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9分钟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相比,哪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是一个难题。
贾元春省亲当晚,两人所作诗词远超众位姐妹;大观园成立诗社,第一次薛宝钗夺冠,第二次就轮到林黛玉;贾政私下认可林黛玉在大观园里题字,也在众人面前说薛宝钗有文化……
众人纷纭中,谁的文化水平更高呢?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亲自宴请,吃饭喝酒之际,刘姥姥洋相百出,荣国府的众人纷纷讥讽嘲笑,嘲笑声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文化修养一一展现,两相对比,高低立分。
1.林黛玉先后三次嘲讽刘姥姥
林黛玉第一次嘲笑刘姥姥发生在宴会之上。
贾母宴请刘姥姥之前,王熙凤便想办法捉弄她。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也喜欢恶作戏,于是骗取刘姥姥出丑。
贾母刚刚说了一个请字后,刘姥姥突然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众人大笑之际,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
林黛玉第二次嘲笑刘姥姥发生宝玉与她私下闲谈之时。
吃饭之际,贾母让家里的戏班奏乐,以助雅兴。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林黛玉第一次与大家一起嘲笑刘姥姥,第二次私下嘲讽刘姥姥是牛。
林黛玉第三次嘲讽刘姥姥发生在她离开荣国府之后。
刘姥姥走后,贾母让贾惜春绘画大观园。
林黛玉前来,众人说起刘姥姥时,林黛玉说,“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后来,林黛玉干脆将画起名为《携蝗大嚼图》。(《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这是林黛玉第三次嘲讽刘姥姥。
2.薛宝钗嘲讽过刘姥姥一次
贾母宴请刘姥姥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刘姥姥讲笑话时,一桌人除了宝钗未笑之外,皆是大笑不止。
众人大笑,但是在座的薛宝钗却一直没笑,原文如下: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红楼梦》第四十回)
林黛玉说出刘姥姥是母蝗虫,让贾惜春慢慢画时,薛宝钗坦白自己已经笑不动了。原文如下:
“‘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林黛玉能笑出声,众姐妹能哈哈乐,薛宝钗却笑得动不了,而且明确说刘姥姥昨天的笑话不值得她笑,只有林黛玉的解读才最可笑。
巧借林黛玉的玩笑嘲讽刘姥姥没文化,让薛宝钗的嘲讽与众不同,显露出她的文化格调比较高,她的“阳春白雪”,看不起刘姥姥的“下里巴人”。
3.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人的才气,是一个人的品格,更是一个人的精神。
林黛玉三次嘲讽刘姥姥,第一次与众人一样,所笑“泯然众人矣”;
第二次嘲讽刘姥姥,才思敏捷,巧妙地回应了刘姥姥所说的“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巧妙用典,暗中契合,彰显出极高的文化学识;
第三次嘲讽刘姥姥,说出“母蝗虫”三个字,众人大笑之际,薛宝钗进了解读:“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用最接地气的话形象说出最复杂的情形,尽显语言艺术。
林黛玉能说,薛宝钗能解读,两人才华似乎旗鼓相当。
其实不然,林黛玉三次嘲讽刘姥姥,第一次随大流,第二次、第三次则透露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后两次的表现,不仅是才华比众人高,更主要是文化品位高,尤其是透露出独立的文化精神,无人能比。
普通人,人云亦云,或者如薛宝钗一样,解读别人之言,这样的人充其量是个读书人而已,永远成不了文化学者、文化大家,撑不起文化的底蕴,扛不起文化的大旗。尤其是“阳春白雪”的文化是文化,“下里巴人”的文化也是文化,文化,没有卑贱之分,只有境界高低。所以,从林黛玉和薛宝钗嘲讽刘姥姥的情形看,林黛玉的才华和文化修养远远高于薛宝钗。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嘲笑别人很光荣?林黛玉再有才,也失了人品
不管哪一次,她们一群人都是一起笑刘姥姥的,都把刘姥姥当作讨好攀附的人,都只看到了表面,轻看了刘姥姥。这是作者批判性的描写,你还搁这儿比起高低来了,有病。
你这是讽刺林黛玉吧
薛宝钗能笑出来就怪了,薛宝钗和刘姥姥区别不大,还都是王家人,林黛玉的姥姥是贾母,哪来的刘姥姥?有些话林黛玉能说别人不能说。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照妖镜,她踩薛宝钗,薛宝钗一句话也不能说,她捧林黛玉,林黛玉反而不在乎,刘姥姥捧着说的人没一个敬她,这就是真相
[吐舌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