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国嫦娥六号已经升空十几天了。最近几天,除了听说它进行了一次近月制动之外,似乎没有更多新的消息了。
航天专家指出,这一次探月任务,持续时间比较长,全程需要53天,共有11个步骤。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嫦娥六号要这么久才能完成任务呢?想当初,嫦娥五号只用了24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发射到把样品带回地球的全过程,为什么二者差了几乎整整一个月?还有当年的美国阿波罗11号,更是仅用了8天就回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咱们来聊聊嫦娥六号任务的完整过程。全文较长,看不完的朋友记得收藏。
运载发射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嫦娥六号探测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顺利展开,这标志着本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从发射的过程来看,嫦娥六号和以往的很多任务似乎没什么不同。但只有内行人才知道,为了达到能量最优的结果,确保任务取得的成果最丰富,本次发射任务只有很窄的发射窗口,才能满足地月转移轨道(LTO)的时间要求。用网络上的话说,我国航天人曾经非常努力,才让这一次发射看起来毫不费力。
地月转移发射成功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会沿着地月转移轨道前往月球,这个过程历时5天左右。这个地月转移轨道,是一个偏心率极大的轨道,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当嫦娥六号抵达远地点时,月球也恰好运行到这里,这是一次双向奔赴的旅行。
说得通俗一点,地月转移轨道就是让嫦娥六号几乎是自然地绕着地球公转,才能极大程度上节约自己在调姿、定向、轨道的抬升、变轨等过程中的推进剂消耗。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其入轨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对我国航天人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
近月制动为了尽快赶到月球,我们必须让嫦娥六号获得极高的速度。但这个速度超过了月球的逃逸速度,所以在来到月球附近时,嫦娥六号必须减速。这个“刹车”的力度也需要非常精准,如果刹车力度不够,嫦娥六号还是会错过月球;刹车力度太大的话,就有可能在月表坠毁。经过近月制动,嫦娥六号将会进入200km*8600km的大椭圆环形轨道。
5月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环月飞行进入绕月轨道后,嫦娥六号就会迎来长达20天的环月飞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嫦娥六号需要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持续调整轨道的高度和倾角,寻找最适合着陆的时机。
首先,嫦娥六号在远月点附近释放了为巴基斯坦携带的中巴立方星ICUBE-Q卫星,后者随后拍摄了月球照片,宣告自己的工作生涯开始。
接下来,嫦娥六号还要再进行一次制动,进入200km*2200km的椭圆停泊轨道。最后,还要再制动一次,来到200km*200km的圆轨道。由于这一次是在月球背面着陆,轨道设计方面有窗口的约束,难度远超过嫦娥五号,所以环月飞行的时间也比此前增加了8天。
着陆下降嫦娥六号包含了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四大部分,其中前两部分和后两部分又各自形成组合体,开展不同的工作。
着陆器携上升器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分离,着-上组合体经过两次降轨,进入近月点15km,远月点200公里的椭圆轨道。
着-上组合体要先与鹊桥二号建立通讯链路,通过中继星的帮助,设施为时约15分钟的动力下降和着陆。计划中的着陆点,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就是裴照宇说的“阿波罗盆地”。在此期间,轨-返组合体继续绕月飞行,等待接上升器回家。
月面工作段着-上组合体完成着陆后,首先会打开全景相机,对周围环境进行成像,这是展开下一步活动的关键。嫦娥六号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月球样本,那就是钻取和表取,这些样本会经过严格的封装措施,确保样本能够完好地回到地球。再加上月背采样,中继通信会受到限制,这次采样的难度和技术也超过嫦娥五号,对我国科技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和突破。
月表采样的时间会控制在48小时之内,在这个过程中,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月壤结构探测仪以及我们携带的国际科学载荷法国氡气探测仪和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将会展开科学探测。
哦对了,在完成这一阶段前,嫦娥六号还会展开特制的国旗,向月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航天科技和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月面上升段在没有航天设施的月表,着陆器将充当“火箭发射平台”,返回器充当“火箭”。经过约6分钟的时间,进入近月点15km,远月点180km的上升目标轨道——这个过程和嫦娥五号是一样的。
上升器经过4次轨道机动,最终导引至高度为210km的环月圆轨道上。在此之前,轨-返组合体也没闲着,不仅继续开展多项科学研究,而且已经经过了大约4次调相,其轨道也调整到了迎接上升器的状态。
交会对接段在上升器距离约50km,上方约10km的时候,轨-返组合体就会开始靠近并展开交会对接。接下来,上升器内的样本会转移到返回器内,它就算是完成了全部的使命,双方分离。
环月等待段分离之后,轨-返组合体不会马上返回地球,而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长达14天,等待月地转移窗口。在经过两次月地转移入射机动后,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展开回家的旅程。
月地转移和前往月球时一样,返回的路程也需要差不多5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地面控制人员会随时监控嫦娥六号的飞行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1~3次的修正。
在距离地球上空约5000公里时,返回器和轨道器将会解锁分离。轨道器完成既定使命,然后采取规避机动的措施。根据届时轨道器剩余燃料等情况,比如嫦娥五号的轨道器,由于状态良好,送回返回器后就进入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继续进行新的探测任务。
再入回收接下来,返回器则会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的模式返回地球大气层,这种模式也被形象地称为“打水漂”。嫦娥六号的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在约120公里的高度返回大气层,再入速度非常高,会面临气动过载和热流密度大等问题。
这种跳跃式的飞行可以让返回器以较小的再入角再入大气层,依靠升力再冲出大气层,做一段弹道式后再次再入大气层,从而够降低再入过载和热流密度,并能够在较大范围调整落点。苏联的“探测器”6号和美国的“阿波罗”月球探测器均采用这类型轨道,我国想要在未来实施载人登月,就必须掌握这个技术。
嫦娥六号返回器被安排在四王子旗着陆场,在着陆完成后,地面搜索回收力量将会在48小时内完成回收工作,我们的科学家就可以申请样本展开研究啦!
