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庄严肃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死难者遗属代表等齐聚一堂,深切缅怀88年前惨遭日军屠戮的遇难同胞。

仪式伊始,工作人员在遇难者名单墙前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庄重鞠躬悼念。随后,死难者遗属与学生代表依次上前献花。紧接着,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深情诵读写给遇难亲人的家书,每字每句都饱含着无尽的思念与悲痛。之后,遗属代表们将家书投入“时光信箱”。

这些家书情真意切,充满深情与承诺。比如阮红燕写道:“致未曾谋面的曾祖父,清明又至,88年过去,南京城的梧桐黄了又绿,秦淮河的水涨了又落,可您永远留在了1937年那个凛冽的冬天……”14岁的李玉瀚坚定地表示:“如今的中国已经脱胎换骨,变得强大……我会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把亲人们的遭遇讲给更多人听。”

令人痛心的是,截至目前,南京市相关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8人。88年前的寒冬,侵华日军的暴行致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古城南京陷入无尽黑暗。时光流转,但历史不容忘却,它时刻警示着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视。每一位幸存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随着他们数量逐渐减少,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历史记忆的责任。
铭记历史,是为防止悲剧重演;珍爱和平,是对遇难同胞最好的告慰。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这段历史,让更多人铭记南京大屠杀的伤痛,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呢?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