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台湾地区在冷战时期的存在感很强,它作为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美国和日韩都曾对台湾地区很上心。
台湾地区的巅峰时期是“小蒋时代”,因为一系列改革,蒋经国带着台湾走入发达地区行列,人民也对小蒋很拥护,和他那个搞白色恐怖的父亲截然不同。
小蒋时期,台湾可谓“政通人和”,外界都认为蒋家权力还会再传一代。因为不是蒋家的人,很难有统御国民党的人气,能稳住台湾的局势。
尽管蒋家苦心培育接班人,但蒋经国传位的梦想,最终却被震惊世界的“江南案”葬送了。
“江南案”算是改变冷战格局的世界大案之一,它直接导致影响东亚半个世纪的蒋家王朝走向终结。
江南案的主角,即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因为写了《蒋经国传》,披露了不少国民党的黑幕,被蒋氏族人追杀。
当年,蒋经国之子蒋孝武下令给情报局,派出黑道杀手赴美刺杀了刘宜良,意图杀鸡儆猴。
结果此事被美国政府知悉,美国对台湾地区政府的黑社会行径非常愤怒。
美国向来以保护言论自由为己任,蒋家人在美国刺杀异见份子,等于是打了美国的脸。此事传回台湾后,岛内对蒋孝武的跋扈不满,蒋经国随即黯然宣布“不再传位给自家人”。
那么,闹出风风雨雨的作家“江南”是什么人?“江南案”到底有多复杂?它的影响又有多大?
【一】
江南:蒋家乌烟瘴气,我必须曝光
1975年,蒋委员长在台湾去世,临走之前他部署了台湾的权力结构,暂时由严家淦担任“总统”,但“小蒋”蒋经国已经准备好了接班。
1978年,蒋经国接班严家淦,成为台湾地区的“总统”。宋美龄当时已经在美国定居,蒋纬国则因为“湖口兵变”被冷藏,蒋家的“擎天柱”只有小蒋和他的几个儿子。
蒋经国上台之初接连受到重创。他上台不到一年,中美就宣布建交,随后全世界纷纷和台湾当局断交,和共和国建交,台湾沦为“亚细亚的孤儿”。
幸亏当时台湾岛内的经济尚可,人民生活水平高,民众的抗议也仅仅是集中在对美国意见不满上,对蒋家的直接攻击比较少。
但是蒋家独裁几十年,漫长的特务年代害死了不少人,“清共”造成的冤假错案虽大多无人提起,可无论民间还是政府内,都有一些人怀恨在心。
在美国,就有一个叫刘宜良的人非常活跃,他以写国民党名人传记为方式,批评国民党政权的黑暗。
刘宜良是江苏人,地主家少爷出身,后来家道中落成为孤儿。
他16岁那年逃荒,结果被蒋军抓了壮丁,因为能识文断字,刘宜良在部队里受到军官器重,当了个秘书,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
因为他的父母是地主,曾在抗日根据地和中国共产党的武装作对,并死于冲突,所以他被蒋氏政权认定“和大陆有血海深仇”,属于“根正苗红”的蒋氏政权死忠。
因此,刘宜良后来被选为军统特务,在蒋经国的“政干学校”上过学。
后来不知怎么的,刘宜良居然在毕业前突然被学校开除,去民间当了记者,给《台湾日报》写稿子。
一直到20世纪末,台湾的情报官员才说出刘宜良当年被开除的始末。
原来,“政干学校”毕业的人都要去军队带兵,但刘宜良不知怎么的拒绝去服役,还和自己的老师吵架,最后被学校开除了。
据知情人士的分析,当年这抗命、开除、当记者的一系列故事,不是刘宜良的本意,而是台湾情报部和他演的戏。
这些故事为的就是“洗白”他的背景,把他打造成一个从军不顺的失意者,一个对蒋氏政权和军队不满的人,然后再根据政府需要派到各处去当间谍。
刘宜良后来在台北师范英语系毕业,所以1967年起被长期派驻美国,成为台湾驻美的间谍。
刘宜良这个人看似是一心忠于台湾政权,其实他的心理比较复杂,他是台湾的间谍,但他却对台湾当局非常不满,心里有很多怨恨。
他目睹了蒋氏政权在大陆的失败,打心底里认为蒋氏的党、政、军政策都是失败的。他还在美国接触了很多台湾黑暗时代的资料,对“蒋家天下”深恶痛绝。
台湾地区一直不知道,刘宜良在前往美国后,又被美国人拉拢为线人,偷偷帮美国获取台湾的资料。
更甚者,台湾情报部门最后还发现,刘宜良可能在给中国大陆服务,他送来的情报真假难辨,经常让台湾特工打草惊蛇,逮住“假共谍”,放跑“真共谍”。
