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高玩进阶—虫蛀芝麻点解析

假正经的木头人 2022-02-02 03:05:05

接上篇海南黄花梨海越蜘蛛纹对比及纹理与料质关系解析

这篇写完,海南黄花梨三大纹理:瘤疤、芝麻点、鬼脸(蜘蛛纹)就算集齐了,框架已基本构成,日后有新的素材、观点再往原有框架里添加完善即可。

进正文。

【本文阅读需二十分钟左右】

文章结构为 材料背景—技术讲解

想直接看技术讲解可往下拉。

本文技术讲解部分,无法直接提供辨认海越芝麻点的技术,无法从芝麻点呈现何种形态来直接判定海越,仅可从四要素论证这批材料“它为什么是海黄”。

因芝麻点本身存量极少,故无法提供更多同等级海黄芝麻点老料素材做横向比对,本文技术部分主要提供的是解题思路。

限制条件:需具备最基本的海黄认知能力(海黄纹理、底色、克重认知,越黄纹理、底色、克重认知)才可应用。

本篇技术部分有门槛,作者默认读者具备基础认知能力,行文或有省略部分,作者只能尽量详述,基础认知能力不足的阅读请仔细观图,自行阅读以往文章。

本文配图过百,看图、辨图、记图是重点,现在市面上没有文章有这么多的海黄芝麻点配图,非常难得。

前一篇海南黄花梨芝麻点解析及木质文玩鉴定报告

和上一篇的结尾,我均有提到并强调:市面上现已基本没有海黄芝麻点老料的存在,现有的海黄芝麻点都是新料,老料基本全是越黄南部料。

前一篇下了结论,后一篇强调前一篇下过的结论,然后隔了不到一个礼拜,我就收到了八所海黄芝麻点…

而在其后的一个月内,我又陆续集齐了这批芝麻点,总计三十余条。

说打脸其实还好,前两篇的结论下用词过于绝对,虽也用“基本上”这种留有余地的词来定论,但总体来看还是给这个品相定性了。

我现在这么说,确有瓜李之嫌。

但直至今日,我依旧认定我前两篇给的结论是没错的:市面上基本没有海黄老料芝麻点存在这个事,你们依旧可以当做一个执行参照。

我一个人有,或者再多几个人有那么一些,相对于整个市场(无论本地还是全国市场),都是极少数极少数,几近可以忽略不计的比例。

你就当没有,是没错的。

普通玩家去搏这种比例,是不现实的,矫枉必须过正,这事儿接下来会讲。

先说材料来历,这里略长,暂不涉及技术环节,纯交代背景,行业周边和材料来历和收料经过,稍啰嗦,但我认为有必要讲一下。

在我上篇成文个把礼拜之后,伙伴告知有海黄芝麻点原材料,原材料持有者我们打过很多次交道,比较熟悉。

其十数年前(2010年前)就已从业,属早期从业者,现时已过不惑,而立之年入行,在文玩鼎盛时期(12-16年左右)赚的盆满钵满,后行情不振,转投其他热门行业,海黄由主业变成副业,现在基本上就是个自在富家翁,小日子美滋滋。

早期从业者,尤起以地方抱团式从业者,多有小赌怡情的爱好,其早已成家,夫人掌财权(这是个明智的选择),这个怡情嘛,难免有囊中羞涩时,这时候就会从自己的小库房里拎那么一块两块料出来卖,填填私房钱…

我有相当一部分稀有材料,就是这么来的…

不得不说,在做买卖这件事请上,年龄大一些的人做决策和年轻人是不太一样,他从业的时候,比我现在年纪都大。

我早些年卖出去的一些上等原材,现在收不到,又极贵,才知道要惜材,他当时就知道好东西先留着,先卖其它的好收到的。

反正当时什么材料都好卖,卖的又贵…

他当年环境好,一是彼时市面材料充足,原料端和销售端之间差价巨大,二是当时审美倾向趋于大中型成品,手串等小件成品不像如今成为主流。

所以他手上留存的材料,多为稀有大材。

那个时期,在三十岁左右入行的人,相当部分是有“留点好东西在手上慢慢卖”这种想法的,后来我们也的确是能从这类人手上收到一些稀有的玩意儿。

当然他们也有思维惯性,卖材料就是卖材料,一般不涉及成品零售。

卖材料利润没有卖成品高,但卖材料周转比卖成品快很多,进材料的成本压力远高于散件,材料单位成本不如散件高,但总体成本压力远高于散件,基本不属于一个量级,批发商不爱做零售,这个事儿比较好理解。

