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共有四位皇后,除了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母凭子贵”被追尊为皇后外,另外三位都是在生前,被康熙皇帝下旨册封为皇后的。
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家族是满清旧勋,自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便在后金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纵观大清将近300年历史,赫舍里家族只出过这一位皇后。不过嫔妃、重臣的数量不在少数,尤其是孝诚仁皇后的祖父索尼、曾祖父硕色与叔祖希福将赫舍里家族推上了巅峰,如此赫舍里才被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选为中宫皇后。其实孝庄与康熙看中的就是赫舍里家族的势力,希望辅政大臣之首索尼能帮自己除掉奸臣鳌拜。
值得一提的是孝诚仁皇后虽然是出于朝政目的嫁给康熙,但是康熙还是宠爱赫舍里的,孝庄太皇太后与仁宪皇太后(康熙嫡母)也都非常敬重这位中宫皇后。孝诚仁皇后先后为康熙生下两个儿子,康熙都非常重视,只可惜嫡长子承祜年仅3岁夭折。而孝诚仁皇后在生嫡次子胤礽时难产而死,康熙很是伤心,将胤礽放在身边亲自抚养,并将其封为太子。
继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其实在大清前期钮祜禄氏家族比赫舍里家族还要显赫,之康熙与孝庄之所以选了赫舍里而非钮祜禄为皇后,就是因为孝昭仁皇后的父亲遏必隆,遏必隆生性懦弱,在康熙与奸臣鳌拜之间保持中立,甚至还让孝昭仁皇后认鳌拜为义父。
不过碍于钮祜禄氏家族的影响,康熙与孝庄还是让孝昭仁皇后入宫做了妃子。在孝诚仁皇后死后三年,在孝庄的一再催促下,康熙将其册封为继后,孝昭仁皇后只在后位上半年的时间便病逝了。
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在康熙亲封的三位皇后中,康熙最喜欢的其实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若不是孝庄阻拦的话,孝懿仁皇后会成为康熙的第二位皇后。虽然孝懿仁皇后在孝昭仁皇后死后统摄六宫,但很可惜,只在后位上不到一天的时间便病逝了。
这篇文章,我们便来认识一下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
(文章中将孝懿仁皇后称为佟佳氏)
01其实康熙之所以待佟佳氏最为亲厚,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佟佳氏不仅是自己的妃嫔,还是自己的亲表妹,是康熙小舅舅佟国维的女儿。
而这还要从佟佳氏一族的崛起开始说起:
在满清佟佳氏一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其实佟佳氏一开始称之为“佟氏”,到了康熙朝因为抬旗的缘故,才改为佟佳氏(满清八大姓氏之一佟佳氏其实包含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地地道道的满人,一部分是女真化的汉人,不是很好区分,而孝懿仁皇后父亲这一支便是女真化的汉人)。
佟氏一族定居在抚顺,抚顺被太祖皇帝攻破以后,佟佳氏的曾祖父佟养真在堂弟佟养性的影响下,率领全族归顺了努尔哈赤。因为当时后金还没有设置汉军旗,所以佟氏一族归属于汉军。奉太祖之命,佟养真跟自己的长子佟丰年一起镇守镇江城。
只可惜,后来明将毛文龙率领明军攻破克镇江城,将佟养真及其长子佟丰年活捉。明廷在审讯佟养真一案时将其定为大逆不道之罪,将佟养真父子凌迟处死。