对于这样一个叛徒间谍,台湾情报部门看着非常不顺眼,但碍于刘宜良在海外活动,一时也不好对其制裁。
70年代,刘宜良在美国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读政治学,后来他又做了一件让台湾蒋家恨得牙痒痒的事——写《蒋经国传》。
刘宜良化名“丁依”,利用美国和台湾的蒋经国资料,向香港一家杂志投稿《蒋经国传》。
该书虽然没有直接流入台湾,但它的出现引起台湾地区政府的注意,因为里面居然写了很多蒋氏家族在大陆和台湾的重磅秘闻,有党内斗争,有家族矛盾,甚至有男女绯闻、情史。
这些内容如果是瞎编乱造就算了,但“丁依”的《蒋经国传》都是靠谱干货,有凭有据,这让台湾情报部门紧张。
刘宜良写这本书的本意是研究蒋经国,这是他在美利坚大学读博士时选择的课题,但后来他越研究越深入,或者说“越上头”,想把蒋家天下的乌烟瘴气曝光一下。
于是他才写了这本书,捅出了天大的娄子。
当时老蒋还在,儿子蒋经国负责情报部门,他让蒋经国负责调查这件事,最后台湾情报人员找到了在美国的刘宜良。
【二】
江南案背后,是蒋孝武表孝心?
刘宜良的《蒋经国传》当时已完成,他本人改笔名为“江南”,还打算撰写几本其他民国高官的传记,包括吴国桢、龙云、宋子文、宋美龄。
这些创作行为在美国是受到严格保护的,而刘宜良也加入了美国国籍,没人能左右他。
台湾情报部门想命令他停手,但刘宜良的间谍身份是隐藏的,他无视上级的命令,台湾方面也无可奈何。
整个70年代,刘宜良和台湾蒋家都相安无事,刘宜良在继续创作,他向台湾送的情报也不间断,只是质量很差。
1983年,台湾方面发现刘宜良送来的情报已经有误导台湾间谍工作,甚至破坏台湾驻外情报工作的嫌疑。种种迹象表明,刘宜良叛变了。
于是在台湾情报局的组织下,情报局第三处处长陈虎门从民间帮派“竹联帮”找来了帮主陈启礼。陈虎门让他选了精干的手下吴敦,联系了美国的堂主董桂森,一起去杀“江南”。
陈启礼和吴敦在台湾特工学校受了训练,随后前往美国旧金山刺杀刘宜良。
在传统的情报部门,这种行为叫“惩奸”,蒋氏政权从抗战时期就有这个传统,情报部门认为这是必须的,不然海外的间谍们将有恃无恐,破坏组织工作。
1984年10月15日,刘宜良,也就是“江南”在自家的车库里被枪杀。杀手朝他头部一枪,胸口一枪,腹部一枪,这位作家当场死亡。
随后陈启礼等三人分头乘坐飞机离开美国,刘宜良的尸体很快被朋友发现,FBI介入了调查。
当时台湾地区只知道刘宜良可能是大陆、台湾双料间谍,但他们没想到,刘宜良其实也悄悄给美国人当线人很久了。
线人被枪杀,美国人不能不管。
很快“江南之死”的新闻传遍美国和台湾地区,美国政府很快调查出陈启礼、吴敦、董桂森三人为杀手。几个月后,董桂森在巴西被捕,陈启礼和吴敦在台湾地区被捕。
美国政府非常生气,里根下令彻查此案,从巴西抓回了董桂森,还要引渡陈启礼和吴敦。
但台湾当局不肯放人,双方僵持之下,美国突然宣布掌握了一卷录音带,证明刺杀刘宜良的案件是台湾政权情报部门策划的。
随后蒋经国震动,把台湾情报局涉案的几个高官汪希苓、胡仪敏、陈虎门下狱。
但这件事的影响还未彻底结束,1985年春天,三联帮的成员“白狼”张安乐出现在加州,声称有一盘录音带,里面记载着“江南案”的始作俑者——蒋孝武的声音。
这才是整个“江南案”的高潮,蒋家人直接涉案,据传动机是“为父出气”,除掉不尊敬蒋家的刘宜良。
蒋孝武可能涉案,对于蒋经国的震撼极大。虽然这个消息未被验证,但人言可畏,美国政府也以此向台湾当局施压,让蒋经国非常难办。
根据当年的台湾情报局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情报局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的审问记录,他们发现刘宜良可能是台湾、大陆双面间谍后,就策划了锄奸。
而美国和台湾民间传闻,下令锄奸的则是蒋经国的四儿子——最有可能接班的蒋孝武。
直到很久之后,这个消息才被证实是假的。
蒋经国思考之后决定,将这些人全部处理,三个官员分别被起诉,蒋孝武则被赶出台湾,在日本和东南亚隐居,等于是退出了台湾的政治圈。
赶走亲儿子后,“江南案”算是尘埃落定,台湾当局后来和刘宜良的遗孀打官司,赔了百万美金,换取了庭外谅解。