美国的反应嫦娥六号任务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距离开发月球更近了一步。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到最后关头,绝对不能松懈。我也相信咱们的航天人,可能没有问题,能够再创佳绩!
但对于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美国却有点眼红。最离谱的是,现任美国宇航局局长比尔·尼尔森竟然说出了一句非常无知的话:
月球的背面永远处于黑暗,美国人不打算去那里。
美国抹黑中国航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们将航天、科学等造福人类的事通通政治化,选用这样一个缺乏天文常识、军人出身的人当局长,就是一个明证。
嫦娥六号任务不仅仅具有眼前的意义,对于未来我们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以及火星采样都是一次技术验证。距离2030年预定的中国人载人登月还有6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一切进展都很顺利,看来中国人踏足“广寒宫”的梦想不再遥远。而这,也是美国最担心的事,那就是我们抢先占领最优的月球资源。
回溯五十多年前,美国实现载人登月,取回了几百公斤的月球样本,领先了全世界许多年。如今他们才发现,当时的抢先登月花费了大价钱,拖垮了苏联,但是在科研领域却“揠苗助长”了。因为当时没有占领月球的技术,他们只能采样带回来研究。如今,我国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稳扎稳打,在实现月表采样后可以稳步推进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工作。
不过,在嫦娥六号发射成功的同时,网友们又掀起了对美国载人登月的质疑,其实这毫无必要。其实,在咱们中国国家航天局的过去文章中,就能看到他们对这件事的认可。这些文章今天仍然存在,证明今天科学家们仍然承认这是事实。
当年美国人登月只需要八天,是因为目标只有踏上月球这一件事,再加上其他技术还受限制,必须快去快回。而我们的探月工程需要稳扎稳打地展开研究,自然不需要这么节约时间。
关于辟谣“美国登月造假论”的文章,我已经发过了,今天不赘述了。关于裴总在直播时说的“阿波罗盆地”的话,刚才在文章中我也提到了,相信认真阅读的朋友应该能理解。
有人说我们不接受质疑,其实这是贼喊捉贼,我们接受了质疑,并且回应了质疑,反而是质疑者不接受解释。我们用科学理论、权威机构作为证据来回答,质疑者却拿着搞笑视频、断章取义的情节、PS的图片以及篡改的视频来反驳,实在可发一笑。像下图这样明显不是阿波罗计划照片的证据,网友还是别拿出来贻笑大方了吧。
而且,质疑的基础是有相关知识,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就质疑。许多质疑美国载人登月的人,连中国未来载人登月计划的目的地在哪都不知道,航天知识的匮乏程度和美国宇航局局长不相上下。
科普永远救不了下决心不接受科学的人,但我们依然要辟谣,因为还有一些人相信科学,但被这些造谣者欺骗了。最近,我已经看到一些人因为我的科普文章,发现自己被骗了,看来还是有意义的。
总之,希望大家看到一些离奇的新闻时,先别着急下定论,开口之前不妨主动求证一下。如果懒得求证,至少等到官方、科学的解释。谣言传播得慢一点,辟谣者就能少累死几个……
刚查了下美国登月火箭土星5号,总重3000吨!最大推力3400吨!一秒消耗燃料15吨!从地面到地球轨道用时12分钟!消耗燃料12×60秒×15吨=10800吨,总重3000吨?还没到月球呢?有人能科普下吗![笑着哭]
嫦娥6号此次时间久,就是满月球抄美国佬吹牛逼的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