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追“新”逐“质”迈向一流

名校头条 2024-06-21 16:52:34

以高水平理工大学全新面貌,助力万亿制造名城再攀高峰。

5月29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教育部审批,正式更名为佛山大学。这是广东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佛山发展史上的一件要事、盛事。

佛山大学肇始于1958年,传承佛山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基因,根植佛山“制造业当家”的肥沃土壤,佛山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向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行列迈进。近年来,佛山大学实现迈入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等一次次跨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数量连续七年位居广东省第二名,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高水平理工科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路子。

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佛山大学未来将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格局中找准新方位,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明确新坐标,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展现新作为,潜心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进取品格、基础扎实、功夫到家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加快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奋力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佛大力量”。

今年5月17-19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广州举行。在这一广东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佛山大学学子获得3个金奖、9个银奖、6个铜奖,学校荣获“优胜杯”。

这是佛山大学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成果。近年来,该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人才分类培养发展体系,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应用人才培养通道,以高水平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行稳致远。

在本科教育中,该校近年来大力探索“双学院制”本科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在二级学院和产业学院之间建立纽带,为佛山、广东精准培养输送人才。在“双学院制”下,该校与佛山支柱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23个产业学院,形成上百家合作企业、横跨20多个行业的产学研“大组团”,学生们在实际生产中加速成长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约25%的学生毕业后留在实习企业,其中超七成的人成长为佛山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面向研究生教育,该校创立“高校+中心+示范点”开放平台运行模式,创设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打破大学“围墙”,已促成28所省内外高校与220家佛山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博士2126人。

“通过校企携手,搭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1实习基地等平台,学生在校期间的论文、专利来自生产一线,成长速度快、成果质量高,实战能力达到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大大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国星光电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杨宇勋说。

得益于多措并举,佛山大学涌现出大量“双创达人”“专利大户”。截至2023年底,该校师生申请专利总数7500余件,授权专利数达3200余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项目30项、省级90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校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背后,有着强力的高水平学科生态体系支撑。

近年来,该校坚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对接佛山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打造学科群,积极推进学科影响力提升工程建设,聚焦特色,夯实内涵,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不断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校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0强,2023年排名217位,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共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兽医学、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数学、畜牧学、光学工程学科进入“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

2018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基金27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0余项,其中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2022年学校7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量位列当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高校排行榜第8位;2023年学校以广东省排名第五的成绩进入中国发明创造百强高校……

“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承担着为全国、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路径的特殊使命。佛山大学学科专业与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直以来与佛山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积极探索扎根区域、服务地方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路子。”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砥砺奋进再出发。佛山大学未来将深入优化学科综合布局,形成集群发展效应。“我们将重点打造三大学科群,包括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为主的基础科学学科群,以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仪器科学、材料工程、氢能汽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为主的先进制造学科群,以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为主的大健康学科群。以学科群服务产业集群、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思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树立校地合作新典范。”骆少明说。

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是佛山大学六十多年来盈科而进、厚积薄发的结果。

从启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之初,该校就明确要答好“时代之问”——在教育强国战略中佛大何位、在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中佛大何为。

“对于我们来说,既要做‘顶天’的科研,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要练好服务发展的‘立地’功夫,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骆少明说,这是佛山大学近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路径,有效推动了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该校联合港澳高校共建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并与佛山企业合作,攻关半导体芯片激光应力单步切割技术,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该校还联合美的集团、海天味业、国星光电、兴发铝业等龙头企业联合布局13个高端研究院、建成5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相关科研成果频繁地出现在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科学研究前沿,彰显“佛大智慧”——

曾新安教授团队研发的先进食品智能加工装备在全球龙头企业美的集团应用走入千家万户。

蒋玲莉教授团队牵头研制的直升机传动系统早期故障预警与HUMS系统技术已应用于某新型运输直升机。

卢清华教授团队研发的铝型材生产智能优化技术为大兴机场建设提供高品质铝型材。

刘全教授团队首次鉴定并命名人兽共患阿龙山病毒和松岭病毒。

坚持科研创新“顶天”,最终要到产业实践“立地”。近年来,该校瞄准佛山在智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制造服务业等领域的需求,带头打造政产学研合作链条,探索“一学院对接一街镇”“一学科对接一行业领域”“一博士对接一企业”服务地方长效机制,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佛山大学科技园接连被评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109家,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9家。

佛山大学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指导现场。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特聘教授燕希强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氢能大巴,应用于佛山、云浮等10余条氢能公交线和氢能物流车,助力佛山牵头创建全国氢能应用示范城市群。

学校与蒙娜丽莎、东鹏、鹰牌陶瓷等建材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重点开展陶瓷表面数码化与功能化技术、多功能柔抛陶瓷大板、高强韧陶瓷岩板、防滑陶瓷等关键技术研究,相关产品应用于国家各大重点工程,三个项目通过成果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了我国建筑陶瓷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我们公司从2016年开始和佛山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不仅推进了科研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的进展,还成功培养了一批氢能产业技术人才,更进一步巩固了佛山在氢能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中心总监赵云龙说。

“蒙娜丽莎与佛山大学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双方合作的成都地铁陶瓷壁画,使这一地铁收获了‘全国最美的城市地铁’的美誉。”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说,蒙娜丽莎致力于打造建陶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工厂范本,与佛山大学有着广阔的深化合作空间,期待佛山大学以更名为契机,加快办成产学研结合最好的地方性高水平理工科应用型大学。

