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炼金术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男人,他就像是《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一样,对炼金术执迷不悟。
为了提取黄金,他甚至不惜煮沸了5000升尿液,但不曾料到以此提炼出了一种可以造福人类的新物质。
德国商人,沉迷炼金那么,他误打误撞究竟从尿液中获得了什么呢?
答案是“磷”。
古时候的人们将磷火视作“鬼火”,这是因人骨中含有磷的缘故。尸体在腐烂的过程中,磷会变成燃点极低的磷化氢。
当风一吹,磷就自燃了。于是,还未形成科学思想观念的古人就认为这是象征着亡灵的鬼魅阴火。
那么,磷是什么时候才为人所知的呢?这就要从公元17世纪的一位名叫布兰德的德国商人讲起了。
虽说布兰德是个生意人,但他却对炼金术抱有执念,或许他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夜暴富”吧。
炼金术一词,源自阿拉伯文。尽管来源现今已无法考证,但从欧洲的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炼金术是在公元12世纪左右由伊斯兰信徒带入欧洲。
自此之后,欧洲人就意识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能够“点石成金”的魔法。
然而,将炼金术称作是魔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炼金术的实操理论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具象的,不像《哈利波特》中的那般玄幻。
炼金术士认为,倘若人类能够洞悉大地生成金属的奥秘,那就能依此方式制造出金属。但是,这个“奥秘”却是无人能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用“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来解释物质世界的变化。在他看来,整个世界就是由这四元素组合而成。
如果是基于这个理论出发,那金子也是可以从用某种特定的物质提炼出来的物质。这也是为何布兰德坚信尿液中能提取出金子。
不明物质,坚持保密可,为什么是尿液呢?
在布兰德的认知中,尿液是一种很神奇的物质。因为人类在将食物和饮料吞入腹中之后,经人体脏器的自行处理,产生了尿液。可尿液和食物是完全两种不一样的物质。
布兰德觉得如若将尿液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那就有可能炼出黄金。
当然,从理论上来讲,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个观点是由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的,他认为物质不会消失也不会产生,会从一种物质的形态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的形态。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对于炼金术士来说,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等待的耐心,为了促成变化,他们就开始用溶解、蒸馏、提炼等方式去加速炼金的过程。
布兰德同样也是如此。所以,他在1669年的试验中,就把石灰、木炭等物质都放入了5000升的尿液中,再进行蒸馏提炼。
虽然他尝试了很多次实验,可结果都不尽如他意。突然在某一天的试验中,他无意间提炼出了一种白色的软性物质。而且,经他观察后发现,这种物质会在黑暗中发出闪烁的光亮。
于是,布兰德就用德语给“它”取名为“冷光”。但过了没几天,他又帮“它”改名为“光的载体”。
当这位德国商人掌握了提炼此物质的方法之后,他一度将其看作是自己最大的秘密。毕竟,对于一个重利的商人来说,这可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绝妙商机。
但就像中国老古话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德国的大街小巷,一个名叫孔克尔的德国化学家被此事勾起了兴趣。
虽然孔克尔一直都想问出提炼的方法和过程,但布兰德却对此闭口不提。这也让孔克尔不再对布兰德抱有希望。于是,他就偷偷地去询问布兰德身边的人,想通过他们探察一二。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孔克尔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调查到这“光的载体”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出来的物质。所以,孔克尔也开始了他的试验。
意外收获,造福人类相较于布兰德来说,孔克尔的化学知识更为广博。在他的多番试验下,终于也提炼出了“光的载体”。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孔克尔没有像布兰德那样将尿液和石灰等物质混合,他是直接把新鲜的尿液进行蒸馏,从中取出黑色的固态物质,再将其静置在不见光的环境中待其腐烂。
接着,他会把这些物质再与尿液混合在一起进行蒸馏,就此得到了和布兰德一样的白色物质。
于是,他就将这种物质称作是“磷”,为了让世人认可他才是第一发明人,他还就此写了一本名为《论奇异的磷质及其发光丸》。
虽然后世的化学家都沿用了“磷”的名称,但他们却并不觉得孔克尔是磷最早的发现者,这也是因为布兰德发现磷这件事在当年传播得太过沸沸扬扬的缘故。
磷“问世”之后,各国的科学家也对此继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物质居然能成为军事燃烧弹的原料,比如战争中所用的烟雾弹和信号弹都是用磷做成的。
其次,磷还可以被用作肥料。这是因为在植物的生长时必需的一种元素就是磷元素,其能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简单来说,就是能让植物快快长大。
而且,科学家还发现,施了磷肥的农作物有着更高的产量,这主要是由于磷能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此外,磷在融入土壤中之后还能发挥出改善土质的作用。
磷除了有这些作用之外,还能被用于生产半导体的化合物。并且,当磷与阻燃剂混合在一起后,可以提高阻燃效率。
由此可见,虽说布兰德只是想从尿液中提取出金子,没想到却从中提炼出了一种能造福人类的新物质。因为他是第一个成功提取出磷的人,所以他的故事也会被世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