佟养真死后,次子佟盛年(也就是佟图赖)自承父职,继续为大清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佟养真的堂弟佟养性,是一个商人,因为生意的需要经常前往后金。在佟氏一族归顺后金的时候,佟养性也归顺了后金。只不过后来被明军发现,不得不逃到后金。
太祖皇帝待佟养性不薄,将自己的孙女—皇八子皇太极的女儿嫁给了佟养性,让佟养性成为太宗皇帝的女婿。在那时候,作为一个汉人,能得此确实非常不简单。不仅如此,太祖还赏赐了佟养性二等副将的世职。
太祖与太宗时期,佟养性这一支确实发展的相对好一些。
但是从康熙朝开始便变了:
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是佟养性的侄儿、佟养真第二子佟图赖的女儿,在大清建立汉军旗编制以后便开始隶属于汉军正蓝旗。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孝庄规定,后宫选秀不得选汉女。
虽然孝康章皇后的祖上确确实实是汉人,但是因为已经归降于大清,隶属于汉军旗,便是旗人了。旗人是可以参加选秀的,只不过因为出身于汉军旗,入宫后的地位并不高。
孝康章皇后刚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个没有正式封号的格格,而且终顺治一朝,孝康章皇后都并没有封妃,一直位份都非常低。
顺治朝时后妃们的建制并不完善,后宫中除了皇后,就是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格格,可见格格是最低等的妃嫔。
如此也可以看得出孝康章皇后并不怎么得宠,能够怀孕生子也不过是顺治帝一夜宠幸的结果。之所以会被追尊为皇后,是因为生了一个好儿子玄烨的缘故。康熙登基后,孝康章皇后被尊为慈和皇太后,享受福晋的待遇。
仔细看:是享受福晋的待遇,而非是皇后或者是皇贵妃的待遇,甚至连妃子的待遇都不是。
虽然孝康章皇后生前并没有享多少福,年仅24岁病逝,但她却是佟氏一族向佟佳氏一族转变的关键人物。
顺治帝病逝后,年仅8岁的玄烨登基。
作为玄烨的生母,孝康章皇后被尊为慈和皇太后。
只可惜孝康章皇后福薄,只在太后位上不到两年的时间便病逝了。其实康熙生母刚病逝的时候只是被尊为“孝康皇后”,并没有“章”字,毕竟慈和皇太后只是福晋的待遇,连牌位都不能升附太庙。甚至有的大臣建议,将慈和皇太后葬入孝陵妃园陵。
可见由于此时康熙年幼,还不能庇护生母以及生母的娘家。
不过等到康熙亲政以后便不同了,将佟氏一族由汉军正蓝旗抬入正红旗,康熙二十七年,又将佟氏一族直接抬至满洲镶黄旗(上三旗)。自此佟氏一族正式成为佟佳氏一族,而且佟氏一族在康熙两位舅舅(佟国纲与佟国维)的努力下,跻身于满勋贵族行列,尤其是到了康熙中后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家族。
康熙直接称呼佟国纲与佟国维为“佟国纲舅舅”“佟国维舅舅”,而非佟大人,可见康熙不仅重用两位舅舅,而且非常尊重两位舅舅。
在康熙大舅舅佟国纲死后,小舅舅佟国维不仅位极人臣,而且让佟佳氏一族有了“佟半朝”一称,可见其地位。
当然这不仅仅是佟国维一个人的功劳,跟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02康熙十三年康熙发妻孝诚仁皇后在生下嫡次子胤礽后病逝,两年后宫里多了两位出身高贵的妃子,一位是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一位是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
此时康熙的后宫中并不缺位份低的妃嫔,缺的是能够母仪天下的皇后。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遏必隆的女儿与佟国维的女儿此时入宫究竟是何意?
