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军衔有多乱?“少将多如毛,中将像条狗”!将军都亲自盗墓

历史杂谈驿站 2022-07-01 20:08:25

作者:驿站枫雪(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乱?当时不仅到处战乱,而且各路军队的军衔和编制也乱!甚至还有官至中将的人,居然是靠“盗墓”一举成名的。

清朝覆灭,旧中国各路军阀开始崛起。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的军队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无疑是清朝的主力精锐,而绿营军只是地方性质的治安部队。

不过到了晚清时期,这两支军队的战斗力都下滑严重。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汉人地方武装趁机兴起,特别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后来都成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军主力。

可是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把湘军进行了一系列裁撤,而淮军也受到了一定的节制。

但是通过这场战争,也让清朝自知八旗军已经完全堕落了,于是便开始训练新军,希望以此来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

于是,当时除了赫赫有名的北洋军和南洋军,各省也都组建了自己的新军,这也为以后的旧中国军阀混战埋下了隐患。

1912年,清朝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灭亡了。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的形势十分复杂,并没有统一的全国军事力量指挥体系。

虽然从表面来看,北洋军阀集团名义上控制着全国的政权。但实际上,北洋军阀其实并没能掌控全国军事力量的统一指挥权。

因此,旧中国境内逐渐分裂成了晋系、粤系、川系、滇系、黔系、直系、皖系、奉系等各大军事势力,正式进入到旧中国军阀大混战时期。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民不聊生,炮火连天。从1912至1922年这十年间,仅仅中国北方就一共发生过179次万人规模的大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军阀其实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供养太多的军队。因此,如果一个军阀自称拥有10万军队的话,那么他实际兵力顶多也就5万人。

“年轻有为”的将军很多

不过别看这些军阀虽然职位低,兵马也不多,但是他们的军衔却很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北洋政府颁布的“军衔制度”,一度成了各路军阀为自己“贴金”的工具。

1912年8月19日,北洋政府便公布了《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被分为三等九级:上等官佐称为将官,中等官 佐助称为校官,初等官佐称为尉官。

同年10月20日,北洋政府又公布了《海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另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军衔衔:这种军衔是专门为二线现役军官设置的,其目的在于强化军队的专业性。

可是军衔制度虽然是有了,但是各路军阀的军衔却是乱挂一气,因为谁也不服谁,谁都希望自己的军衔越大越好。

例如:一个师长可能会是中将军衔,一个军长很有可能挂着“二级上将”的军衔。这一奇怪的现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军队特色了。

只要是个军官,排场就不小!

其实我们在后来的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这种怪象:电影中的军阀“大帅”特别多,他们只要是个军官,几乎都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大帅和将军。

毕竟在那个年代,军衔明显高于实际官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且,很多人可能还是自封的“大官”。毕竟那时的旧中国只要手里有枪,那就是一方的“草头王”。

因此,当时旧中国这些军阀将军中,很多人都是靠着算计和龌龊起家的。他们虽然表面上都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但其背后的一系列肮脏行为却令人发指!

其实说白了,很多军阀其实就是一些手里握着军队,靠着枪杆子占据一方地盘。他们“张口共和,闭口百姓”,私底下却一直干着欺男霸女,敲诈勒索等有组织的土匪行为!

在这些“鱼龙混杂”的军阀将军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一位中将:孙殿英。

在旧中国众多地方军阀中,其中最令人不齿的当属这位官至中将的大人物:孙殿英。说他是大人物,并不是说他的战功有多大,而是说他做的事实在是“臭味太大”了!

孙殿英是旧中国近代以来最臭名昭著的一位盗墓者,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位“摸金校尉”能与之媲美。

孙殿英其实是一名典型的墙头草,早年靠贩卖鸦片起家。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时,孙殿英趁机收编当地的一些土匪,逐渐成为一位手握兵权的军阀。

随后他成为各路大军阀都极力拉拢的对象,但是他却有着另一种嗜好:盗墓,而且是挖皇陵。

孙殿英(影视)

1928年5月,孙殿英部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他被老蒋委任为第6军团第12军军长。但是仅仅两个月后的1928年7月,孙殿英便利用率兵驻河北蓟县的机会,串通惯匪马福田等人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马兰峪清东陵”。

随后,他肆无忌惮地命令工兵营炸开了清东陵,并命人把慈禧陪葬和皇陵的财物都搜刮一空。后来此事败露以后,清廷后裔和全国各界一片声讨,孙殿英不得不利用盗墓得来的财富,收买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才得以安然无恙。

对于自己盗掘慈禧墓的行为,孙殿英当时还辩解称:“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没有几条枪,只有革死人的命!”

冯玉祥

冯玉祥闻后无奈说道:“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但在反对清廷这方面,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却是死的(指盗陵)。”

1947年在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孙殿英被我军生擒。

此后他整日抑郁寡欢,加上他之前已经吸食了几十年的鸦片,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烟后痢”,于同年秋天病死于战犯收留所。这位臭名昭著的“军阀中将”,就这样凄凉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民国时期,军衔依然还是一个字:乱!

而这些军阀混战时期留下的后遗症,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根除的。民国1935年未正式统一军衔时,据说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不低于几千人。

到了民国时期,依然沿用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设置:高级军官分为少将、中将和上将三个级别,其中,级别最高的是上将军衔。

国民党政府当时能设置军衔的竟然有三个部门:国民政府、总司令部和军事委员会,而且三个部门在军官的命名方式也一直没能得到统一,从而导致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军衔依然十分混乱。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戴笠,他早年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副局长。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职位,戴笠当年却十分喜欢显摆:他早年的中将戎装照片随处可见。

其实直到1945年3月8日,戴笠才被老蒋升为陆军少将这一军衔,但是第二年他便一命呜呼了!死后才被追授的陆军中将这一军衔。

戴笠

因此,当时民间一直有“少将多如毛,中将像条狗”这样的调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民众对军阀混战和军中乱象的厌恶。

而且由于一些上级机关和军政长官,也可以随时给部属授衔,从而让军衔的含金量更差了!在国民党败走台湾以后,也曾幻想着扶持一些地方土匪“东山再起”。

因此,当时有一些土匪手下只有几百人也自称司令。而远在台湾的国民党残余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给这些土匪随便一个什么部队番号,再给领头的来一个少将或中将司令干干,圆一下这些“山大王”的当官梦。

图源网络,侵删!

“历史驿站,心的港湾”《历史杂谈驿站》

1 阅读:546
评论列表
  • 2022-07-03 22:19

    孙殿英还是干了好事,[得瑟],比如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