整个“江南案”的高潮,就是“白狼”张安乐手上的那个录音带,但这卷录音带的真实性其实非常可疑。
现在“白狼”张安乐都承认自己没什么录音带,当时为了救兄弟,怕他们被台湾杀人灭口,所以才铤而走险虚张声势,给蒋经国施压。
张安乐没想到,自己这一举动的确救了兄弟陈启礼,但也埋葬了小蒋精心布局的接班计划。
小蒋本来可能会在80年代末,把政权交给四儿子或者小儿子。但因为“江南案”的闹腾,接班人蒋孝武被驱逐,至于小儿子蒋孝勇虽然能力尚可,但已经无法传位。
因为台湾人民不再信任蒋氏家族,更重要的是,美国绝不允许这个政权再在家族内传递了。
【三】
美国命令台湾改革,蒋经国决定放权
蒋经国一辈子有6个孩子,和俄国妻子蒋方良生的三子一女:孝文、孝武、孝勇、孝章。还有和女学生章亚若私生的双胞胎儿子:孝严、孝慈。
这些孩子里,因为孝严、孝慈是私生子,所以不可能去接班,能接班的儿子就是正妻生的三个混血儿,但蒋经国的三个儿子问题很多。
首先,长子蒋孝文是最被看好的,当年老蒋就喜欢这个孙子,觉得他聪明、勤奋、孝顺,是个可造之材,未来可以接班。
蒋孝文在家人面前是个好孩子,但在私下里,他可是个混世魔王。蒋孝文在学校里当校霸,老师同学都不敢惹,他学业一团糟,换过几个学校都无法毕业。
后来家人把他送去美国,他依旧为非作歹,甚至被美国遣送出境,列为“不欢迎人士”。
蒋孝文给父亲蒋经国添了不少麻烦,让蒋经国失望。而且他生活糜烂,自己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后来因为酗酒变成智力残疾,智力不超过6岁。
剩下的孝武和孝勇里,孝武是蒋经国比较看好的。
然而,孝武也是纨绔子弟,也在台湾臭名远扬,但他好歹是个正常人,有大学的学位,有政治经验,曾担任国安会执行秘书,搞情报工作。
这是以前小蒋负责的工作,能看出来蒋经国确实想让他接班。但蒋孝武在“江南案”后受到的压力太大,蒋经国不得不让他暂时离开台湾,后来居然再没回来。
至于小儿子蒋孝勇,后来一直陪在蒋经国的左右,他为人比较正派,思维缜密,算是比较有城府。
但无奈的是,蒋孝勇一直没在接班的计划里,蒋家对他没有栽培,他没有强势部门的任职经历,没有自己的嫡系官员。
因为年纪太小,国民党内对他的认可程度也远不如两个哥哥。
由于孝武远走海外,孝勇资历不够,1985年夏天,蒋经国接受美国人采访时说自己不会让儿子接班,这番话,算是结束了蒋家王朝半个世纪的历史。
蒋经国放弃让儿子接班,看似是因为“江南案”的影响,但其实也是美国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在台湾情报部门赴美杀人后,台美关系濒临破裂。美国开始给台湾当局施压,要求蒋经国放权,尽快进行“民主改革”,否则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都无法维系。
台湾的经济在80年代非常发达,是亚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都是因为承接了西方世界的产业转移,有西方的资本和技术进入。
当时台湾要保持稳定,就要养军;要养军,就要有繁荣的经济;要经济,就不能忤逆美国。而让台湾地区“民主化”,美国的势力就能更轻松地培育代言人,更深入地控制台湾地区。
蒋经国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也不是不害怕这个结果,但在“江南案”后,他无路可走。
无奈之下,蒋经国在执政的最后两年放弃了传统制度,开放党禁和报禁,改变了台湾的政治历史。
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他找了比儿子蒋孝勇更有影响力的李登辉,让他当副总统。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当选总统,台湾历史进入了全新的,也是更动荡的阶段,这无疑是蒋经国晚年的一大失败。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蒋家王朝:终结与出走》,李杨
2.《台湾"竹联帮"老大揭秘江南案》,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