也基于此,在那个时期那个年龄入行的人,如果本身是区域抱团式的传帮带群体入行,而非散人单干的,那现在基本上都不在这个行业里了,主业已经换成别的好挣钱的项目了,海黄基本就是副业,还留有以前的某些来料渠道,但基本不太花心思,也不在市场上露面了。

这是我能收到这批材料的原因,同时也是市面上找不到的原因,可以解答部分人“为什么这么好的料他不自己卖”的疑问。

要他们都能自己卖,你怎么可能会在市面上看到各种值钱的品相?各文玩店怎会有精品能售?

找料的人,做他该做的事。

卖货的人,做他该做的事。

找料的人,有他的渠道,有他的规矩。

卖货的人,有他的渠道,有他的规矩。

在产业链条上,每个人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精力总是有限的,你不能让卖货的人上山去蹲个把月这里挖那里挖野外宿营去淘宝;你也不能让找料的人再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能力去开拓市场。

这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事,对人的要求也不同。

行业体量小,其他传统行业的经验和模式,在这个行业里,未必可行。

这批芝麻点都是同料,推测原木本体尺寸尚可,至少有个七八斤。

据他说,当年收到材料时并不知是芝麻点,材料外表均为腐皮,属枯死倒伏的老树(因无图,现不知是土埋还是正常环境,但能肯定不是水埋),看规格还行,小开窗处肉质不错,就收了。

这种情况就是正常收料,我们收老料基本都是这种情况,看不到具体品相,就知道肉质和规格,通过形状大致预估纹理走势,收回来以后再自己开个窗。

这种一般也不是一根根收,反正一批里面就有这么一根,所以他收的时候很便宜…

他回家后自己打磨开窗看品相,去除一部分腐皮后,发现这是芝麻点,就此留了下来,一直到如今,在我手上变成了手串。

(注:芝麻点纹路可直接通过树体外部观察到,无需完全切开)

这就是材料出处了。

后来收这批料,收了六波。

第一波,两块小材,开出1.8、1.5芝麻点各一条。

第二波,两块中等规格材料,材料切面有鬼脸、山峰图、山峰水波纹,开了2.0六条,三条是芝麻点瘤疤鬼脸,1.5两条,一条是芝麻点鬼脸,这批我当做是头货,花了很多心思挑鬼脸。

第三波,他说其实头货在他手上,最好的部分他自己拿来车珠了,有两条沉水爆满芝麻点…我收了。

第四波,收到规整的1.8板材和一块1.5小材,开珠子了,8条1.8,2条1.5,小尺寸手串两条,其中1.8一条沉水,1.5一条沉水。

第五波,他告知,其实还有三条头货在他手上,还有三块小牌子料,本来想自己留一点,但是思来想去,还是都卖给我,我收了。

第六波,他再告知,他手上没有了,但他早前有卖给他做沉香的老乡四条,一条送人了,还有最后三条,我收了。

最后总共有八条沉水爆满芝麻点2.0,六条不沉水的芝麻鬼脸2.0,九条1.8,四条1.5,0.8/0.6各一条,小规格两条,合计三十一条。

这整个过程呢,折腾了小一个月。

我把原材料切成珠子以后,就告知我有头货,问还有没有了,说没有了,过两天又有,再问没有了,过两天再有,最后翻箱倒柜去找,真没有了,好嘛,结果自己没有,别人有…

来回六趟!

浪费了三块极好的原材料!可以做摆件、做盒子的上好原材!

早说有八条沉水芝麻点,除了开头一条1.8一条1.5,剩下的我全都留着不车珠,做盒子做摆件,怎么都好过车珠子。

就是要等我开完料才说,就是不会早点讲,最好的自己先做成珠子留着,挤牙膏一样放给我…

这个事听起来怪怪的,但它的确就是这么个剧情…

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

背景交代清楚了

以下讲解

按收料顺序上图,这一段只上原材料图,因为是分批次收料,每一次都以为是最后一批,所以图片很多,原材料图后还带切片图,图片虽多,但还是请认真仔细的看。

已入门的玩家可以看懂纹理和底色,这个底色越黄没有,未入门的看图看出感觉记住也行。

这篇配图应该是现今市面上芝麻点配图最多、最细致的了,这个图片量非常难得,不要嫌多,别地儿没有。

注意底色,要仔细辨认除芝麻点外的直纹、山峰水波大黑线,看整体纹理形态,看清楚底色。

成品在下个部分统一上图讲解。

第一波:两块小材,出1.8+1.5

第二波:两块中等规格材料,有山峰鬼脸。

注意看这两块料子切面线条表现及整体美感。

这个山峰水波大黑线是很典型的海黄特征

层峦叠嶂

这批切片后:

【注:认真观察除芝麻点外的线条特征】

因虫咬纹理炸散的表现

芝麻点与山峰、顺纹交杂

第四波:规整的1.8板材和一块1.5小材以及三块牌子料

这个侧面的黑线有明显八所料特征

牌子料

这批切片后:

(注意看一下芝麻点是如何与直纹交杂的,注意看结构)

原材料图就上到这。

再次强调,注意观察底色,注意观察除芝麻点外的其他纹理。

重点:山峰水波纹、直纹。

以下上成品图与碎料图。

成品图太多,仅挑选有代表性的示意。

考虑到阅读体验,就不按批次上图了。

八条沉水爆满芝麻点2.0,这八条因为是他早期就开好的珠子,我没有原材料图,仅有车珠碎料。

我开的1.8

我开的2.0

牌子

车珠碎料:

图片上完

成品可以明显看出所有珠子均属同料,底色、纹理、质感,碎料,完全一致,此处证明是同料即可。

车珠碎料体现的是本身肉质。

芝麻点的成因是虫蛀病变,虫蛀病变(芝麻点)和自体病变(瘤疤钉)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破坏力、影响范围、最终结果都有很大差别。

自体病变比较简单,哪里病变,哪里就起瘤包,属于增生组织。就目前看到的情况来说,瘤包本身不影响瘤包之外的其他部分,瘤包外部分并不会产生变化,不呈现无限蔓延的趋势,通过外表可观察、可预估影响情况和覆盖范围。

虫蛀比较复杂,会直接破坏树体心材形成,咬到的地方周边大片区域基本都跑不掉,无法预估影响范围,无法预估覆盖情况。

在材料上看到一个虫眼,基本可以直接对这块材料做一个最坏预估,心材夹白或烂心,纹理一定是炸散的,破坏范围就看虫蛀的区域和虫蛀的时间了。

如果虫蛀在树生长的早期,那这棵树整个芯材基本烂完了,里面就像迷宫一样到处是孔,芯材发育不起来,虫子会把能吃的地方都吃掉,无限蔓延。

如果是在中期,心材基本成型,有一定规格了,那影响范围会小很多,目前已知的是虫子咬不动心材,心材太硬,都是在树身还没那么硬、心材未完全成形的时候进行啃噬。

没有什么研究资料具体说明这个过程和影响之间的具体比例,经验来看大致如此。

虫咬的,有烂心、白心的,也有成芝麻点的,最终结果的差异是因为虫子种类不同呢还是咬的程度不同还是时期、部位不同,这事儿就不得而知了。

能肯定的是虫咬料烂掉、白心、死掉的比例比较大,芝麻点极少。

所以,芝麻点老料是极为难得的,件件都是九死一生熬过来。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极少海黄芝麻点老料的重要原因,概率太低!

熬过来的,本体也因为被虫蛀而衰弱,留下后遗症。

这块材料明显体现出这一特征。

看材料的切面纹理,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年份极高,至少七十年以上,才有可能呈现出如此密集而锐利的纹理,看珠子成品和车珠碎料这个底色肉质,明显就是紫油梨的底子。

产地八所,底子是紫油梨,年份七十年以上,最后出来的成品三十一条,仅十条沉水,其中算是超级密度的(含配饰57克以上、裸珠55克),仅四条,又考虑到老工艺珠子略大一点点(2.03左右,大0.03公分),这个克重可能还要少一点。

如果没被虫蛀,以我们以往见过的类似材料来估,这31条,至少25条以上沉水,沉水比例至少八成,底色比现在更深,应是葡萄紫/绛紫色为主,含配饰克重在57克及以上的应不下十条,其余应在55克上下徘徊,不沉水的最低也不低于51、52克,克重区间应在52-60克左右。

而现在的克重区间,含配饰,是46-59克,整批不沉水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

保守的说,这是七十年以上的材料,说是百年八所料不为过,能搞成这样,明显是被虫蛀伤到根基了。

你们有没有见过生下来就八斤左右的壮宝宝,小时候因为意外大出血或者生了什么病伤了元气,长大了个儿长不高,身子长不壮的人?

