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时间最短的将军,晋少将仅4个月后转业,出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

千字历史 2024-12-16 16:32:41

1993年,李金复授少将军衔,年仅50岁的少将,未来可期,前途光明。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4个月后,他递交申请书,要求转业,这让很多人不能理解。

细数来时路,也许就能窥见那一点不同。

李金复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等他到上学年龄时,新中国成立,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小学生。

从小品学兼优的李金复,高中进入南京十三中就读,高考前夕,西安军电在全国进行秘密特招。

“教导主任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说我们这一批人都被保送到一家军事院校读书,让我们回家征询父母同意。”时隔多年,李金复仍清楚得记得当时的情形。

不用参加高考,仍旧有学上,家里很快就同意了,直到拿到通知书,李金复才知道是去西安军电。

满怀期待和同学一起踏上征途,火车刚进入西安,铁路周围都是破破烂烂,沿途的房屋很矮小,看到这样的景象,车上的同学们都不禁有些失望。

等李金复他们一行人走到边家村附近,灯火通明,楼房挨着楼房,心中不禁涌起自豪感。

军事院校的生活,整齐划一,入伍训练,军事化管理,给学生们上了最早的关于组织纪律的一课,也培养出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齐的方阵、嘹亮的军歌、统一的绿色军装、亢奋的报道声,这校园的一切,都在李金复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一周点一次名,一次班会,一次全班读报学习。”提起在校园学习的时间,李金复非常怀念,他说当时读“预科”时,全班同学都一致追求“满堂红”,哪怕周末也全班一个不落,在教室上自习。

多年的学习生涯,让李金复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习惯,这种状态让他在后续的工作中无往不利。

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刚好碰上全国三年自然灾害,学生们也吃不饱,一到周末,学校就组织他们一起到郊区工厂扛面粉,到农田里去砍白菜。

李金复学习雷达专业,1962年迁到重庆林园继续学习,当时中国社会浪潮一波接一波,他在大学里足足待了八年,可谓酸甜苦辣尝遍。

毕业后,满怀对未来的期望,李金复被分至国防科工委第十二基地,基地远离人群,坐火车到兰州,还要十几个小时火车到清水,再搭乘部队专线才能到达目的地。

很多人都被这漫长的路程磨去热情,加上看不到未来,很多通讯兵选择转业到地方。

“既来之,则安之”,李金复咬牙坚持下来,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清晰的定位和认识,“时间只是长短问题,以后国家还需要这批人来从事导弹发射、技术检测问题。”

怀着这样的想法,他定下心来,专心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后来,因形势变动,李金复又来到第二十五基地,他总是很忙,爬高下低检测设备,调试工作,来来回回奔忙,不久后升为雷达技术总体师副主任。

1978年,东风导弹检测有数据空白,为了弥补这个空白,李金复又来到银川组建机动雷达检测站,三年后担任站长。

李金复工作一直尽职尽责,唯有一次,因站里的技师扔烟头到纸篓里,不小心引起火灾,层层追责下来,李金复降职到副站长。

他没有抱怨,更认真对待工作,在一年后官复原职,1989年,李金复担任第二十五基地参谋长,四年后,得授少将军衔。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大搞经济成为当时的主旋律,李金复萌生了到经济领域重新开始的念头。

他干脆利落地打了转业申请,顺利转到中信公司任职,担任中信华东集团的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从通讯兵到少将,再到中信副总经理,李金复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对他来说,做经济和做通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顺从内心,坚定选择,一条路走到底。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