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异的中正式步枪为什么无法压制日军的三八步枪?

戊辰评军事 2024-03-22 19:07:28

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款制式步枪,该枪以德国毛瑟M24式步枪为原型仿制,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量产,因蒋介石视察并提出改进意见而得名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不仅操作简单、结实耐用,而且威力巨大,比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性能更加优秀,然而在战场上中正式步枪却始终无法压制日军的三八式,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中正式步枪全枪长1.110米,全枪重4千克,发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5发桥夹供弹,枪口初速810米每秒,有效射程800米,刺刀长575毫米。

中正式步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毛瑟式前栓榫锁定,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枪管的长度也进行了缩短,符合世界步枪的发展趋势,枪管缩短后整枪结构更加紧凑,相比三八式步枪在堑壕中作战更加灵活。

中正式步枪发射的7.92×57毫米弹药也比三八式步枪的6.5×50毫米弹药的动能更大,中弹后所造成的伤害也越大,中正式步枪的设计领先了三八式一代,以至于后来日本开始研发99式步枪来应对中正式步枪的挑战。

然而先进的中正式步枪在战场上却无法对三八式形成压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正式步枪的产量不足。从1935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正式步枪仅仅生产了60余万支,抗战开始时也就仅有国军的第36师、87师、88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全员装备,大部分的中央军只装备少部分。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都是以落后的汉阳造为主力,也掺杂着各式国外的步枪,八路军和新四军更是好几个人还分不到一支枪。

反观日军,三八式步枪总产量340余万支,侵华日军全员装备,两者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中正步枪无法形成压制。

第二,中国士兵的射击训练不足。这倒不是说中国士兵不努力,而是当时国内军工产能落后,不能生产足够的子弹,当时精锐的中央军平均每名士兵也就能发到30发子弹,而八路军每人不到5发,至于实弹射击训练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时间都是练瞄准。

优秀的枪法少不了足够数量的实弹训练,光有瞄准是不能真正提高射击准度的。

而日本有完善的军工产业,日军在上战场前都有不低于300发的射击训练,前期的侵华老兵更多,以至于日军能在200米的距离上一枪命中,而中国军队不到150米都不开枪。

实弹射击训练的不足严重拉低了中正式步枪的作战能力,不仅无法压制日军,还让人感觉中正式步枪的精度不够,其实中正式步枪的精准度还是很高的。

第三,中国的空军和火炮力量不足。抗日战争已不再是简单的拿枪对射,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较量,中国的空军在开战初期损失殆尽,没有空中掩护,炮兵很快被日军摧毁,中国士兵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据统计抗日军民70%的伤亡来自于火炮。

中正式步枪再优秀也没有办法和拥有飞机大炮加持下的三八式对决,这压根就不在同一维度上。

总的来说,中正式步枪不是压制不住三八式步枪,而是当时中国落后的国力没有给中正式步枪提供公平对决的机会。

2 阅读:14

戊辰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