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界因一部动画电影引发了激烈的讨论,那就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亲切地称为《哪吒 2》。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票房如火箭般上升,迅速打破了多项纪录。
短短时间内,《哪吒 2》便超越了《头脑特工队 2》123.19亿元的票房,成功夺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名,并跻身影史票房前八名。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无限潜力,同时也将《哪吒 2》推入了与好莱坞大片并驾齐驱的行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
然而,就在这片辉煌中,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自称“北大龙妈”的博主突然跳出来对《哪吒 2》进行举报,这条消息一传出瞬间引发了全网的热烈讨论。
观众们对《哪吒 2》情有独钟,心中充满疑问,究竟这位“北大龙妈”所说的举报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动机和理由?
举报背后的争议在她制作的视频中,“北大龙妈”提供了一系列看似“有理有据”的举报理由,句句铿锵有力。
首先,她对电影里的“替考作弊”情节提出了质疑。
太乙真人为了帮助哪吒掩盖他的魔性,设计了让敖丙替他考试的方案。
龙妈认为这一情节会误导孩子,让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替考是可接受的做法,影响他们对是非对错的认知。
其次,她指控电影“宣扬暴力”。
在获取玉露琼浆的过程中,哪吒对一些看似无辜的妖怪大打出手,龙妈认为这传递了“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而她所提到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同样引发争议,认为剧中女性角色扮演着柔弱的附属品和恶役的角色,缺乏独立性,可能导致孩子在性别认知上的偏见。
除了这些,龙妈还抨击了导演饺子的成长经历,称其三年啃老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认为这样的经历为孩子们提供了“反面教材”,而这种模仿无疑是对孩子教育极大的误导。
那这些举报理由真的成立吗?
龙妈的解读是否过于片面?
对于“替考作弊”的指控,龙妈没有深入影片的深层内涵。
在电影设定中,升仙体系由特权阶层把握,满是各种不公与不合理。
太乙真人的做法并非真正鼓励作弊,而是一种对制度的无奈反抗。
而最终哪吒的成功并未依赖于这种替考,反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抗争打破了命运的羁绊,这种自我救赎的精神正是影片的核心所在,怎能轻易被解读为“教唆作弊”的呢?
对于“宣扬暴力”的指控,哪吒的捉妖行为背后是明显的正义感。
被邪恶势力利用的妖怪并非单纯的恶者,哪吒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陈塘关百姓的保护,维护正义。
在电影中,哪吒的发展也映射出对生命的尊重和成长,远非单纯的“以暴制暴”。
再聊聊女性角色的塑造。
龙妈所认为的“柔弱附属品”其实是对角色的误解。
殷夫人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给予哪吒的支持和鼓励,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母爱,而石矶娘娘作为反派,多样且复杂的角色设定恰恰推动了整体剧情的深化,不能因为是女性角色就将其一概而论。
最后关于导演饺子的经历,龙妈的叙述实则有悖于事实。
饺子毕业后曾努力工作积累经验与财富,之后才辞职追逐动画梦想,他的奋斗并非啃老,而是对梦想执着追求的体现——这才是值得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流量与利益的博弈在当今流量至上的社交媒体时代,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一些人为博取关注的机会。
“北大龙妈”举报《哪吒 2》事件的背后,显现出更深层次的流量交易心理。
她的专业背景让她在舆论传播中游刃有余,深知制造话题是获取关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争议 = 流量”的公式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被广泛应用。
龙妈正是通过此方法,将《哪吒 2》举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热议。
她的话语设计也极具巧妙,用“985啃老”“北大宝妈”等标签,精准打中当下家长们对教育的焦虑。
这些话术像极了能够吸引注意力的诱饵,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粉丝数急剧飙升,广告报价更是一涨再涨,给她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商业利益。
在自曝举报是为了“蹭流量 + 表达观点”之后,整件事情愈发显得荒诞。
教育理念的对撞这场举报背后呈现的是两种教育理念的激烈对抗。
龙妈坚持“现实至上”的观念,认为孩子应早早认清现实,接受平凡,以免未来面对社会所带来的失落与崩溃。
在她看来,电影中反映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可能仅仅是虚幻的梦想,给孩子们造成误导。
然而,绝大多数人则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现实的锤炼,更需要梦想的指引。
梦想是孩子内心中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激发他们应对困难与挫折的内在动力。
著名的哈佛大学跟踪调查显示,从小有清晰目标的孩子,在其后的人生中更易取得成功。
正如《哪吒 2》中哪吒一样,虽然身负魔性,依然怀揣着梦想,历经艰辛抗争实现自我救赎。
这样的故事向孩子们传递的是不放弃梦想的勇气,而龙妈却只关注现实的残酷,忽视了梦想在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价值。
创作环境的冲击“北大龙妈”的举报行为不仅对《哪吒 2》造成了冲击,更使得整个电影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创作者们亟需在艺术表达与观众接受之间找到平衡,投入大量精力制作每一部作品,期望为观众带来独特体验。
可如今毫无根据的举报使得他们倍感压力,生怕自己的作品再因一言一行遭遇舆论风暴。
创作的创新与突破也因此受到制约,电影行业的活力将逐渐削弱,优秀的作品愈见稀少。
观众应该理性看待每一部文艺作品,理解其创作背景和意图,而非单纯从表面去评判。
我们需要警惕某些人通过谣言与争议引导舆论,避免被误导,以更加理性、包容的态度看待影视作品。
结语《哪吒 2》被举报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认知与教育理念的种种问题。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在表达见解时也应尊重他人的创作与努力。
电影作为承载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与理解,而不是轻易指责。
家长们要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电影中的情节,避免对艺术作品的不必要抵制。
与孩子共同观影,交流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才是更为重要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应保持警惕,避免被流量的虚假光环所迷惑。
需要的是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希望未来电影业能够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供生存空间,带给我们的生活更多精彩与感动。
欢迎大家走进电影院,感受《哪吒 2》的魅力,让这些优秀的作品传播更远。
那个🖊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