而且在大清,勋贵家族将自家适龄的女子送入宫为妃也是惯例,毕竟前朝与后宫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三位正牌皇后去世后,不管是赫舍里家族、钮祜禄氏家族还是佟佳氏一族又都送了一位自家女儿入宫为妃,就是为了保证自家家族在后宫的利益。
虽然佟佳氏一族此时已经崭露头角,还有康熙这位一国之君做后盾,但其影响力远不如钮祜禄氏家族。毕竟钮祜禄氏家族的创始人是“清开国功臣”之一额亦都,而遏必隆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穆库什公主所生,实打实太祖的外孙。
所以此时的钮祜禄氏家族在满清旧勋中威望极高,恰好这一年是三藩作乱的关键时期,而满勋旧族们却在闹脾气,对朝廷不满。为了能够让八旗齐心协力对抗三藩,稳定局面,孝庄坚持要将钮祜禄氏封为继后。
虽然康熙不情愿用女人换取江山,奈何孝庄是自己尊重的祖母,不得不听从。
其实孝庄之所以选择钮祜禄氏而非佟佳氏还有一个原因:康熙非常宠爱表妹佟佳氏,颇有顺治帝宠爱董鄂妃的样子。孝庄很清楚自己的儿子顺治帝宠爱董鄂妃时,其他后妃嫔们的不满;所以断不让自己的孙儿重蹈其父皇的覆辙。
康熙作为千古一帝,自然不能做一个只在乎感情的人。
在这样大是大非面前,康熙还是尊重自己的祖母的,将钮祜禄氏立为皇后,将自己心爱的表妹佟佳氏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能入宫次年便在贵妃的位置上,可见家族的影响力有多重要。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佟佳氏,是大清立国以来第一位被正式册封为贵妃的。
虽然没有被封为皇后,但是有皇上的宠爱在,佟佳氏在宫里的日子并不难过。更何况继后孝昭仁皇后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并不会刁难受宠的佟佳氏。
更何况孝昭仁皇后仅在皇后位上半年的时间便病逝了,年仅20岁。
孝昭仁皇后虽仅在皇后位上半年,但是康熙册封她为皇后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康熙便将表妹佟佳氏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
虽然没有皇后的名分,但是手握皇后实权,后宫的事情都是佟佳氏说了算。
03佟佳氏虽然得宠,但是多年一直未有身孕,其实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便是近亲结婚的缘故。佟佳氏作为康熙亲舅舅的女儿,如此近的血缘关系不能生儿育女是很正常的。即便是能怀孕生子,大概率情况下也可能影响智力与身体。
佟佳氏宫里有一位宫女乌雅氏,长得非常漂亮,在佟佳氏的推荐下,得到了康熙的宠幸。而且很快便怀孕生子,生下皇四子胤禛。这位宫女便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此时的乌雅氏虽然生下一位皇子,但是并没有正式册封,更不是一宫的主位,所以不能亲自抚养皇子。康熙便下旨,让膝下无子的表妹来抚养。
可以说胤禛从出生不久开始,便一直住在佟佳氏的宫里,一直到佟佳氏病逝。
虽然在康熙二十二年,佟佳氏生下一个女儿,但毋庸置疑夭折了。
没有亲生子女的佟佳氏,便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养子胤禛身上,一直将胤禛养育到11岁。此时的佟佳氏不是不想再继续养育胤禛,而是因病去世,不能再继续与养子为伴。
胤禛对佟佳氏的养育之恩很是感念,所以在胤禛登基称帝后,仍旧下旨赞誉自己的养母,并且给养母的亲弟弟隆科多高官厚禄,将隆科多称之为“舅舅”。
除了胤禛以外,佟佳氏还短暂抚养过皇八子胤禩,也就是与胤禛夺嫡的劲敌,良妃卫氏所生的皇子。在佟佳氏去世三年后,她所居住的景仁宫仍旧住着大阿哥与小阿哥,这位大阿哥便是皇四子胤禛,小阿哥便是皇八子胤禩。
