些真义如此高深,令我以后如何告诉别人呢?

第5首 苏轼的《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奇在何处?奇在首尾两句一模一样,一个字都不差,但表达的意思却一点也不一样。

这是一首哲理诗,第一句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指未见之前的景物,是“高大上”的象征,在心里充满无限向往,属于“神”的范畴。

尾句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见到之后的景物,是指“庐山烟雨浙江潮也不过如此而已”!向往之景或崇拜之物见到之后,失去神秘感,跌下神坛,属于“人”的范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仆人眼里无英雄”、“距离产生美”。很多“神奇”的事、物之所以“神奇”,是因为“距离”的缘故,当距离没了,神秘感也就消失了。想想看,你心中的“女神”或“白马王子”,会是你身边你最熟悉的那位吗?

第6首 苏轼的《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奇在何处?奇在用精准的比喻,用诙谐、幽默的语句,诗意地写出一个“老牛吃嫩草”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曾写过很经典的三句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三句各含一个“影”字,因而他获得“张三影”的美称。

张先不仅词写得好,而且很能活,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竟然活到了88岁,据记载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他的“不衰”有事例为证,张先快80岁时娶了一位18岁的美女为妾,轰动一时。

苏轼是张先的好友,某次参加张家的家庭宴会,白发苍苍的张先揽着小妾意气风发、洋洋得意,当场赋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

只隔中间一花甲。

年轻的小妾羞红了脸,而在座的苏轼也不客气,当场赋诗一首,就是这首“奇诗”《戏赠张先》。此诗诙谐、幽默、贴切、生动,“一树梨花压海棠”更是成为千古丽句,一直流传到今。

第7首 苏轼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奇在何处?奇在这是一首别出心裁的讽刺诗,苏轼像训儿子一样讽刺、鞭挞了那些不学无术、陷害他人的王侯将相们。

苏轼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但却命运多舛,屡遭他人陷害和猜忌,屡遭贬谪,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对陷害自己的高官愤恨不已,他通过此诗告诉儿子,你不要像我这么聪明,否则将和我一样会被嫉恨,会被聪明耽误一生的,最终难有好下场。我宁可你又蠢又笨,这样才能平平安安地当个宰相啥的,才能无灾无害的度过一生。

苏轼是不是老糊涂了?“愚且鲁”怎么能到公卿呢?这就是此诗的“奇”之处。这是一首隐藏极深的讽刺诗,苏轼借此讽刺当朝权贵毫无才能、又蠢又笨,只懂陷害别人。只有这样愚笨的人才能高居公卿之位,才能无灾无难,才能不被人陷害。

苏轼真是奇才,“嬉笑怒骂皆文章”,此诗讽刺得入木三分啊!

苏轼最精彩的7首奇诗分享完了,每首都很独特,除了苏轼,谁还能写出这样“又奇又好”的诗呢?

朋友们,读完本文有何感想?最欣赏苏轼的哪首奇诗?欢迎各抒己见。

2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3-02-23 08:03

    欢迎朋友们欣赏好诗[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