学校科研人员与创新型科技企业“双向奔赴”,打通了高校科研体系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对接通道,使得“研发即转化、转化即应用”的发展模式在佛山渐成风尚。数据显示,佛山大学近年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43项,孵化了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六年荣获国家唯一面向产学研结合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佛山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佛山这座城市给予的新任务、新使命。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广东经济大市,佛山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就在这次大会上,佛山喊出制造业当家的下一个目标,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元跃升到4万亿元。

面对经济周期性叠加产业结构性的严峻挑战,佛山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冲刺“工业四万亿”的重要增长极,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软件、医药健康、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到2026年发展形成十个左右新兴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佛山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高校,佛山大学重任在肩。“佛大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紧紧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对标服务产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支撑作用,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骆少明说。

基于生物、医药学科群优势,佛山大学正与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建设大健康中心,并依托建筑设计、人文社科学科群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平台等,建设城市服务智库,助力佛山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在高端软件产业领域,佛山大学也有坚实基础。长期以来,该校为佛山信息化事业提供服务,深度合作的佛山12345平台在全国政府热线行业一直保持领先标杆地位,为佛山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社情民意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接下来,该校将加快数学与佛山产业的深度融合,谋划打造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增强佛山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增添力量。

除了战新产业这张王牌外,佛山还有传统产业这张强大底牌,拥有装备制造业和泛家居产业两大万亿产业集群。佛山大学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中国轻工业材料绿色表面技术与功能涂层重点实验室落户佛山大学。该实验室未来将瞄准家电、陶瓷、五金等佛山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开展材料无毒害化成分设计、绿色化表面技术、数字化喷涂工艺等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助力佛山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佛山大学机器人智能产线实验室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学校研究团队与汇博机器人等企业合作开发了卫生洁具抛光打磨喷涂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已在东鹏、惠达、箭牌等200多家企业推广,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15.2亿元。未来,该实验室将瞄准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开展机器人与智能产线系统的感知、决策与控制研究。

“我们很多项目需要就近有研发团队,因此找优质高校资源还是首选佛大。公司跟佛大的合作已有10余年,主要看中的就是学校产业化应用基础、技术本地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少佛大毕业生也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磊说。

佛山的定制门窗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也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佛山大学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姜春涛博士带领达衍数据团队与广东皇派定制家具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研制出可自适应的智能下料优化系统,提升了40%的余料利用率。此外,该团队与三水区技研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帮助该企业用AI智能算法实现织物热定型过程中的定形机上机参数的自动生成,降低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同时提高生产效能。

“我们自身对行业应用和软件方面较为擅长,但在AI、大数据方面还是要借助高校的力量。佛大团队基于AI算法的定形工艺参数推荐优化技术,让我们新订单的试样一次性成功率提高了近80%,平均每天试样次数减少近20次,单次定形能耗也降低了5%-10%,助力企业在纺织行业树立数字化转型新标杆。”技研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张伟伟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任。”骆少明表示,佛山大学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作用,探索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新样板,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佛大牵手美的集团

共建“美的智慧厨房”实验室

校企双向奔赴 产学融合提速

通过定制电饭煲烹饪程序,做出不同大米的最好口感;打造智能配餐线上系统,在家就能获取符合身体营养健康的最佳食谱……走进佛山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8楼,佛山大学与美的集团共建“美的智慧厨房”实验室就位于其内,聚焦智能烹饪和健康烹饪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验证研究,推动厨电装备智能化、集成化。

“薯条在空气炸锅中多少温度炸出来最好吃?豆浆机研磨直径达到多少口感最好?美的为我们提供最新的家电产品,我们的学生就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前沿产品,结合传感器、模型参数分析,为产品的改善优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佛山大学副校长曾新安说。

老牌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为何选择牵手佛山大学?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遇到技术“拦路虎”是常有的事,面对行业“卡脖子”难题凭企业一己之力很难解决。佛山大学具有专业研究实力和地缘优势,更贴近企业生产现场,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去年,美的集团和佛山大学共同申报并成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厨房集成设计与装备制造及集成示范”(2023-2027)。

“美的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对当地医疗和教育资源十分看中。佛大更名后更需要注入更多名企资源,我们也希望在强强联合、彼此赋能、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本地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服务于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2022年3月,佛山大学获批建设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围绕智慧厨房与工业预制菜共性关键技术等开展前沿研究。预制菜是“万亿蓝海”产业,佛山大学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作用,为佛山抢滩“万亿蓝海”产业瞄定科技方向。如今,该校已申请发明专利14件,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成立湾区高品质预制菜质量安全联合博士服务工作站,进入2023年中国发明创造百强高校榜。

“立足佛山所能、广东所需,佛山大学将锚定‘以新提质’,争做创新策源地。”曾新安表示,更名后学校将着力建设跟佛山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高水平学科,加快推动佛山市食品制造业和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形成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主导的先进食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佛山高质量发展。

学校发展建设大事记

1958年9月  佛山师范学院、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分别创办;

1986年2月  原佛山大学(专科)正式开办;

1995年3月  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本科;

2005年2月  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3年7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9月  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2017年6月  被确定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8月  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24年6月  经过教育部审批,正式更名为佛山大学。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佛山大学公众号

推文制作:黄嘉仪

0 阅读:2

名校头条

简介:分享有价值的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