如此说来,胤禛与胤禩好歹都是孝懿仁皇后的养子,按理说感情应当很好,但是没想到日后会成为夺嫡中的劲敌,而且胤禛与皇十三子胤祥的关系要好,胤禩与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的感情好。说到他们之间的兄弟情,确实匪夷所思。
当然所谓后宫之主,不管是不是在自己膝下长大的皇子公主,佟佳氏都有教养的责任。而且佟佳氏将后宫打理地井井有条,能够让康熙专心于前朝事务。佟佳氏掌管后宫期间,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不得不说这里边也有佟佳氏的一份功劳。
只可惜哪怕是康熙再宠爱佟佳氏,佟佳氏还是病逝了。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七日深夜,陪伴仁宪皇太后前往畅春园小住的康熙突然回宫,因为表妹佟佳氏病重。此时的佟佳氏不过二十几岁,按理说应当是身体强健的时候,突然病重必定有原因的。
根据张诚的日记记载,佟佳氏病逝的原因应该是跟孝昭仁皇后是一样的,因为流产后身体太虚弱,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导致身体急转日下,支撑不住。
七月八日,仁宪皇太后也赶回宫里看望佟佳氏。仁宪皇太后应该是已经知道佟佳氏将要命不久矣,所以便让康熙下旨将佟佳氏封为皇后,来冲一冲喜。
接到圣旨以后,各部院便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册封皇后的仪式。
而康熙,则是寸步不离佟佳氏,尽可能地多陪表妹一会。
七月初十,康熙将册封皇后所有的流程全部走完,将佟佳氏正式册封为皇后。康熙之所以如此着急,就是担心表妹支撑不住,所以将三天的典礼流程缩减到了一天完成。
然而被册封为皇后的当天下午申时,佟佳氏病逝。
从正式下旨,到册封典礼完成,佟佳氏只在皇后位上不到两天的时间;
若是按照正式册封典礼的时间来算的话,佟佳氏在皇后位上不到半天的时间。
如此,佟佳氏成为整个大清在后位上时间最短的皇后。
佟佳氏病逝后,康熙非常悲痛,下旨辍朝五日。大臣们都担心康熙的身体,毕竟前年孝庄才刚刚过世,康熙好不容易从失去祖母的悲痛中走出来,又失去了挚爱的妻子,不管换作是谁都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七月十三,康熙亲自将表妹的梓宫护送到朝阳门外的享殿奉安,并且在那里陪伴表妹三天才肯回宫。两天后的中元节,康熙并没有亲自去皇陵祭奠祖先与前两位皇后,而是派人去的,自己则是留下来为表妹举哀,并且为表妹定好谥号。
七月二十八日,康熙缅怀表妹,将其父佟国维加封为一等公爵,世袭罔替。如此佟佳氏一族便有了两位一等承恩公,另一位是康熙的大舅舅佟国纲,死在了征讨准葛尔的战场上。
在之后的月祭、百日祭,康熙都是跟前两位皇后一样,亲自前往。十月十一,佟佳氏要葬入皇陵,康熙亲自送表妹入土为安。
结语可能有人会问:康熙既然如此宠爱自己的表妹,为何不在孝昭仁皇后死后直接将其册封为皇后呢?若是早早册封为皇后的话,也不至于让表妹仅在后位上不到半天的时间。
其实了解清史的都知道:皇贵妃的位置是十分尊贵的,只要是有皇后在一般是不册封皇贵妃的,顶多就是在贵妃病危时为了冲喜才会将其册封为皇贵妃。就因为皇贵妃等同于副后,不能轻易册封。
孝昭仁皇后在世,佟佳氏再得宠也只是贵妃。
等到孝昭仁皇后病逝后,佟佳氏便被册封为皇贵妃。
按照惯例的话,等到孝昭仁皇后丧期满后,佟佳氏便可以被封为皇后,但是康熙并未如此;其实并非康熙不愿意将表妹封为皇后,而是不敢!
康熙年仅8岁丧父
年仅10岁丧母
前两位皇后都是年仅20几岁便病逝,这让康熙不得不有些迷信,觉得的命太硬,才会将自己这些亲人都克死了。
为了能让表妹长命百岁,康熙宁愿“委屈”表妹的名分,也不愿意将其册封为皇后。
虽然没有皇后的名分,但有皇后的实权跟康熙的宠爱,佟佳氏并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