身边多少都能找出一个两个吧?

90分以上的资质,现在就落到个堪堪及格…

对树来说,虫蛀不是好事。

虫眼(这个虫眼算比较大的,一般虫眼也就是一公分内直径)

这是虫咬后白心了

现在我们知道,形成芝麻点的随机性太高,不可预知,不可判断,纹理形成之后的表现也无一定之规。

所以芝麻点这个纹理本身是不好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从芝麻点本身形态来区分海越,很难。

解题思路:从芝麻点之外的地方入手。

老规矩,底色、纹理、质感、棕眼,四要素挑能用的对比一下,排除一下,结论就出来了。

我们已知,海黄的底色和纹理该是如何:

海南黄花梨高玩进阶(上)—物理属性与其对应表现【注:文章无法链接,请自行点击头像翻阅历史文章】

海南黄花梨高玩进阶(中)—纹理篇【注:文章无法链接,请自行点击头像翻阅历史文章】

这块材料的产地是八所,八所料的特征我们知道:底色好,多色深,纹理清晰密实。

海南黄花梨各大产区特征详解—八所【注:文章无法链接,请自行点击头像翻阅历史文章】

我们还知道,海黄的山峰水波和越黄的山峰水波有什么区别:

走眼啦走眼啦!!记一次走眼开越黄—越南黄花梨北部料山峰水波纹详解

我们已可知,海黄的底色、质感、纹理、纹理和底色的对比该是如何,又已知海黄的山峰水波纹和越黄的山峰水波纹有什么差别,特征如何。

那我们看两个图就行

1.8芝麻点成品及碎料图。

成品上的大开门的山峰水波,碎料上大开门的纹理表现,就足够了。

凭这个山峰水波,就可以直接认定海黄,一锤定音!

(注:图片为《走眼开越黄》一文中典型海黄山峰水波示意图)

自己对比图片,看这种大黑线山峰水波纹的特征,自可得出结论,底色也可以参照。

这种程度的纹理和底色表现,会看的一眼就懂了。

也是因为是这样大开门的山峰水波大黑线,所以也不需要再对顺纹进行讲解了,顺纹讲起来麻烦,因为芝麻点穿插交杂在顺纹上,和正常情况下的八所顺纹表现有差别,讲着啰嗦,你就看没芝麻点穿插的地方大黑线的表现就行。

此处上图示意一下,自己感受一下就好。

这种纹理太多了,上图必要不大,有兴趣自己看一下我挂店里的详图,自己找找特征。

这一批芝麻点我车制的珠子为了省料,均无配饰(配饰一般在2克左右)

除去八条早已车制的2.0沉水爆满芝麻点,余下23条我自己车制的,仅有2条可沉水,一条1.8,一条1.5。

克重勉强堪过沉水线。

31条珠子,沉水的仅10条,三分之一的比例,其余的克重属中规中矩。

以我开的六条2.0举例,最低克重44克,最高49克,加配饰的话多两克。

我们已知,现在市面上的芝麻点,基本都是越黄南部料,我们又知,越黄南部料密度极大,以2.0计,加上配饰轻易过60克,一般在63-66克,这个年份的南部料就没有不沉水的。

越黄南部料,同一块材料里,是开不出这么高比例不沉水珠子的,不沉水也不会出现四十多克这种克重,南部料密度太大,克重下限太高了,这个克重可以直接排除南部料的可能性。

估计也是因为越黄南部料密度更大、更硬,越黄南部料虫蛀致死致残率比海黄要低很多,所以越黄的芝麻点存量、出品规格都远超海黄。

纹理、密度,已经完全排除了越黄的可能性了。

但这事儿也不全是这么简单,两句话就搞定的核心条件是有足够的材料进行佐证,成系列出品的好处就是方便佐证,无论证真还是证伪,样本越多,越好办,越扎实。

单论沉水爆满芝麻点这个品相,越黄也有极少数可以比肩海黄的,实物未知差距几何,但图片几可乱真。

我们已知,大部分越黄南部料纹理经打磨会浑浊,无法清晰呈现线条,线条和底色没有明显对比,打磨后整体品相不佳,纹理和底色混杂,难以辨别,南部料普遍底色暗沉,黑紫发乌,若不进行胶磨或大量打蜡则完全无光泽,胶磨打蜡又会出现异样光泽:

区分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简要方式【注:文章无法链接,请自行点击头像翻阅历史文章】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简要区分手段(补充篇)

越黄南部料芝麻点

这个在自然光下,基本是看不到纹理的,底色全紫黑,污浊一片,光泽有明显的胶磨、打蜡痕迹,这个非常好辨认。

但越黄南部料的芝麻点,并不只有这一种紫黑色的。

还有看起来品相还行,对比度比较清晰的。

(芝麻点形态看起来和海黄有差别,但因样本量不足,无法就此直接下结论)

这种越黄芝麻点板材和海黄芝麻点板材的差距就非常大。

就目前已知的情况,在板材、原料切面的纹理、底色表现上,海越芝麻点老料的差距是显著的。

碰上这类,你要不看原材料,不看它同料的其它成品,就很难搞定,此处凸显成系列出品的优势。

当然,多数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一眼假

这个修图修过分了

这个典型的南部料,注意看平面纹理和底色

越黄的板材、切面一般都很丑,和海黄有明显差别。

这是越黄北部料,甚是丑陋。

这也是南部料,丑的稀奇古怪…

海黄的芝麻点与大多数越黄芝麻点有明显差别。

但若碰上极好的越黄芝麻点,光看图给谁都难办。

所以原材料图、切面图我给了这么多,这么细致,要仔细看,它很重要,它使得材料间可以相互佐证;

相互佐证,就是解题思路:当底色、质感、芝麻点本身相近时,芝麻点之外的纹理,是关键,这大概率需要更多同料素材才能实现。

当然,一般情况下,光看底色质感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了,碰上需要更多条件佐证的情况极少。

但如果你遇到了,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唯一解。

好在芝麻点的形成规律,注定他一般不会是单件、小件。

虫蛀对材料本身影响的范围比较大,本身多蛀树干、树头,一般不会单咬小树枝,小树枝也顶不住虫咬,所以能出老料芝麻点,它不会是一小块料,肯定有一大截被影响。

这一大截里,一定有能佐证它是海黄还是越黄的素材,多少会有能一锤定音的特征。

下次你遇到芝麻点,无法从图片看出海越的,不妨问他要原材料图。

这篇文章到这里基本差不多了。

虫咬芝麻点这个纹理本身基本没有固定特征可供我们直接判定产地,这点和瘤疤钉不一样,我们需从其他方面进行判定,这批材料属于判定条件相对简单的,底色纹理有显著特征,又有足够多的同料素材,其实按判断常见品相的思路走就可以了,不用盯着芝麻点本身瞧。

技术上就这么些。

除技术外,我们也要正确理解芝麻点在业内属于什么水平的材料。

首先要明确,形成好芝麻点所需条件相较瘤疤更为苛刻。

瘤疤本身不致死,不致残,增生组织反而更加坚韧。

虫咬,致残是标配,致死也未见得少,只是死了的大家见不到而已。

存活率、成品率、优品率,虫咬芝麻点都比瘤疤低。

以个人及同行朋友的从业经验来说,海黄瘤疤钉成品/原材,这6-10年间,我们经手的、见过的实物不下五十件。

海黄芝麻点,目前为止,就这一件。

从稀缺性来看,芝麻点要高于瘤疤钉。

所以,它必然是极昂贵的。

瘤疤钉因为本身成因,它成品后的材质多数强悍,标配沉水,底色一流,芝麻点相较而言,在材质强悍的比例上是不及瘤疤钉的。

但等级排序,没有什么大的差距。

市面上在售的海黄瘤疤都多少钱了?

芝麻点的价格不说高于同等级瘤疤钉,但相差不远,价位肯定是一个区间的。

三五千、万把块钱买条沉水满瘤疤钉,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事儿不靠谱。

瘤疤钉不可能,芝麻点更不可能。

海黄芝麻点老料,市面上基本没有这个结论,依旧靠谱。

这篇到这儿。

下篇写年度荧光系列,典型的老糠梨转化成老油梨/紫油梨的素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