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聂帅含泪下令处决一师级干部,临刑叮嘱:给他吃点鱼吧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2-10 11:49:23

引言

1950年,聂荣臻在签署一项死刑命令时,眼角流下了泪水,他颤抖着声音对周围的工作人员说:“沙飞是南方人,喜欢吃鱼,行刑前给他拿点鱼吃”。聂帅口中的这位名叫沙飞的师级干部曾是原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也是军队中第一位从事摄影记者工作的职业军人。但因这次无故开枪杀害了为其治病的日本医生津泽胜,被当时法院判处了死刑,执行枪决时他泰然自若并未有丝毫悔改之意。

沙飞为何要对救治自己的日本医生开枪,又为何表现的如此决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沙飞与摄影的不解之缘

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5月5日出生在广州一个药商家庭,成长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环境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来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深造,这为他日后从事摄影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沙飞购得一台照相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购物行为,更是他人生道路的一次重大转向。

1936年当时正值日军侵犯我国上海,沙飞立志报国奔赴上海,在上海沙飞有幸和自己的偶像鲁迅先生进行了一次会面,并拍摄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他加入“全民通讯社”,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从此以摄影为武器,踏上了摄影救国的征途。在上海的期间他用相机记录了大量日本侵略者的不法行径,他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无声的控诉,凝固了那段黑暗的历史瞬间。摄影,对他而言,不再仅仅是记录,它变成了揭露真相、唤醒民众的武器。

以相机为武器的战地记者生涯

偶像鲁迅先生去世后给予了沙飞重大的打击,他报国的心情愈加迫切,但是国民党政府迂腐至极。于是在1937年的一天,沙飞辗转来到了聂帅负责的晋察冀军区,加入八路军,成为中国革命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深入前线,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瞬间,这些影像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不可或缺的视觉档案。在他的摄影中不仅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我军英勇作战的场景。同时他也记录了不少日本侵略者残害百姓和军民的场景,因此在沙飞的内心里对日本侵略者愤怒是难以言表的,而这些残忍的日军行径也对沙飞的精神世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据记载他时常一个人难以控制自怒而情绪激动地对日军进行斥责。

沙飞在晋察冀剧军区的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战斗。他拍摄的战地作品在当时广泛被传播,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形象。1939年,沙飞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专业摄影机构,对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42年,他创办《晋察冀画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发展,通过图像传播了革命的理想与信念。

日军残忍围捕后的精神失常

由于沙飞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出色表现给日军在宣传上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阻碍,于是在日本人盯上了这位年轻有为的战地记者,据记载当时沙飞负责的画社团队在日军的不断扫荡下多次转移,但是最后还是没能逃过日军的围捕,这一次围捕导致团队成员全部被杀,而沙飞虽然带着俩箱胶卷成功突围,但是也险些丢掉自己的双腿。自此经历之后,他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再次加深,导致他精神恍惚、喜怒无常,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更是每况愈下。

难以抑怒而误杀日本主治医生

1948年沙飞因肺结核入住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当时由于医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为沙飞进行救治的主治医生是一个名叫生津泽胜的日本人。在治疗期间他多次拒绝和反对日本医生为他治病并且怀疑日本医生要迫害他的生命,但其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有我党人员的关注和看护,日本医生的用药也很有效,他的肺结核病情也在好转。但在战地摄影中种种日本侵略者的恶行以及自己亲身被害的经历让沙飞的精神一度难以控制对日本人的仇恨,甚至产生了被害妄想症。

最终,在一天晚上,他拿着手枪从背后连开了三枪,杀死了这名自己的日本主治医生生津泽胜。这一悲剧性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也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也就是他被捕和开头被枪决的一幕。

结语

在多年以后,沙飞案因其精神失常误杀主治医生而得到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军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反思,他的摄影作品展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他的摄影艺术和社会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他的贡献也再次得到了重新评价。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沙飞最终的结果是战争残酷下的一个悲剧缩影,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面对了太多的生死,也记录了太多的残忍和痛苦,其内心世界和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和成长下造成了最后的精神失常,进而引发了上述悲剧。回顾当下生活,应珍惜和平来之不易,缅怀和纪念那些为我们承受巨大压力和痛苦的革命前辈。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