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老中医对耳鸣的临证思辨(2)

元绿说健康 2025-01-24 00:18:50

干祖望老中医对耳鸣的临证思辨(2)

4、清心养营法

徐某, 女, 46 岁。 1991 年 7 月 5 日初诊。 南京环卫。右耳鸣响一年多, 为持续性, 音调高音量小。 对外来噪音拒绝, 闻到后心烦。 疲乏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 耳鸣为右重左轻。 近来头痛, 伴有脑鸣, 心慌手颤。 舌薄苔, 舌质有红意,脉平。

医案: 心火旺盛, 上犯于耳, 盖心寄窍于耳。 取清心养营。生地 10g 竹叶 10g 白茅根10g 朱灯心3g 当归10g 丹参10g 菊花 10g 柏子仁 10g 益母草 10g 。7 剂煎服。

二诊: 1991 年 7 月此 12 日诊。已进 7 剂鸣声仍无息意。 但囊昔之以鸣声扰而致不能安眠者已改善, 闻噪声而心烦者仍然。 手颤可以自主一些, 其余无变化。 自觉舌底都冒火。 两掌焦灼, 得食作胀, 舌苔薄, 脉平。医案: 方已稍有良好反应. 可能(药)量之未及而难以明显。 前方似乎仅在离火, 而未及坎水欤? 当今调整一二。生地10g 川黄柏3g 知母 10g 朱灯心 3g 丹皮 6g 丹参 10g 柏子仁 10g 益母草 10g 地骨皮 10g 桑椹子 10g。5 剂煎服。

三诊: 1991 年 8 月 9 日诊。上月处方进服未辍, 耳鸣改善而轻, 同时休息较佳。 头脑麻木也接近消失。 掌灼也随鸣响的宁静而不热。 近米上班, 鸣声再度加重, 掌心又有灼热, 两眼也有些视物模糊。 食后作胀已轻。 左耳憋气, 多汁(凉的)。 舌薄苔, 脉细。医案: 进清心益肾之剂, 确有佳兆得来。 理应踵进, 虽然昨天跌伤, 但此方绝无碍事之处。生地 10g 川黄柏 3g 知母 10g 柏子仁 10g丹参 10g 料豆衣 10g 益母草 10g 地骨皮 10g菟丝子 10g 黑芝麻 10g 7 剂煎服。

四诊: 1992 年 1 月 31 日诊。右耳胀鸣, 一年来药后有所减轻, 近来有再度严重起来, 左耳似乎也有一些鸣响。 对外来噪音很反感, 耳内呼应之鸣也倍形厉害, 听. 力下降。 近来两月舌体有缩短感, 言语亦现木讷。 舌尖有轻度烧灼感, 或轻或重俱由脑鸣之轻重而左右之。 口干求饮, 水温不苛求。 以上诸症在疲乏、 情绪差时加重。 本已消失的两掌焦灼感, 刻下再起。检查: 耳、 舌(-) 。 舌薄苔, 脉细弦。医案: 君主之官。 开窍于舌, 寄窍于耳。 同时亦为生血之所, 一旦心阴内怯, 血为之而枯, 则耳鸣、 脑鸣, 舌体僵木也随之而来。 同时血虚则燥, 燥生风, 风生热, 各处灼热之感,当然形影而作。 四物汤主之, 其拒抗噪音, 稍佐柔肝。熟地 10g 当归 10g 川芎 3g 柏子仁 10g白芍 6g 芡实 10g 丹皮 6g 地骨皮 10g菊花 10g 白蒺藜 10g 7 剂煎服。

五诊: 1992 年 3 月 27 日诊。头皮发麻为游走性。 脑鸣、 耳鸣相互伴作, 鸣如蚊阵, 对外来噪音很厌恶。 睡眠不甜,视物模糊, 心慌, 疲劳后加重。 大便偏干。 舌薄苔, 边有齿痕, 脉细。医案: 诸症反复发作, 淹缠多年。 良以营血暗亏, 难养肢体孔窍, 当然睡眠亦难一酣。 四物汤证。熟地 10g 当归 10g 丹参 10g 制首乌 10g 川芎 3g 白芍 6g 山药 10g 五味子10g 柏子仁 10g 料豆衣 10g 。7 剂煎服。

按: 本例患者病势缠绵九个月之久, 虽最终疗效不明, 但还是正常发展。 五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 认为耳鸣耳聋的临床分型有“风热侵袭、 肝火上扰、 痰火郁结、 肾精亏损、脾胃虚弱” 五种, 然而本案患者初诊时不对应其中任何一种证侯, 反而有心烦、 情绪波动、头痛、 心慌手颤等心火亢盛的表现, 察之舌脉, 可为佐证。 干老认为: 心火亢盛, 耗伤营血,也是临床常见的耳聋耳鸣证机, 早在《素问・ 缪刺论》 中就指出“手少阴之脉络于耳中”,《医贯》 中也说“心为耳窍之客”, 由此可见, 耳与心在中医理论上存在极大的联系, 临床可从心论治。 对于病机虚实的判断, 干老教了我们一招, 询问患者对于外来噪音是否拒绝, 如拒绝,为实, 反之为虚。

患者初诊时所有资料显示, 为心火亢盛的实证, 干老处以清心调营之法, 方中竹叶、 灯心草清心泻火, 生地、 白茅根清热凉血以制心火, 生地配竹叶, 隐隐有导赤之意, 柏子仁宁心安神, 丹参、 益母草活血通窍, 当归调和营血, 菊花是平肝之药, 此处用来防止子病及母,火旺燃木, 先安未受邪之地。

二诊时患者因鸣声燥扰不能入睡的症状已改善, 手颤也有好转, 然而耳鸣及心烦依旧,干老考虑前方重在清心火, 而忽略滋肾阴, 心肾不交则水火不济, 故在前方基础上稍有出入,仍用生地、 灯心草、 柏子仁清心火宁心神, 丹参、 丹皮、 益母草化瘀血通耳窍, 加以黄柏、知母、 地骨皮清透水中之火, 由离火涉及坎水, 又用桑椹子填补肾阴, 诸药水火共济, 同奏熄鸣之功。

三诊时疗效十分满意, 耳鸣减轻, 休息质量提高, 头脑麻木消失, 掌心也不发热, 但近来由于疲劳而有反复之势, 且多汗出, 左耳憋气。 干老认为理应原法继进, 考虑其视力模糊,酌加黑芝麻、 菟丝子填精益肾。

四诊已是五个月之后, 本已好转之顽疾近来有反复之势, 除耳鸣、 拒绝噪音、 听力下降、掌心烧灼感等症状外, 又有言语木讷、 舌尖烧灼疼痛。 诸多症状, 极为复杂, 给辩证带来不易, 处方造成困难。 寻常医者可能束手, 也有可能拟出一张大方。 干老抽丝剥茧, 条分缕析,考虑心开窍于舌, 寄窍于耳, 耳舌部皆可从心火论治, 心火炎上, 耗伤阴血, 血虚则生风化燥。 处以养血、 宁心、 柔肝,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为四物汤, 专事养血, 柏子仁、 芡实宁心安神, 丹皮凉血散瘀, 地骨皮清透邪热, 菊花、 白蒺藜伐木柔肝。

五诊似乎药后无进退, 仍有耳鸣、 失眠、 视物模糊、 心慌等, 此病实属顽疴, 营血已耗,难养肢体孔窍, 非短期药石所能奏效, 干老亦叹黔驴技穷, 青囊乏药, 然而不忍坐视, 给予滋养营血, 仍用四物汤加味。

本案虽最终未见明确效果, 但是告诉我们, 中医治病一定要根据就诊的情况, 病情的进退来审证求因, 辨证论治, 切不可凭经验办事而忽略客观情况, 譬如一见耳鸣耳聋立马处以六味地黄丸。 此处同一患者, 同一病种, 干老遣方时思路就有清心、 养血、 宁心、 滋阴、 活血、 柔肝、 健脾等多法, 很值得我们学习。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2 阅读:15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